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内传播论文-任彤彤,汪绮月,周雨潇

家庭内传播论文-任彤彤,汪绮月,周雨潇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内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春节,家庭关系,微信群,传播议题

家庭内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任彤彤,汪绮月,周雨潇[1](2019)在《春节期间家庭微信群内传播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微信群是现代社会中亲属间进行沟通和联系的一个新型场域,在春节期间,家庭微信群中的传播议题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人际关系、精神文化需求、经济水平等多种元素。微信群与其他媒介形式相对比,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不断完善家庭微信群的利用,实现议题的优化传播。(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丁亚兴,孙静,高志刚,张颖[2](2017)在《天津市麻疹家庭内传播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天津市麻疹家庭获得性病例基本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利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麻疹家庭获得性病例家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4—2015年天津市共报告家庭获得性疫情24起,涉及病例51例,家庭首发和续发病例出疹时间间隔中位数M=11.5 d。24起疫情中只有11起(45.83%)于发现疫情3 d内及时开展了应急接种。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1岁组婴儿麻疹罹患率100%。家庭获得性病例传播模式中,75.00%的家庭感染由成人引入。家庭获得性病例和社区病例之间麻疹临床特征和住院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降低麻疹家庭感染风险,预防妊娠期麻疹,保护小月龄婴儿,成人接种疫苗是关键。(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7年08期)

丁亚兴,孙静,田宏,高志刚,张颖[3](2016)在《麻疹家庭内传播干预措施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天津市麻疹家庭内传播的干预措施效果。方法以家庭获得性病例家庭为病例组,社区病例家庭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2014—2015年天津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3 022例,家庭获得性病例35例,占病例总数的1.15%。共纳入病例组32个家庭,对照组64个家庭,干预措施包括病例隔离分居、3 d内应急接种、开窗通风、现场消毒、健康教育、个人防护。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干预措施只有隔离分居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3),多因素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显示,隔离分居是麻疹家庭内传播的影响因素(χ~2=6.00,P=0.01),OR=0.27(95%CI 0.10~0.77)。在隔离分居中,居家隔离发生家庭内传播的只有11.62%,住院隔离发生家庭内传播的比例达到47.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0.01),OR=0.15(95%CI 0.05~0.47)。结论隔离分居能有效减低麻疹家庭内传播风险,目前居家隔离效果好于住院隔离。(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6年18期)

毛宇明,沈福杰,张焕珠,陆璐,宿飞[4](2015)在《上海市黄浦区流行性感冒家庭内传播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家庭内流行性感冒(流感)传播的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黄浦区2014年4月—2015年2月的流感确诊病例,发病后14 d随访,根据家庭内有无续发病例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选取比例为1∶2,共选取病例组家庭53户,对照组家庭106户。进行问卷调查之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开窗通风时长(OR=0.811,95%CI=0.717~0.917)是家庭内流感续发的保护因素,病例从不使用口罩较经常使用口罩(OR=9.128,95%CI=2.966~28.095)是家庭内流感续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内开窗通风与病例口罩佩戴情况是家庭内流感续发的影响因素。家庭内如有流感病例,应加强开窗通风,流感病例尽量佩戴口罩,减少流感在家庭内传播风险。(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5年20期)

冯孟贤,刘民,刘珏,陈京[5](2015)在《抗病毒治疗阻断HIV单阳家庭内传播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抗病毒治疗(ART)阻断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内传播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7年1月至2014年8月,纳入有关HIV阳性配偶ART阻断家庭内传播的文献,评价指标为家庭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RR)。采用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值,并根据性别、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及国家收入水平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1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15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显示:ART阻断单阳家庭内传播的合并效应量RR=0.36(95%CI:0.26~0.50),表明与没有接受ART的单阳家庭相比,ART使HIV家庭内传播风险降低64%。亚组分析显示,与未治疗组相比,ART可使单阳家庭内男传女、女传男的风险分别降低63%和25%;在CD4细胞<200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时开始ART治疗,家庭内传播的风险分别降低74%、34%和59%;ART使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人群的HIV家庭内传播风险分别降低66%和27%。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HIV单阳家庭内传播的风险。并且对男传女的阻断效果优于女传男的家庭;当CD4细胞>350个/μL或者<200个/μL时,开始治疗的阻断效果优于CD4细胞200~350个/μL时;中低收入国家人群的阻断效果优于高收入国家。(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5年08期)

冯孟贤,刘民,刘珏,陈京[6](2015)在《抗病毒治疗阻断HIV家庭内传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抗病毒治疗(ART)阻断艾滋病病毒(HIV)家庭内传播的研究有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随机对照实验、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等多种方法。多项研究证明,ART具有阻断HIV家庭内传播的效果,并且该效果受到感染者性别、ART的治疗时机、HIV病毒载量、ART的治疗持续时间、更换治疗方案、配偶间性行为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HIV家庭内预防工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5年07期)

