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摘要: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电网的发展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步向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已成为历史必然的选择。满足电力应用的各方面需求,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计量准确、数据采集及时、控制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是满足电力公司各单位、各专业对用电信息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电力通信;计量装置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念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远距离采集,并实施在线监控和自动化分析处理数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对用户用电电压、电能质量等进行即时异常检测,实现了用户用电信息的智能化管理需求。采集终端、用户终端、控制中心、集中器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四个主要构成部分。

2电力企业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也越来越大,给供电企业的用电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以往,电力企业用电管理模式比较传统,主要是依靠人工抄表的方式,在抄好表后,将用户的用电情况告知用户,从而让用户及时缴费。而在现代社会里,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电力企业继续采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电力企业用电管理的需要,全面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方面可以减少用电管理方面的成本投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下,可以对用户的用电信息实现实时监测,实现远程抄表,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避免抄表人员与用户之间产生矛盾,从而提高用电管理水平,推动电力企业的更好发展。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3.1系统问题

3.1.1系统基础档案不完善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用户档案不全和垃圾档案的问题,现场的表计在系统中的档案由于换新表或者用户停用、销户、拆除等原因而未及时更新。

3.1.2系统工单处理与营销系统不一致

计量装置在线监测模块中的“费控下发异常”统计中异常数据5637条,其中大部分为0.01元测试记录,由于系统无法区分其是真实充值还是测试记录,导致异常处理人员无法对用户真实充值失败的用户进行派工和处理。在对以上5637条异常数据核实时发现大部分的异常数据已经在SG186系统中得到处理,但在积成系统中仍然统计为异常。在工单统计功能方面,缺乏工单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等信息,从而无法核实故障是否处理完毕及未处理原因。

3.1.3采集设备与电表功能模块不兼容

配套采集装置与电能表功能模块存在不兼容现象,采集器的采集模块也存在不稳定的现象,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载波日冻结和抄表失败、用户用电数据无法采集和传输。

3.1.4费控营销系统问题

既有营销SG186系统存在不稳定和业务流程不够优化的问题,在掌上川电APP测试期间SG186系统多次发生异常,最长一次持续时间为4h,系统不够稳定影响下发成功率及故障处理速度。

3.1.5系统功能更新不及时

一方面公司一线员工知道系统存在的应用问题但解决不了,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公司能解决技术上问题但不知道系统具体有什么问题。公司一线员工缺乏合适的渠道和方式及时向系统开发公司和通信公司反馈系统使用情况和新工况下的新需求,致使系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更新。

3.2设备问题

3.2.1采集设备质量问题

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智能电表等采集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采集终端不具备下发功能,操作系统版本陈旧,不能满足现有工况要求;采集器工作不稳定,经常需更换采集模块;智能电表计费出错或记录数据不全等。采集设备质量问题直接影响采集业务质效。

3.2.2采集方式问题

采用“集中器-采集器-智能电表”连接模式使潜在故障点和发生数据传输失败的概率增加,采集接线方式不够简化。

3.2.3通信信道问题

目前的信道通信速度慢(1200bps),采集实时性不够,数据不能及时召测;RS-485有效信息传输距离短(约1.5km),造成采集掉线率居高不下;窄带载波通信常发生数据传输不畅,致使数据采集延时或失败。

3.2.4地下室无信

较多小区地下室配电房内通信信号弱或无通信信号,造成终端无法上线,数据采集失败;有些小区尚未进行改造,有些小区是改造后效果不佳,依然存在通信信号弱或无通信信号情况。

3.2.5变压器阻断信号

部分台区由于一栋楼使用了两个及以上变压器,变压器的隔离作用造成载波通信信号丢失,致使采集数据通信失败。

3.3管理问题

3.3.1运维工作问题

CATV采集方式中发生线路故障时,由于与广电网没有相关有效的后期服务约束协议,配合度不够,通信网线出现故障后维修工作不到位,造成故障后无法及时恢复采集工作。

3.3.2营配贯通问题

营配贯通要求业务流程协同运作,但在过程中还存在采集终端配电箱钥匙管理不协同,一些终端的配电箱钥匙在配电部门,营销部门查看终端时还需要找配电部门才能打开配电箱,影响现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3.3.3设备安全防盗

