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

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

论文摘要

佛教与儒学之关系研究历来聚颂不已,宋代佛学、儒学之关系之研究更是扑朔迷离、千头万绪。虽然学者们已经在此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宋代儒、释关系之复杂,宋代佛教群体面对儒者的辟佛所提出的“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特征是什么?宋代的“儒释一贯”与以往之“合流”或“合一”有什么区别?宋代“儒、释一贯”思想与佛教自身理论的发展有何内在联系?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仍然显得薄弱,尚须做进一步地探讨。要正确认识儒学、佛教的在宋代的发展态势,必然要对其关系进行多角度的换位思考。本文主要以佛教自身的义理发展趋向为契入点,并结合宋代社会环境,来审视宋代佛教者对儒学者辟佛而提出的“儒释一贯”思想。具体从佛教的真俗关系,佛法之本质,佛教在宋代中出现之入世转向,宋代儒学的发展状况及儒家辟佛言论,来诠释宋代“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及特征,考察宋代儒、释之间的斗争、融合相互关系,明确宋代佛教发展态势,及评估其在宋代思想中的地位。本文以《宋代佛教的“儒、佛一贯”思想研究》为题,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言介绍“儒释一贯”成果及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及本文的写作思路。笔者主要从佛教思想发展趋向,阐明佛教学者所提出的儒释一贯思想是其内部理论的客观要求。第二章考察宋代佛教和儒学的外部环境及思想发展趋向。以儒学家辟佛的言论及儒家思想发展状况,侧面看佛教的发展状况是繁荣强盛的。第三章明晰儒佛融合、斗争之间的关系,论述“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及特征。论文在该章中指出,佛教所提出的一贯,不仅有形上理论层面的会通,也有形下治世层面上外在的会通,同时更是基于人性上的会通。第四章,追溯佛教“儒释一贯”思想渊源,阐明“儒释一贯”思想之原因。第五章,论述儒佛一贯”思想之影响。论文认为,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中,带有明显的入世特征。这一明显的特征是佛教内部义理发展的逻辑使然。这一明显的特征并非是因为佛教在宋代的“式微”,作为客体的文化“依附”或“妥协”主体文化。论文从统治者治国政策、态度,佛教典籍的流通情况,佛教徒的人数,儒学的发展状况等几方面,证明宋代佛教在力量上并非“式微”。而且宋代佛教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与唐代佛教一样的繁荣景象。同时,论文指出以“合一”或“合流”,以“中国化”或“儒学化”来定性儒、佛关系,都会防碍我们对佛教本来面目的认识。因此,论文得出宋代僧人全体面对宋儒的辟佛所提出的“儒释一贯”思想,是在坚持儒、佛各自的独立性的基础上,来阐释儒、释的相通性和互补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关于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 关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
  • 1.3 关于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宋代佛教的外部环境及思想趋向
  • 2.1 宋代的社会环境
  • 2.2 宋代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
  • 2.3 宋代统治者对佛教的管理制度
  • 2.4 宋代佛教发展状况及兴衰探微
  • 第3章 "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 3.1 "儒释一贯"内涵及形成过程
  • 3.1.1 儒者对佛教的批判
  • 3.1.2 佛教对儒学的回应
  • 3.2 儒释一贯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 3.2.1 儒释一贯的根据一道
  • 3.2.2 教化的社会功能
  • 3.2.3 善、孝的一致性
  • 3.2.4 儒释的人文的关怀
  • 3.2.5 佛教的大乘精神与儒家道德性命
  • 3.2.6 佛教的治世问题
  • 3.2.7 入世化—中国佛教的发展趋向
  • 3.3 宋代儒释之辨之反思
  • 第4章,"儒释一贯"思想之原因探析
  • 4.1 "儒释一贯"思想理论渊源
  • 4.1.1 佛教大乘与真俗两谛
  • 4.1.2 儒释一贯思想的历史渊源
  • 4.2 "儒、佛一贯"思想原因探析
  • 4.2.1 佛教思想上的巅峰化
  • 4.2.2 禅宗的境界走向
  • 4.2.3 偏真废俗,缺少治世内容
  • 4.2.4 儒释的互补性与共治性
  • 第5章 影响与结论
  • 5.1 影响
  • 5.1.1 儒释一贯思想对儒学的影响
  • 5.1.2 儒释一贯思想对佛教的影响
  • 5.1.3 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对后代儒释道关系的影响
  • 5.2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外宋代佛教研究初探——评《宋代佛教》(Buddhism in the Sung)[J]. 佛学研究 2019(02)
    • [2].宋代佛教雕塑的审美特性[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3].宋代佛教家具设计中的坐具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01)
    • [4].评曹刚华博士《宋代佛教史籍研究》[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8(08)
    • [5].净土与地狱——宋代佛教女信徒的宗教想象[J]. 湖北社会科学 2015(03)
    • [6].从宋代士大夫禅学看宋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01)
    • [7].从婴戏图看宋代佛教活动及儿童的模仿性游戏[J]. 名作欣赏 2019(35)
    • [8].宋代佛教与苏轼创作[J]. 科学大众 2008(06)
    • [9].浅谈江西宋代佛教之流布[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2)
    • [10].宋代佛教世俗化的向度及其启示[J].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5)
    • [11].世俗性与功利化:消费视角下的宋代佛教新发展[J]. 宗教学研究 2015(02)
    • [12].宋代佛教政策管窥[J]. 黑龙江史志 2014(21)
    • [13].宋代佛教戒坛的建制及其象征意义[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3(12)
    • [14].宋代佛教在民间的普及与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
    • [15].神圣与世俗:宋代佛教节日与节日生活[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6].从影堂至祖堂——晚唐至宋代佛教祖师真像与祭祀礼仪研究[J].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19(01)
    • [17].论禅宗对宋代佛教石刻艺术新特点的影响[J]. 艺术品鉴 2018(24)
    • [18].试析乐山大佛在宋代佛教中的地位[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04)
    • [19].北宋佛教文化的繁荣[J]. 魅力中国 2008(01)
    • [20].宋代杭州佛教与世俗社会关系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1].从忠孝观看宋代佛教的世俗化——以北石窟寺为例[J]. 陇东学院学报 2013(02)
    • [22].论宋朝对佛教的保护与限制政策[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23].宋代有关僧尼的法条初探[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4].大足石刻雕塑艺术的世俗化表现研究[J]. 文教资料 2014(21)
    • [25].论宋代文艺思想与佛教[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6].青海称多县歇武镇格日村宋代佛教摩崖石刻考古调查简报[J]. 藏学学刊 2017(01)
    • [27].宋代佛教雕塑人物造型的本土化[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8)
    • [28].宋代浙江佛教与地方公益活动关系考论[J]. 浙江社会科学 2009(10)
    • [29].宗教仪式与政治伦理——宋代佛教戒坛的建置及其象征意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30].佛教在中国文化里的适宜方式——评《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J]. 中国图书评论 2010(11)

    标签:;  ;  ;  

    宋代佛教的儒释一贯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