黄海涛,高志刚,刘勇,李永成,刘鹏[7](2014)在《天津市百日咳家庭内传播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天津市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的传播特征,为完善百日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被动监测、社区症状主动监测相结合和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病原学监测方法,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百日咳聚集发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存在多种传播模式,其中以成年人→婴幼儿模式为主(67.19%),家庭罹患率平均为77.88%,最高达100%。父母亲是婴儿百日咳高发的主要传染源(78.44%),二代续发病例的发病间隔中位数为15 d。百日咳病例临床特征不典型,55%的病例无百日咳典型症状。结论百日咳家庭聚集感染率高,成人百日咳症状不典型,父母是婴幼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4年23期)

郑亦慧,陈俊,刘艳,单灵莺[8](2014)在《一起结核病家庭内传播事件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的发病至少包含两种形式:一是近期传播,即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发病(通常是2~3年);二是由很久之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的感染导致的内源性复燃发病。尽管针对这两种发病模式的治疗方案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结核病近期传播可能会涉及爆发流行或者在社区中的持续性传播事件,对其进行控制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预防医学》期刊2014年03期)

李雪黎,雷宇,钟珊,周智,任红[9](2012)在《乙肝病毒家庭内传播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传播途径各个国家及地区存在差异.通过对543位慢性HBV感染者的调查分析,家庭中女性慢性HBV感染者其子女在无任何免疫预防干预下感染后慢性化的几率76.0%;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其子女感染HBV后慢性化的几率达22.5%;夫妻之间HBV感染的结局是以形成保护性抗体为主,调查的543对夫妻中,夫妻双方均为HBsAg阳性的有50对,达9.2%;HBV在夫妻之间的传播的特点是丈夫感染HBV后更容易慢性化:妻子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丈夫被感染后慢性化的几率为13.8%(27/196);而丈夫为慢性HBV感染者的家庭中,其妻子被感染后慢性化的几率为7.1%(23/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13);除母婴传播外,乙肝病毒在夫妻、父亲和子女、孩子之间以及其他家庭接触性传播也很重要.(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宋春霞[10](2012)在《实施家庭消毒隔离对控制HBV家庭内传播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采取有效家庭消毒隔离对HBV感染者家庭成员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53例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其家庭为单位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隔离组和对照组。隔离组采取系列家庭消毒隔离措施,对照组按惯常方式自主采取措施。在研究开始前后分别对两组所有家庭成员进行HBV表面抗原(HBsAg)及抗体的检测。比较两组家庭成员感染率的变化。观察周期为2年。结果实施前两组HBV感染检测结果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施后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HBV感染者的家庭内实施系列消毒隔离措施,可以降低其家庭成员的HBV感染率。(本文来源于《临床护理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家庭内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天津市麻疹家庭获得性病例基本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利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麻疹家庭获得性病例家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4—2015年天津市共报告家庭获得性疫情24起,涉及病例51例,家庭首发和续发病例出疹时间间隔中位数M=11.5 d。24起疫情中只有11起(45.83%)于发现疫情3 d内及时开展了应急接种。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1岁组婴儿麻疹罹患率100%。家庭获得性病例传播模式中,75.00%的家庭感染由成人引入。家庭获得性病例和社区病例之间麻疹临床特征和住院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降低麻疹家庭感染风险,预防妊娠期麻疹,保护小月龄婴儿,成人接种疫苗是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内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任彤彤,汪绮月,周雨潇.春节期间家庭微信群内传播议题研究[J].传媒论坛.2019

[2].丁亚兴,孙静,高志刚,张颖.天津市麻疹家庭内传播特征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7

[3].丁亚兴,孙静,田宏,高志刚,张颖.麻疹家庭内传播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6

[4].毛宇明,沈福杰,张焕珠,陆璐,宿飞.上海市黄浦区流行性感冒家庭内传播的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5

[5].冯孟贤,刘民,刘珏,陈京.抗病毒治疗阻断HIV单阳家庭内传播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

[6].冯孟贤,刘民,刘珏,陈京.抗病毒治疗阻断HIV家庭内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

[7].黄海涛,高志刚,刘勇,李永成,刘鹏.天津市百日咳家庭内传播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4

[8].郑亦慧,陈俊,刘艳,单灵莺.一起结核病家庭内传播事件的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4

[9].李雪黎,雷宇,钟珊,周智,任红.乙肝病毒家庭内传播情况调查[J].生命科学研究.2012

[10].宋春霞.实施家庭消毒隔离对控制HBV家庭内传播的效果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

标签:;  ;  ;  ;  

家庭内传播论文-任彤彤,汪绮月,周雨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