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盲点,比如地下室信号放大器这样很重要的采集支撑设备存在被盗的现象。信号放大器被盗后该计量点的所有用户用电数据都无法采集到,影响采集成功率。

3.3.4业扩派单问题

由于在装表工单流程中有些环节耽误过长时间,留给装表人员勘查现场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勘查时间,造成装表勘查和装表只能同时进行,或者勘查直接被省略。这对表计的安装质量和工艺造成影响,也不可避免地使装表接线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

4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4.1系统问题解决办法

4.1.1清理和完善基础档案

针对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中存在垃圾档案和档案不完善的问题,公司需要进行专项处理,统一建档方式和规范,及时清除垃圾档案,完善档案信息,使系统档案和现场的实际安装表计情况一一对应。为了有效落实系统基础档案工作,一方面要对清档和建档工作实行有力监管,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另一方面要常态化组织工作人员及时消缺。

4.1.2系统融合,数据共享

督促采集系统和营销系统的融合,数据高度保持一致。让异常处理人员准确掌握用户真实充值失败的数据并顺利进行派工和处理。

4.1.3统一标准,相互兼容

统一采集装置和智能电表中功能模块技术标准,通过系统改进升级使采集装置和智能电表各功能模块达到相互兼容,提高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

4.1.4有效优化SG186系统

针对掌上用电APP测试期间SG186系统存在的问题,公司需要督促软件开发公司对SG186系统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排查并优化升级,提升SG186营销系统的便捷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1.5及时更新系统

公司相关部门需组织专责定期收集一线员工使用系统后的反馈意见和工作上的新需求,及时向采集、费控营销系统开发公司和通信公司反馈系统使用情况,严格督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费控营销系统及时更新升级。

4.2设备问题解决办法

4.2.1产品退出机制

为了督促各采集设备厂商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产品后期维护质量,公司可划定设备故障率红线和设备返修后故障率红线,设备质量故障率或返修后故障率高出红线的产品退出公司生产场所,终止采购合同,并不再采购该公司同类产品。

4.2.2优化采集方式

针对接线中应用“集中器-采集器-智能电表”连接方式会增大故障率的情况,权衡接线方式成本及稳定性等因素,选择更好的采集接线方式,比如CATV采集方式接线相对更简单,在可靠性、实时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4.2.3信息通道升级

选择更高级别的通信模式和信道(如CAN总线)来传输采集数据,提高采集速率,确保用电数据及时召测。

4.2.4改造无信号现状

对于地下室配电房内通信信号弱和无通信信号的问题,可以采取“尚未进行改造的继续改造,改造后效果不好的参考效果好的进行再改造”的办法;对于加入信号放大器还是信号弱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有线光纤通信。

4.2.5解决信号中断问题

针对部分台区由于一栋楼存在两个及以上变压器等隔离因素造成载波通信信号丢失的问题,可采用电力载波和小无线双通道的模式进行采集通信。另外,也可以采用不同变压器分区域安装配备集中器来解决。

4.3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4.3.1运维队伍专业化

一方面,提高与广电网维护人员的配合度,使得通信网线出现故障后能得到及时维修;另一方面,要成立一支专业化很强的通信网线运维队伍,确保在无广电网维护人员的情况下也能及时修复中断的通信网线。

4.3.2全方位推进营配贯通

进一步推进配电网和营销两套业务系统优化整合,实现营配数据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协同运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比如配电箱钥匙的问题,可以设计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电子指令锁,只要是已受权的单位,不管是配电还是营销部门,都可以及时开锁检查和检修设备,提高工作人员现场作业的工作效率。

4.3.3加强设备管理

对用户用电监测装置和关键支撑设备进行安全防盗配置,确保计量点的用电数据顺利采集。

5结束语

总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为电力企业的用电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促进了电力企业用电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地实现了自动化抄表结算、用电计量装置的全面检测以及用户缴费的自由调节,不断提高用电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没有全面的推广,而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电力企业就必须结合自身,立足用户,加快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2]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34(2):10-14.

[3]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38(2):131-135.

[4]曾常安,谷昕,陈媛.EPON和McWiLL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6,32(226):22-27.

标签:;  ;  ;  

浅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