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科(广义)种子微形态及系统学研究

罂粟科(广义)种子微形态及系统学研究

论文摘要

罂粟科(广义)Papaveraceae s.l.,全世界约40属800多种,大部分为草本,主要产自北温带,我国有19属443种,南北均产,但以西南部最为集中。由于罂粟科种类比较多,其科级及以下水平的分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罂粟科内种类最多的属紫堇属(Corydalis),紫堇属植物形态多变,网状进化明显,是一个分类困难的大属。从20世纪50年代起,种子的微形态特征就已经被广泛用于被子植物的系统分类,证明了种子微形态结构在科、属和种等不同水平上具有重要的系统分类价值,因此,本文将从种子微形态学的角度对罂粟科植物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罂粟科植物属间及属内的系统关系及系统位置。本文根据吴征镒(1996,1999)系统,选取罂粟科(广义)植物17属113种1亚种(其中紫堇属含29组81种1亚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种子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以期为该科的分类提供新的证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罂粟科种子形态类型较多,包括(近)方形、(近)圆形、宽卵形、(近)圆球形、椭圆形、肾形、倒卵形、三角形、宽倒角卵形。一些属的种子形态具有属的特有性,如罂粟属为肾形、海罂粟属为三角形、角茴香属为宽倒角卵形。罂粟科种子颜色大多为黑色和棕色,大多有光泽。罂粟科各属间种子大小差异较大。最大的为血水草属,血水草平均大小为3.11×2.18mm,最小的为罂粟属,其中野罂粟平均大小为0.69×0.38mm。其他属种的大小均在此范围内。2、罂粟科种子表面纹饰类型多样,主要有网纹型、粗网纹型、珊瑚状褶皱型、褶皱型、负网纹型、不规则突起-网纹型、长方体突起-网纹型、刺状突起-疣状突起型、条纹型、刺状突起-网纹型、棒状突起-网纹型、疣状突起-网纹型、头状突起型、颗粒-网纹型、圆形突起-裂缝-网纹型、泡状突起型16种类型。其中,紫堇属种皮表面纹饰有8种类型,刺状突起-网纹型、棒状突起-网纹型、疣状突起-网纹型、头状突起型、颗粒-网纹型、圆形突起-裂缝-网纹型6种种皮纹饰类型为紫堇属特有的类型。在罂粟科18个属中,只有蓟罂粟属中蓟罂粟、绿绒蒿属、罂粟属中的罂粟、花菱草属和紫金龙属的种子微形态被报道过,其他属的种子微形态均为首次报道。同时,被报道过的种皮纹饰有粗网纹型、褶皱型、网纹型和条纹型。其他类型均为首次报道。3、角茴香属(Hypecoum)具有本属独特的种皮纹饰类型和独特的宽倒角卵形的种子形状,本研究支持将角茴香属独立成为角茴香科(Hypecoaceae),同时也从种子微形态学角度证实了角茴香科的单系。4、海罂粟属(Glaucium)和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种皮纹饰类型均为粗网纹型,均为单系类群,种皮微形态纹饰支持海罂粟属和秃疮花属属于罂粟亚科(Papaveroideae)。5、紫堇科(Fumariaceae)、罂粟科(狭义)(Papaveraceae s.str.)、罂粟亚科种皮微形态特征类型多样,种皮微形态特征支持它们为多系类群;而花菱草亚科(Eschscholzioideae)仅包括粗网纹一种纹饰类型,为单系类群。6、种皮微形态可以为一些属的属间关系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在属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也可为属下种间和组下种间鉴别提供依据,在属下种和组下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7、一些种类如紫堇和黄堇种内出现不同的种皮纹饰类型,在种内出现变异,这可能与其地理分布不同造成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存在的问题
  • 1.1 科及亚科的划分
  • 1.2 属间的划分
  • 1.3 紫堇属属内亚属及组的划分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种子微形态观察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观察结果
  • 第三章 罂粟科(广义)各属的种子特征分析及讨论
  • 3.1 罂粟科(广义)各属的种子特征分析
  • 3.1.1 蓟罂粟属的种子特征
  • 3.1.2 绿绒蒿属的种子特征
  • 3.1.3 罂粟属的种子特征
  • 3.1.4 花菱草属的种子特征
  • 3.1.5 突疮花属的种子特征
  • 3.1.6 海罂粟属的种子特征
  • 3.1.7 金罂粟属的种子特征
  • 3.1.8 荷青花属的种子特征
  • 3.1.9 白屈菜属的种子特征
  • 3.1.10 血水草属的种子特征
  • 3.1.11 博落回属的种子特征
  • 3.1.12 角茴香属的种子特征
  • 3.1.13 荷包牡丹属的种子特征
  • 3.1.14 紫金龙属的种子特征
  • 3.1.15 荷包藤属的种子特征
  • 3.1.16 紫堇属的种子特征
  • 3.1.17 烟堇属的种子特征
  • 3.2 罂粟科(广义)各属的种子微形态类型划分
  • 3.2.1 种子形态特征
  • 3.2.2 种子颜色及有无光泽
  • 3.2.3 种子大小
  • 3.2.4 种子表面纹饰划分
  • 3.3 罂粟科(广义)种子微形态分类意义的探讨
  • 3.3.1 罂粟科属间关系的探讨
  • 3.3.2 罂粟科属内关系的探讨
  • 3.3.3 紫堇属组间及组内关系的探讨
  • 第四章 紫堇属内各组的种子微形态特征分析及讨论
  • 4.1 紫堇属各组种子特征分析
  • 4.1.1 大叶紫堇组(组1)的种子特征
  • 4.1.2 高紫堇组(组2)的种子特征
  • 4.1.3 突尖紫堇组(组5)的种子特征
  • 4.1.4 南黄组(组6)的种子特征
  • 4.1.5 糙果紫堇组(组9)的种子特征
  • 4.1.6 曲花紫堇组(组10)的种子特征
  • 4.1.7 空根紫堇组(组15)的种子特征
  • 4.1.8 鞘黄堇组(组18)的种子特征
  • 4.1.9 小黄堇组(组19)的种子特征
  • 4.1.10 尖突黄堇组(组20)的种子特征
  • 4.1.11 刻叶紫堇组(组26)的种子特征
