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一、背景手术切除是许多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常常由于肝功能的严重损害、肝外转移、门静脉的浸润及严重肝外疾病等原因;肝癌患者中能接受手术治疗的只有20%左右[1-3]。大部分患者不得不使用一些非手术治疗,因此一些以局部消融为特点的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凝固、激光治疗、聚焦超声等成为了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射频消融治疗因其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原发性、继发性肝癌局部治疗中获得了最广泛的接受[4-8]。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使肿瘤内部温度达到50℃以上,造成凝固性坏死的局部热疗技术。它是将射频治疗仪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电极直接传导至肿瘤内部转化成热能;最终达到破坏肿瘤目的治疗手段[8-9]。尽管目前RFA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脏肿瘤,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但在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常常由于受到肿瘤大小、数量、解剖定位及其他因素的限制,而行成不完全的毁损即残癌的发生。根据研究报道统计显示,总体单次完全坏死率约为50%-93%;直径≤3cm、35cm、>5cm的肝癌,单次治疗完全坏死率分别约为77%100%、84%-93.5%、41%71%左右[9-22]。特殊位置的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残癌发生率更高; Pawlik [23]研究发现靠近肝静脉、门静脉的肿瘤,单次RFA治疗后残癌率分别约33%、57%;腔静脉周围的肿瘤;单次RFA后残癌发生率达100%。较高的残癌发生率已经成为限制RFA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较高的残癌发生率;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了对RFA后残癌生物学行为的关注;然而研究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24-38]。Van Dujnhoven[24]利用大鼠肝脏接种CC531结肠癌肿瘤细胞构建肝转移癌模型,行射频消融治疗;研究发现RFA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并认为这种改变可能与术后免疫力的提高有关。P. von Breitenbuch[25]将CT-26肿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肝脏右叶,建立肝转移瘤模型;5天后行射频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同时再次向肝内注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的CT-26肿瘤细胞;研究发现RFA较手术切除明显促进了残癌的生长。并且有临床研究发现RFA术后肿瘤的转移和增殖明显加快[26-29]。射频消融对残癌的增殖和转移能够产生何种影响呢?目前尚无定论;但这些研究均怀疑认为RFA后残癌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变化,与术后全身及局部微环境的改变或治疗对血管的损伤有关,如免疫力的提高、细胞因子的改变、血管的穿刺损伤或肿瘤内部压力的增加等[23-35]。那么RFA能否引起残癌细胞自身增殖及转移能力的改变呢?二、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射频消融后VX2残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变化;研究RFA后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变化。三、实验方法与主要结果1.兔VX2肿瘤体内转移的模型建立与评价采用移植的方法将VX2肿瘤接种于新西兰兔脾脏;术后2、3、4周分别处死6只动物,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病理改变及转移情况,记录荷瘤动物的自然生存时间。结果:①、肿瘤接种成功率100%,术后2周平均肿瘤体积及重量分别为278.28±55.77mm3、0.31±0.07g。②、肿瘤呈圆形,无明显包膜;直径超过1cm的肿瘤中心可见明显坏死;镜下细胞排列紊乱,呈浸润性生长。③、术后23周肿瘤可发生肝、肺、腹腔淋巴结等广泛转移。④、荷瘤动物平均生存时间为56±6.07天;死亡原因均为肿瘤生长、转移引起的多脏器衰竭。2.射频消融后残癌细胞转移能力的观察通过移植方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两周后行控制条件下的射频消融治疗,通过控制肿瘤周边温度在43-45℃并维持30分钟[38];人为造成残癌。将残癌组织及未经RFA处理的VX2肿瘤组织分别接种于18只新西兰兔脾脏,建立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2、3、4周各组分别处死6只动物;观察肝转移结节的数目;并对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癌细胞中E-cad、MT1-MMP阳性表达指数。各组另有6只荷瘤动物,正常饲养至死亡,记录生存时间并解剖。结果:①术后2、3、4周肝脏转移结节数目,两组间无明显差别。②荷瘤动物平均自然生存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稍短(50±13.4天、56±6.07天,P=0.40),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术后2、3、4周肿瘤细胞E-cad阳性表达指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别。④术后2周对照组肿瘤细胞MT1-MMP阳性表达指数明显大于实验组(91.5±5.65%, 82.2±4.79% P=0.01);术后3、4周肿瘤细胞MT1-MMP阳性表达指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别。3.射频消融后残癌细胞增殖能力的观察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行控制条件下的射频消融治疗,人为造成残癌;将残癌组织接种于兔脾脏观察其增殖能力。残癌组织及未经RFA处理的VX2肿瘤组织分别接种于18只新西兰兔脾脏,建立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2、3、4周各组分别处死6只动物,观察肿瘤体积、重量及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指数。结果:①术后2周对照组肿瘤体积、重量均明显大于实验组(278.27±55.77mm3 vs 100.31±25.51 mm3 P=0.02;0.3049±0.071g vs 0.1191±0.095g P=0.04)。②术后3、4周肿瘤体积及重量,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③术后2、3、4周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四、结论1.兔VX2肿瘤体内转移模型,具有复制简单、成功率高、成瘤及转移周期短、模型稳定等特点;是在具有正常免疫能力的大动物体内建立的,良好的肿瘤细胞体内转移模型。2.兔脾脏是VX2肿瘤传代、增殖的良好载体;兔脾脏接种VX2肿瘤后短时间内,可作为良好的脾脏肿瘤模型。3.射频消融治疗VX2肿瘤,在术后4周内RFA未明显改变残癌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4.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后残癌细胞活性的恢复,可能需要2-3周时间。RFA后2周内发现残癌并予以治疗,可能会明显提高RFA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