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的影响与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研究

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的影响与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研究

论文题目: 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的影响与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作者: 傅丽君

导师: 赵士熙,杨文金

关键词: 枇杷,农药残留,土壤酶活性,害虫生态控制

文献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鉴于推广绿色枇杷生产技术的需要和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枇杷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测定了枇杷园常用化学农药在枇杷叶片和果园土壤的残留动态,对常用农药对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做了分析。运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及指标评价等多种生态控制措施组建了枇杷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旨在为生态果园的建立、减少农药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和绿色枇杷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枇杷主要害虫和天敌研究 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共包括16个目(昆虫纲14个目和蛛形纲2个目),在整个昆虫群落中,已明确为害虫的有7个目56种,常见害虫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有35种。福建地区叶片主要害虫为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和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et Grey);果实主要害虫为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燕灰蝶(Rapala varuna Horsfield)和长卷蛾(含柑桔长卷蛾 Homona coffearia Nietner和保长卷蛾Homona nakaoi Yasyda)。6~9月是苹掌舟蛾防治的关键时期;7月和8月是枇杷瘤蛾防治的关键时期;梨小食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是4~5月。确定了枇杷瘤蛾的各虫态的发育情况,为寄生蜂的饲养接种和田间释放确定最佳时间。梨小食心虫在田间表现出寄主生态选择性,偏嗜乌躬白、解放钟,对白梨和早钟六号较少为害。 2 化学农药对枇杷害虫和天敌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广谱性化学农药对枇杷瘤蛾和梨小食心虫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控制枇杷主要害虫的为害。但喷施化学农药后,草蛉、瓢虫和蜘蛛的量迅速下降,即化学杀虫剂对果园生态系统中第三级营养阶层——天敌的影响极大,这将会大大削弱了自然生物因子对害虫的抑制作用。 3 化学农药在枇杷园土壤和枇杷叶片上的残留 甲基托布津在叶片中的残留期属于中等,施药1天后降解率达47.57%,7天后降解了65.99%,28天后达85.96%。施用甲基托布津28天后在枇杷叶片

论文目录:

摘要(中文)

摘要(英文)

第一章 前言

1 枇杷害虫的研究概况

2 化学农药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残留

2.1.1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1.2 化学农药对水质的污染

2.1.3 化学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2.2 化学农药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2.2.1 化学农药对病虫害的影响

2.2.2 化学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2.2.3 化学农药对土壤生物和酶的影响

3 害虫种群生态控制研究

3.1 害虫防治发展简史

3.2 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

3.3 害虫种群生态控制

4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4.1 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枇杷主要害虫和天敌研究

1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1.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1.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和设置

2 枇杷害虫和天敌种类调查

2.1 研究方法

2.1.1 调查地点设置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枇杷常见害虫种类及为害

2.2.2 枇杷害虫天敌种类及其控制对象

2.3 小结与讨论

3 枇杷主要害虫田间发生规律

3.1 调查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枇杷瘤蛾发生规律

3.2.2 苹掌舟蛾发生规律

3.2.3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3.2.4 燕灰蝶发生规律

3.2.5 长卷蛾发生规律

3.3 小结与讨论

4 枇杷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其特性

4.1 研究方法

4.1.1 调查方法

4.1.2 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枇杷园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

4.2.2 物种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

4.3 小结与讨论

5 枇杷主要害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枇杷瘤蛾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5.1.1.1 幼虫饲养观察

5.1.1.2 温度梯度设置

5.1.1.3 数据处理

5.1.2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5.1.2.1 试验地设置

5.1.2.2 生物学习性与田间为害调查

5.1.2.3 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枇杷瘤蛾生物学与生态学

5.2.1.1 枇杷瘤蛾生物学

5.2.1.2 温度对枇杷瘤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5.2.2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与生态学

5.2.2.1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

5.2.2.2 梨小食心虫对不同枇杷品种的生态选择

5.2.2.3 不同枇杷品种叶片和果实性质的测定

5.3 小结与讨论

6 化学农药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化学农药对枇杷瘤蛾幼虫室内药效测定

6.2.2 化学农药对枇杷瘤蛾幼虫的田间控制作用试验

6.2.3 化学农药对梨小食心虫幼虫田间控制作用

6.3 小结与讨论

7 枇杷园常用化学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化学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类群的影响

7.1.1.1 调查果园

7.1.1.2 调查方法

7.1.2 化学农药对蜘蛛类群的影响

7.1.2.1 调查果园

7.1.2.2 调查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化学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类群的影响

