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年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1949-1956年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对就农村问题就有着深刻的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各根据地政权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如何开展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建国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并在实践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不懈探索。本文选取1949—1956年这七年间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新中国处在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时期,中国社会处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巨大变革期,农村社会也处在转型之中。探索这一时期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变革有着特殊的作用与意义,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有重要启迪。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评述,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框架,界定了一些相关的概念,并对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作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回顾1949年之前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从清末有识之士开展的乡村文化建设开始说起,阐述了民国时期中华平民促进会、乡村建设研究院农村文化建设以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实力派主持的乡村改进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个时期根据地政权在开展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及其意义,指出各个时期根据地政权在根据地开展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1949-1956年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察了农村文化政策制定的过程和主要内容。指出新中国制定了相应的文化政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同时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文艺事业。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过渡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分析了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然后分别考察了为配合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运动而开展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四章主要阐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首先论述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然后考察了党和政府为确保科学文化教育顺利进行而加强组织和管理情况,并就科学文化教育的进程、内容、形式和特点作了一一阐述。第五章主要考察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和必备条件。报刊书籍、广播、电影、文化馆(站)、农民俱乐部和图书室、剧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了对农民文化教育的立体网络。第六章主要论述了农村知识分子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农村知识分子是农村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时期,农村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他们在农民教育过程中,担当重任;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改造陋俗文化运动。由此得出结论,农村知识分子架起党和政府与农民的联系桥梁,对农村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七章主要对新中国1949-1956年这七年间的农村文化政策进行评述,阐述其现实启示。首先从宏观上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政策进行评析,阐述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特点、作用和意义,分析其存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从中得出对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若干启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问题的缘起
  • 2. 选题的意义
  • 3. 研究综述
  • 4. 相关概念阐释
  • 5. 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框架
  • 6. 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1949年之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 1.1 清末乡村文化建设概述
  • 1.2 民国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概述
  • 1.2.1 中华平民促进会、乡村建设派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1.2.2 中国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实力派主持乡村改进的理论与实践
  • 1.3 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政权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及其意义
  • 1.3.1 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
  • 1.3.2 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
  • 1.3.3 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
  • 1.3.4 农村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意义
  • 第二章 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农村文化政策
  • 2.1 新中国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 2.1.1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国民经济、适应社会急剧转型的需要
  • 2.1.2 破除半殖民地半封建旧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需要
  • 2.1.3 整合各种社会思想,巩固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需要
  • 2.1.4 农民和农村干部解放身心、提高素质、文化翻身的内在要求
  • 2.2 新中国的农村文化政策
  • 2.2.1 确立马列主义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
  • 2.2.2 改革旧的文化教育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
  • 2.2.3 确立“一个方向”和“两个方针”
  • 2.3 1949-1956年间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
  • 2.3.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2.3.2 普及科学文化教育
  • 2.3.3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2.3.4 繁荣农村文学艺术
  • 第三章 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3.1 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3.1.1 解决农村社会巨大变革与农民思想状况不相适应矛盾的需要
  • 3.1.2 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需要
  • 3.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3.2.1 结合土改运动,开展反地主阶级为主要内容的阶级教育
  • 3.2.2 配合抗美援朝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3.2.3 结合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 3.2.4 围绕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等,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 第四章 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科学文化教育
  • 4.1 科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 4.1.1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下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 4.1.2 适应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科学技术的渴求
  • 4.2 加强科学文化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 4.2.1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措施
  • 4.2.2 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
  • 4.2.3 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 4.2.4 唤起农民的参与意识
  • 4.2.5 有序开展科学文化教育
  • 4.3 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 4.3.1 以识字扫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教育
  • 4.3.2 以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教育
  • 4.4 科学文化教育的形式
  • 4.4.1 对居住在大村镇和村庄密集的农民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
  • 4.4.2 对分散居住不易集中的农民采取分散学习的形式
  • 4.5 科学文化教育的特征
  • 4.5.1 制订、颁布法规,促使农民科学文化教育制度走向规范
  • 4.5.2 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教育内容有明显的实用性
  • 4.5.3 教育的对象、时间,学员的年龄、行业具有广泛性
  • 4.5.4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灵活,学习制度弹性化
  • 4.5.5 不同地区、学习形式、政策执行力存在差异,教育过程呈现非均衡性
  • 第五章 农村文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 5.1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用多样的形式教育农民
  • 5.1.1 大量出版发行与农村有关的报刊书籍
  • 5.1.2 普及和发展农村广播网
  • 5.1.3 发展农村电影事业
  • 5.1.4 加强农村文化馆、文化站的建设
  • 5.1.5 创办农村俱乐部和图书室
  • 5.1.6 改造地方剧团,发展地方戏剧
  • 5.2. 不同设施和形式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
  • 5.2.1 各种农民教育形式相互作用,形成文化建设的全方位、立体网络
  • 5.2.2 每种形式和途径都存在着不足,需互相补充
  • 第六章 农村知识分子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6.1 思想觉悟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 6.1.1 参加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
  • 6.1.2 加入党、团组织,成为农村各级组织的领导者
  • 6.2 在扫盲教育中担当重任
  • 6.2.1 农村知识分子需要参加扫盲教育
  • 6.2.2 农村知识分子是扫盲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 6.3 积极参与对陋俗文化的改造
  • 6.3.1 支持、参与废除娼妓制度
  • 6.3.2 参与清除鸦片烟毒的斗争
  • 6.3.3 帮助妇女获得解放
  • 6.3.4 参与、配合处理反动、淫秽书刊
  • 第七章 1949-1956年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评述及现实启示
  • 7.1 1949-1956年新中国农村文化政策及其实践成就
  • 7.1.1 确立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
  • 7.1.2 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新生人民政权
  • 7.1.3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文化事业统一领导
  • 7.1.4 解放和发展了文化创造力
  • 7.1.5 肯定和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7.1.6 重塑了农村价值观,淡化了农民宗族意识
  • 7.1.7 改善了农村社会风气,开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 7.1.8 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 7.1.9 推动了农民阶层的社会分化
  • 7.2 1949-1956年新中国农村文化政策及其实践的缺点与不足
  • 7.2.1 文化政策制定执行中存在偏差与失误
  • 7.2.2 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跃进”式的偏差与失误
  • 7.2.3 文化建设过程中运动式教育弊端明显
  • 7.3 1949-1956年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代启示
  • 7.3.1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7.3.2 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7.3.3 以民为本,与利益整合相结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 7.3.4 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
  • 7.3.5 重视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1949-1956年新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