  • 4.1.12 紫堇组(组27)的种子特征
  • 4.1.13 裂柱紫堇组(组29)的种子特征
  • 4.1.14 直茎黄堇组(组30)的种子特征
  • 4.1.15 石生黄堇组(组32)的种子特征
  • 4.1.16 小花黄堇组(组33)的种子特征
  • 4.1.17 黄堇组(组34)的种子特征
  • 4.1.18 实心延胡索组(组37)的种子特征
  • 4.2 紫堇属各组种子微形态类型划分
  • 4.3 紫堇属种子微形态分类意义的探讨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1.1 罂粟科(广义)种子表面纹饰划分
  • 5.1.2 罂粟科(广义)种子表面纹饰分类学意义的讨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中国罂粟科(广义)常见的两种分类系统比较
  • 附录2:中国罂粟科(广义)紫堇属常见的两种分类系统比较
  • 附录3:图版及图版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施肥方式下的土壤微形态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12)
    • [2].凌家滩遗址外壕沟沉积物反映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壤微形态研究案例[J]. 南方文物 2020(03)
    • [3].新媒体语境下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J]. 记者观察 2020(15)
    • [4].“微形态”下水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03)
    • [5].土壤微形态研究进展综述及前瞻[J]. 土壤 2008(05)
    • [6].木犀属植物叶片微形态结构[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7].颗粒材料修正的微形态连续体模型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 2020(06)
    • [8].近江蛏精子超微形态结构观察及与缢蛏精子的比较[J]. 水产学报 2011(01)
    • [9].超微形态教学引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3)
    • [10].河西走廊不同生境芦苇叶表皮微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1].土壤微形态国际大会[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03)
    • [12].山东宽广蜡蝉成虫泌蜡结构超微形态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1)
    • [13].微形态实验教学在整合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18)
    • [14].合被韭与长梗合被韭的叶表皮微形态比较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5].山东莎草属植物果实形状及果皮微形态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4(03)
    • [16].关中东部地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形态的影响研究[J]. 土壤学报 2009(02)
    • [17].多裂骆驼蓬种皮微形态及其粘液特征的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8].葡萄霜霉菌发生过程超微形态观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 [19].血液回收和血液保存对红细胞超微形态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01)
    • [20].5个榕树品种叶表面微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比较[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10)
    • [21].4种百里香属植物种皮微形态比较[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4)
    • [22].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微形态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10)
    • [23].渭北旱塬区典型农业耕作土壤微形态分形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6)
    • [24].土壤微形态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2)
    • [25].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大帽藓叶表面及叶尖的微形态结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6].山东筋骨草属叶表皮微形态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3(02)
    • [27].山东莎草属植物苞片表皮微形态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8].国外土壤微形态学研究的进展[J]. 山地学报 2011(06)
    • [29].景深合成技术在植物光学微形态研究上的应用[J]. 生物学通报 2011(09)
    • [30].沟稃草属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J]. 电子显微学报 2015(04)

    标签:;  ;  ;  ;  

    罂粟科(广义)种子微形态及系统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