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

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

论文题目: 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张广森

导师: 艾福成

关键词: 本体论,形而上学,人的本性,现代性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的本性是人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本体论内具着人的追本溯源式的意向性追求和对世界整体的理想性把握,与人的本性本然所具的理想境界追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从本体论语境中审视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乃是人内在具有的自我否定、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形上性。人的形上本性并不拒斥人的自然性、现实性,而是一个将其统辖到人的能动创造本性的,作为人的形上性的感性对象归结为人的必然本性而为人所意识的人性系统。传统本体论和以本体论承诺形式出现的现代哲学仅把人的本性作为一个片面的理性或非理性,并将其僵化为永恒性、绝对性和抽象性,忽略了人的本性只有在以感性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历史性展开中才能生成。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的革命性意义恰在于提示出人的本性只有在由实践活动的多种矛盾关系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性开展中,才能赢获其自由全面发展的丰富性。人性的历史性总是表现为一种片面性,尤其是现代性人性矛盾的尖锐性,更是把人的本性凸现为人的形上性“匮乏”的单面性。中国非典型性现代性在西方现代性促逼下,愈益使人性偏离开“天道即人道”的传统文化精神根基,沉溺于物欲,精神失势。以人的形上本性为根基将“中西马”哲学融会贯通,把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统辖到中国传统哲学本身,由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气派的哲学理论为现代性提供合法性与合理性辩护,中国现代性才能守持中国人的“根”,具有“中国印”。中国现代性才能克服西方现代性人性片面性,以合乎人的本性的方式历史性地展开。

论文目录:

导论 形上的渴望是人类最深沉的渴望

第一章 人的本性的本体论领会

一、本体论的源初语境

二、认识论消融本体论后的人性视域

(一) 经验论的人性基础

(二) 唯理论的人性根基

(三)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本体论特征

(四) 人的本质先于存在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性视域

(一) 朝向“德性之根”的实践理性

(二) 朝向人性自由的“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

(三)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第二章 传统本体论终结后,人的本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一、现代哲学对本体论的拒斥

(一) 从拒绝到承诺

(二) 人本主义的人性关怀

二、哲学的另类形象

(一) 现代哲学的困境

(二) 话语的自由嬉戏

(三) 解构的游戏

三、回归生活世界后的人的本性

(一) 人的生存先于本质

(二) 本质即生存

(三) 人的本质乃是创造性

(四) 人的本质是无本质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

一、对传统哲学观的颠覆

(一) 以“实践的活动”克服“纯粹的活动”

(二) 以“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克服“感性直观的片面性”

二、“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与关怀

(一) 对实体化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批评

(二)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承诺的澄明

(三) “人的解放”是哲学的终极关怀

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四章 人的本性“应当”与现代性人性

一、人的形上本性系统

(一) 人的本性是自然限定与超越自然限定的辩证统一

(二) 人的本性是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三) 人的本性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四) 人的本性是自由自觉性与感性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

二、现代性的人性

(一) 现代性面相

(二) 现代性特征

(三) 现代性人性的冲突

1. 人的主体性张扬与人的个体性缺场

2. 价值理性的“祛魅”与工具理性的造神

3. 放纵的肉身与失势的精神

三、克服现代性人性冲突的努力

(一) 超越以工具理性为根基的主体性

(二) 诉诸日常生活文化批判

(三) 马克思超越现代性的方案

第五章 中国天道与人的本性

一、“形而上者谓之道”

(一) 本体论与天道的差异

(二) 天道即人道

(三) 人性本善

二、中国现代性人性矛盾

(一) 中国非典型性现代性特点

(二) 中国非典型性现代性人性矛盾

1. 性本善与非性之恶的冲突

2. 德性人性与理性人性的冲突

3. 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冲突

三、中国现代性人性的哲学担当

(一) 在“形上”与“形下”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二) 守持反思的向度

(三) 在现代性历史过程中,人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

结语 从根本做起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1-17

参考文献

  • [1].社会存在本体论[D]. 李俊文.黑龙江大学2005
  • [2].寻找回归之路[D]. 杨建梓.中国人民大学2002
  • [3].“升腾”与“沉降”的形而上学命运[D]. 刘宏九.吉林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本体论哲学批判[D]. 杨学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2].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研究[D]. 朱平.南京师范大学2002
  • [3].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 刘翠.黑龙江大学2003
  • [4].价值主体性:主体性研究的新视域[D]. 李楠明.黑龙江大学2004
  • [5].论主体性的历史生成[D]. 赵海英.吉林大学2005
  • [6].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 庞立生.吉林大学2003
  • [7].社会存在本体论[D]. 李俊文.黑龙江大学2005
  • [8].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 李海平.吉林大学2005
  • [9].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D]. 宋伟.吉林大学2006
  • [10].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再理解[D]. 董晋骞.吉林大学2006

标签:;  ;  ;  ;  

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