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二苯乙烯论文-李志锋,雷新有,卢小泉,袁火昆,康敬万

均二苯乙烯论文-李志锋,雷新有,卢小泉,袁火昆,康敬万

导读:本文包含了均二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芳胺,前线轨道,电子光谱,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均二苯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锋,雷新有,卢小泉,袁火昆,康敬万[1](2008)在《四种4-N,N-二苯胺基均二苯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从头算HF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4种4-N,N-二苯胺基均二苯乙烯类化合物4-N,N-二苯胺基均二苯乙烯(a)、2-氯-4-′N,N-二苯胺基均二苯乙烯(b)2、,6-二氯-4-′N,N-二苯胺基均二苯乙烯(c)及2,6-二甲氧基-4-′N,N-二苯胺基均二苯乙烯(d)进行全优化,并用CIS优化a及d分子的激发态结构.用TDDFT方法计算吸收和发射光谱,考查了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在基态与激发态的跃迁,主要是电子云分布从离域到定域的转变.吸收及发射光谱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溶剂对四种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影响不大,而对化合物b及c的强度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姜冰,张鑫,王相晶,郭锁莲,向文胜[2](2008)在《垂子买麻藤中一个新的均二苯乙烯化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垂子买麻藤(Gnetum pendulum)茎中分离到四个双烯苯类化合物,经波谱学鉴定为3,5-二羟基-4-甲氧基均二苯代乙烯(1)、银松素(2)、丹叶大黄素(3)、射干乙素(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08年05期)

王富强,李亚明,于海波,刘珺,王秀娜[3](2008)在《均二苯乙烯类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以均二苯乙烯为荧光母体,一端以N,N-二甲基,一端以7-苯基-1-氧杂-4,10-二硫杂-7-氮杂环十二烷(NS2O)为受体的荧光探针(DMNS2O),并用1H NM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发现均二苯乙烯的3个苯环非共平面,二面角分别为24.6°和37.5°;在加入金属离子Ag+和Zn2+之后,探针在600nm处的荧光峰消失,420nm处产生新的荧光峰,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较小.双光子荧光激发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为750nm时,双光子荧光发射最强.(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于海波[4](2008)在《单光子和双光子激发的均二苯乙烯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双光子显微镜成为生物活体样品成像的重要工具,为了充分利用双光子显微镜,关键是设计合成具有双光子吸收的荧光探针。均二苯乙烯型荧光团由于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积,被广泛应用于双光子激发荧光探针的合成中。本文合成了受体4-N,N-二(乙酰氧乙基)氨基苯甲醛(Receptor-1),受体4-N,N-二(乙氧羰甲基)氨基苯甲醛(Receptor-2)、3-乙氧羰甲氧基-4-N,N-二(乙氧羰甲基)氨基苯甲醛(Receptor-3),通过Vilsmeier反应和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四个D-π-A型二苯乙烯探针NSB、CSB,四个D-π-A-π-D对称型均二苯乙烯荧光探针DSB1-DSB4和一个D-π-A-π-D'不对称型均二苯乙烯荧光探针DSB5。比较D-π-A型二苯乙烯探针NSB、CSB的光谱性质,测试了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pH滴定发现NSB型探针表现出不同的耐酸性:NSB1对酸敏感,NSB2具有很强的耐酸性,通过比较NSB1与NSB2的核磁数据验证这种差距与羰基的位置有关。为了研究探针分子对金属离子选择性,分别合成了DSB1、DSB2、DSB4叁个探针分子,测试了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由受体Receptor-2合成了DSB3荧光探针,并测试了其对金属离子的响应,比较了受体Receptor-1与Rceptor-2选择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和羰基的位置有关;由于以均二苯乙烯为母体的荧光探针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对溶剂极性比较敏感即溶剂化作用,随溶剂极性的增大会出现发射波长红移的现象;DSB2分子的设计是为了增加均二苯乙烯型分子的醇溶性,并测试了其对pH的响应情况。DSB型探针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量子效率相差较大,在强极性溶剂中荧光较弱。当采用800 nm激发时,发射光谱与单光子激发相似,强度要弱于单光子激发强度。总结上述实验,合成了D-π-A-π-D'不对称型荧光探针DSB5,并测试了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溶剂效应以及双光子激发光谱,发现当加入Ag~+或Hg~(2+)后荧光增强。综上所述,通过合成四个D-π-A型二苯乙烯探针NSB、CSB,四个D-π-A-π-D对称型均二苯乙烯荧光探针DSB1-DSB4和一个D-π-A-π-D'不对称型均二苯乙烯荧光探针DSB5,探讨了二苯乙烯、均二苯乙烯型分子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高选择性的探针分子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2)

