忧郁而执着的人世悲歌 ——论王西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忧郁而执着的人世悲歌 ——论王西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论文摘要

王西彦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文坛的浙籍作家,也是三四十年代浙江乡土文学与东南地区战时文艺的代表人物之一。王西彦深具忧郁气质,忧郁不仅是心理学概念,也是哲学概念,对世界的怀疑与思考往往能生发文学艺术的创造力。本文以王西彦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以作家“忧郁”的个性气质为切入点,从个人经历中抽剥其小说创作风格的来源,结合创作心理学、创作动力学理论,分析得出,作家的忧郁来自于农民天然的忧愁和忍受力,也受到浙东文化、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传统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他的小说世界在这一强大心理结构的干预下构型,总是执着地书写着苦难、命运、人性的主题;塑造在生活的炼狱中苦苦挣扎的各色受难者——安于命运,迷惘无解,或是陷于无力的挣扎;忧郁情思外化成审美形式即是小说回忆式书写的艺术表现,通过自传式的生活流叙事、沉郁孤寂的意境营造和质朴清新的地域色彩描绘,小说的意蕴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释放。由这一深沉的心理结构出发,在功利主义、宣传主义盛行的战时文艺中,王西彦才得以越过动荡岁月喧闹的各种主义和流于表面的批判,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园地。但这一心理结构又不免过于强大,深陷于忧郁与同情也造成了他无法进行深刻审视与诗意超越的艺术局限。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创作历程及文学史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三、文学的"忧郁"之美与本文思路
  • 第一章 背景梳理:大时代的召唤及其他
  • 第一节 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 第二节 忧郁个性气质及其阶段特征
  • 第三节 忧郁个性气质的生成因素
  • 第二章 主题表达:执意于生存底色的不懈探询
  • 第一节 扣问苦难的命运
  • 第二节 哀叹"被压扁的"人性
  • 第三节 悲赞韧性的生命
  • 第三章 形象塑造:悲悯目光下永恒的受难者
  • 第一节 麻木的安命者
  • 第二节 孱弱的"折翅鸟"
  • 第三节 悲戚的反抗者
  • 第四章 艺术表现:沉郁质朴的回忆式书写
  • 第一节 抒情自传式叙事风格
  • 第二节 沉郁孤寂的意境营造
  • 第三节 质朴清新的地域色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华美国人对中共廉政建设之探究[J]. 学术交流 2017(02)
    • [2].四十年代大学生日记[J]. 新文学史料 2017(02)
    • [3].郝灵生作品[J]. 大舞台 2016(01)
    • [4].简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报馆的广告经营[J]. 时代报告 2019(07)
    •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冀中根据地庙会的改造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19)
    • [6].第一次出远门[J]. 晚霞 2016(23)
    • [7].薛祈齡題跋輯録[J].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6(00)
    • [8].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城市骚乱[J]. 都市文化研究 2016(02)
    • [9].試論納西族始祖神話中的族群關係及神話之結構與轉化[J]. 国学 2014(00)
    • [10].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的发展进程[J]. 陇东学院学报 2017(04)
    • [11].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艾青诗歌中的“轻”型诗[J]. 名作欣赏 2015(21)
    • [12].老杨、大杨和小杨[J]. 中学生 2011(30)
    • [1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中延续的“五四”精神[J]. 歌海 2013(02)
    • [14].中国电影音乐研究——三四十年代电影音乐[J]. 黄河之声 2012(18)
    • [15].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回族历史叙述研究——以对回族报刊的考察为中心[J]. 兰台世界 2016(23)
    • [16].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码头工人生存困境考察[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7].让诗为历史作证——读《青岛四十年代诗选》[J]. 青岛文学 2019(01)
    • [18].解放身体与革命意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妇女身体变动[J]. 兰州学刊 2010(09)
    • [19].论何其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艺术自觉”[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1)
    • [20].第二届“四十年代的国家想象、地方经验与文学形式”学术研讨会综述[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1)
    • [21].“教”“学”相长——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语文教育新思想的萌动[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8(09)
    • [2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危机与美国文化产业的崛起[J]. 党建 2009(02)
    • [23].左翼立场的坚守与文学创作的转换——论周立波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转变[J]. 武陵学刊 2013(06)
    • [24].新闻[J]. 看历史 2011(03)
    • [25].民族学界与“边疆”概念中国化——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考察时段[J]. 贵州民族研究 2012(02)
    • [26].老乡见老乡[J]. 农家之友 2010(02)
    • [27].略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调停[J]. 党史博采(理论) 2009(01)
    • [28].对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音乐的再认识[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01)
    • [29].论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的父子关系[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30].四十年代小说中人性话语的深化与分化[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标签:;  ;  ;  ;  ;  

    忧郁而执着的人世悲歌 ——论王西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