7.2.2 化学农药对蜘蛛类群的影响

7.3 小结与讨论

8 讨论

第三章 化学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1 枇杷园土壤质地和枇杷树营养状况测定

1.1 材料与方法

1.1.1 采样

1.1.2 测定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枇杷园土壤养分状况测定

1.2.2 枇杷叶片和果实养分状况测定

1.3 小结与讨论

2 枇杷园附近水体水质状况测定

2.1 采样和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3 化学农药在枇杷叶片和枇杷园土壤中的残留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2.1 取样

3.1.2.2 农药残留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甲基托布津在枇杷叶片和枇杷园土壤中的残留

3.2.2 杀灭菊酯在枇杷叶片和枇杷园土壤中的残留

3.3 小结与讨论

4 化学农药对枇杷园土壤酶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采样

4.1.2 测定

4.1.2.1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2.2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1.1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2.1.2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2.1.3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2.1.4 不同化学农药用量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4.2.2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2.1 不同培养时间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2.2.2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3.2.3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4.2.4 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5 不同防治措施对枇杷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1 采样与测定

5.1.1 采样

5.1.2 田间施药

5.1.3 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6 化学农药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土壤

6.1.2 试剂

6.1.3 试验方法

6.1.3.1 方法原理

6.1.3.2 试验步骤

6.1.3.3 结果计算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7 东圳库区周边果园农药、化肥使用现状及其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田间实验设计和采样

7.1.2 测定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果园农药、化肥使用现状调查

7.2.2 常太枇杷园沟渠及东圳水库入口处山泉水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分析

7.3 小结与讨论

8 讨论

第四章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组建及其效益评价

1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组建的组建原理与目标

1.1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组建的原理和依据

1.2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的数学模型

1.3 枇杷主要害虫经济阈值的计算

1.3.1 试验方法

1.3.1.1 田间试验

1.3.1.2 数理统计

1.3.2 结果与分析

2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2.1 改变果园生境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地面植被

2.1.1.2 系统调查法

2.1.1.3 农田与果园间天敌运动调查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地面植被对果园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2.1.2.2 地面植被对天敌增殖和害虫调控作用

2.1.2.3 农田生境中天敌向果园迁移的规律

2.2 套袋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3 性诱对枇杷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的控制作用

2.3.1 材料与方法

2.3.1.1 诱捕器的制作

2.3.1.2 诱捕器的设置方式

2.3.1.3 观察与记载

2.3.2 结果与分析

2.4 植物性杀虫剂对枇杷主要害虫(枇杷瘤蛾幼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2.5 生物农药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2.5.1 生物农药对枇杷瘤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2.5.2 生物农药(Bt)对梨小食心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2.5.2.1 材料与方法

2.5.2.2 结果与分析

2.6 病原微生物(自僵菌)对枇杷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2.7 天敌对枇杷主要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2.8 枇杷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2.8.1 枇杷害虫生态控制体系

2.8.2 枇杷瘤蛾生态控制系统

2.8.3 梨小食心虫生态控制系统

2.9 枇杷生产过程的害虫生态控制系统

3 综合效益评价

3.1 经济效益评价

3.2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3 总效益评价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枇杷主要害虫和天敌研究

2 化学农药防治枇杷害虫存在问题的分析

3 枇杷主要害虫的生态控制系统组建及其效益评价

4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27

参考文献

  • [1].招引保护大斑啄木鸟自然控制光肩星天牛研究[D]. 万涛.北京林业大学2010
  • [2].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D]. 沈丽.西南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稻田蜘蛛群落生态学研究[D]. 李剑泉.西南农业大学2001
  • [2].橄榄园节肢动物群落与主要害虫综合治理[D]. 艾洪木.福建农林大学2003
  • [3].毛竹林节肢动物多样性及主要叶部害虫发生机理[D]. 张飞萍.福建农林大学2003
  • [4].枇杷属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及品种鉴定研究[D]. 蔡礼鸿.华中农业大学2000
  • [5].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数学模型[D]. 陈超英.福建农林大学2004
  • [6].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 李生才.山西农业大学2004
  • [7].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D]. 朴永范.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8].施肥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D]. 李志胜.福建农林大学2005
  • [9].枇杷果实采后木质化与品质调控[D]. 蔡冲.浙江大学2006
  • [10].植物次生物质对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控制作用[D]. 焦懿.华南农业大学2000

标签:;  ;  ;  ;  

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的影响与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