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铅和铅的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表面组装技术(SMT)的发展,研制面向21世纪的绿色钎料产品以取代传统的锡铅钎料成为钎焊工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近十年的研发,研究者们发现:在众多无铅钎料中,SnAgCu钎料最有可能成为SnPb铅料的替代品。对无铅钎料,我国开展研究比较晚,与国外的产品还具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选择目前最为常用的Sn-Ag-Cu无铅钎料,通过向其中添加少量的Ge元素,研究了Ge对Sn-Ag-Cu无铅钎料组织、熔化特性和铺展润湿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Ge的添加对Sn-Ag-Cu/Cu界面及对Sn-Ag-Cu/Cu接头老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合金系列中,未出现低熔点共晶峰,表明微量锗的添加不会使Sn-Ag-Cu合金产生低熔点共晶成分,有利于在钎焊过程中形成可靠的连接焊点。添加少量锗对Sn-Ag-Cu钎料合金的熔化温度影响不大,熔点温度在217.642℃218.622℃之间。通过铺展面积的测量得出:当Ge含量为0.5%时,该系钎料具有较大的铺展面积和较小的润湿角。添加锗元素后,钎料组织中的Ag3Sn和Cu6Sn5相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细化,并且其分布状态均匀,使共晶组织中的金属间化合物排列趋于规则。研究了含Ge量不同的Sn-Ag-Cu-Ge钎料与Cu板的钎焊界面。锗含量为1.0%时界面平均厚度最小为2.165μm,并且界面最平坦;锗含量为0.5%时界面厚度最大可达2.373.75μm,并且界面整体看来参差不齐。研究了在150℃的干燥箱中经100h时效后的钎焊接头,三个成分钎料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长大。Sn-2.5Ag-0.7Cu-1.0Ge/Cu的界面平均厚度最薄为3.94μm。而锗含量为Sn-2.5Ag-0.7Cu-0.5Ge/Cu的界面生长的厚度最大是4.71μm。不含锗的界面厚度为4.275μm。总体来说,在时效的100小时内,由基体向Cu-Sn界面层扩散铜原子的速度大于界面层向钎料扩散的速度,从而导致了界面层的长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软钎料发展的历史及应用领域1.1.1 软钎料的历史1.1.2 软钎料应用领域1.1.3 软钎料在电子封装技术中的应用1.2 传统锡铅钎料的利弊1.2.1 锡铅合金的主要性能1.2.2 锡铅合金使用中的问题1.3 无铅钎料研究、开发的意义1.4 无铅钎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4.1 无铅钎料研究的现状1.4.2 先进国家的主要发展趋势1.5 无铅钎料性能要求和应用中的问题1.5.1 无铅钎料性能要求1.5.2 无铅钎料研究应注意的问题1.6 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1.6.1 论文选题的方向1.6.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 无铅钎料成分设计2.1 引言2.2 无铅钎料的设计原则2.3 无铅钎料的五种设计方法简介2.4 无铅钎料的成分设计2.4.1 Sn-Ag-Cu 系合金性能的优化及合金成分的选择2.4.2 把数理统计方法用于本文的成分设计2.4.3 前人数据的统计回归2.4.4 根据Sn 基二元相图设计合金成分2.5 本章小结第3章 钎料熔炼与钎剂制备3.1 钎料的制备方法3.2 钎料的高频熔炼过程3.2.1 原材料的选择及熔炼流程3.2.2 熔炼工艺3.2.3 钎料合金原料的余量计算3.3 钎料成分的能谱分析3.4 钎剂3.4.1 钎剂的作用3.4.2 钎剂的制备3.5 本章小结第4章 SN-AG-CU-GE 钎料的组织、熔化和润湿性4.1 软钎焊原理4.2 钎料合金的组织形貌4.2.1 钎料试样的制备4.2.2 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4.2.3 锗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的影响4.3 钎料的熔化特性4.3.1 钎料熔点的重要性4.3.2 DSC 试样的制备4.3.3 测试结果分析4.3.4 Ge 对熔化特性的影响4.4 钎料的润湿性能试验及结果4.4.1 润湿试样的制备4.4.2 润湿性能试验测量过程4.4.3 润湿行为试验结果及分析4.5 本章小结第5章 SN-AG-CU-GE/CU 界面及时效界面的组织演变5.1 引言5.2 接头试样的制备5.2.1 钎焊试样的制备5.2.2 时效接头的制备5.3 试验结果及讨论5.3.1 界面化合物组织形貌及成分分析5.3.2 时效对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5.4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无铅钎料论文; 显微组织论文; 熔化特性论文; 铺展润湿论文; 界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