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病学
作者: 范佳
导师: 张淑琴
关键词: 脑缺血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从神经功能,影象学,病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激光脑血流监测下,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梗死前后不同时间开始皮下注射G-CSF,持续注射8 天,对照组注射同样的生理盐水,并且在手术结束后4 小时开始监测神经功能评分,直至术后第8 天。从术后第1 天开始检测头部MRI,分别在术后第8 天和第22天进行复查。大鼠处死后选择视交叉水平的切面进行梗死面积的测定。在每组选出梗死面积没有明显差异的标本各6 个,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G-CSF 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在影象学上可以明显减小病灶面积;还可以减小缺血灶的病理改变程度及面积;通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CSF 可以减轻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浸润,减少调亡细胞数量。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我们认为G-CSF 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它的作用机制和途径是多重的,其中抑制炎性反应,抑制细胞调亡是两个重要的方式。
论文目录: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一、G-CSF 概述
二、脑卒中的干细胞治疗
第二部分: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试剂、仪器来源
二、实验计划
三、实验方法
第三部分:结果
一、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梗塞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制备
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三、MRI 检查结果
四、病理改变和梗塞面积测定
五、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计数
第四部分:讨论
第五部分:结论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附图
科研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Sirt1激动剂联合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刘颖.山东大学2018
- [2].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炎性机制的实验研究[D]. 郝玉曼.四川大学2004
- [3].梓醇和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D]. 毕静.大连理工大学2012
- [4].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胡军.南京医科大学2012
- [5].β-羟丁酸对LPS诱发的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 付守鹏.吉林大学2015
- [6].IL-6神经保护作用的钙离子通道机制及信号转导途径[D]. 马颂华.苏州大学2014
- [7].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在脑出血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徐良.浙江大学2016
- [8].N-乙酰血清素的一种新型衍生物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D]. 汤俊佳.浙江大学2015
- [9].基于β-羟丁酸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生酮饮食抗癫痫机制[D]. 王莹.山东大学2017
- [10].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帕金森病模型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 鲁明.南京医科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和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D]. 兰希发.中国医科大学2008
-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沙莹.吉林大学2010
- [3].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实验性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D]. 于炳新.复旦大学2003
- [4].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 赵延欣.复旦大学2004
- [5].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刁尧.中国医科大学2005
- [6].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分子机制研究[D]. 康治臣.吉林大学2005
- [7].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D]. 娄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8].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的探讨[D]. 孟令秋.吉林大学2005
- [9].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及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微循环调节的实验研究[D]. 王世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10].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发展进程及细胞凋亡现象的影响[D]. 陈莲华.复旦大学2005
标签:脑缺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