王富强,李亚明,刘珺,于海波[5](2008)在《含均二苯乙烯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2个含有均二苯乙烯发色团,一端为N,N-双(2-乙酰氧乙基)氨基受体,另一端分别为2,5-二氰基-[1-(p-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4-(p'-N,N-二(2-乙酰氧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苯(DMDE)或2,5-二氰基-[1-(p-N,N-二苯氨基)苯乙烯基-4-(p'-N,N-二(2-乙酰氧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苯(DPDE)的荧光探针分子.进行了NMR和MS表征.测试了加入不同金属离子时探针分子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变化.加入Ag+和Zn2+,DMDE在420nm处出现强的荧光峰,在600nm的荧光峰先增强后减弱,认为发生了分子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而DPDE在加入Ag+或Zn2+后,420nm处无荧光发射,600nm处的荧光红移并减弱.(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田林,马娟娟,贾海红[6](2007)在《双极型均二苯乙烯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光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已发现叁苯胺基和苯并唑是优良的有机共轭发光材料电荷传输基团。将叁苯胺基作为空穴传输基团和苯并唑作为电子传输基团引入均二苯乙烯分子中,设计并合成了四个新双极小分子发光物质4-二苯氨基-4-′(2-苯并唑)均二苯乙烯。通过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了其化学结构。所合成化合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化学结构、取代基效应、溶剂环境等因素对其UV-Vis光谱、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电致发光谱和启亮电压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王富强[7](2007)在《均二苯乙烯类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合成了7-苯基-1-氧杂-4,10-二硫杂-7-氮杂环十二烷(NS2O),10-苯基-1,4-二氧杂-7,13-二硫杂-10-氮杂环十五烷(NS2O2)和N,N-双(2-乙酰氧乙基)苯胺(DE)叁个受体。然后通过Vilsmeier反应和Wittig-Horner反应最终合成了6个均二苯乙烯类型的双光子荧光探针:DMNS2O、DMNS2O2、DMDE和DPNS2O、DPNS2O2、DPDE,其中的DP和DM分别代表端位的N,N-二苯氨基和N,N-二甲氨基。培养了DMNS2O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其结构。发现均二苯乙烯荧光团的两个双键都是以反式结构存在,并且分子中的苯环并非完全共平面,相邻苯环之间的夹角分别为24.6°和37.5°。测试了探针分子在乙腈溶液中的吸收和荧光光谱。6个探针分子的最大单光子吸收都在460 nm左右,荧光发射在600 nm附近。用750~900 nm范围的光激发,在600 nm亦观测到荧光峰,形状与单光子激发荧光峰类似,只是强度较弱,说明探针分子在此范围能同时吸收两个光子被激发。测试了不同金属离子对探针分子吸收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一端是N,N-二甲氨基的3个探针DMNS2O,DMNS2O2和DMDE在加入过量的Ag~+、Zn~(2+)或H~+后,600 nm的荧光峰淬灭,而在420 nm处出现新的荧光峰,强度是探针分子在600 nm处荧光强度的20多倍。含有N,N-二苯氨基的探针DPNS2O,DPNS2O2,DPDE加入金属离子或酸,420 nm处无荧光发射。推测N,N-二甲氨基参与了与金属离子的作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使得分子由原来的D-π-A-π-D结构变为D-π-A-π-A或是A-π-A-π-A结构(D=donor,电子给体;A=acceptor,电子受体)。而具有A-π-A-π-A结构的分子能在短波处发射强烈的荧光,D-π-A-π-A结构的分子荧光发射红移,强度降低。对于DMDE,加入一定量的Ag~+和Zn~(2+),600 nm和420 nm处的荧光峰同时增强,420 nm的荧光峰和460 nm的吸收峰存在迭合,认为发生了分子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总之,合成了6个以均二苯乙烯为荧光团的双光子荧光探针,测试了探针对金属离子的响应。DMNS2O,DMNS2O2和DMDE对Ag~+和Zn~(2+)具有选择性,在420 nm产生新的增强的荧光峰。通过结构比较,对识别的过程作了推测。(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06-20)

张田林,马娟娟[8](2006)在《新型均二苯乙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5-Bis{4-[2-(4-diphenylaminophenylene)vinylene]phenylene}-1,3,4-oxadiazol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rough Wittig-Horner reaction by embedding triphenylamino as the hole injection group and 1,3,4-oxadiazole as the electron-transporting group into stilbene,which is one kind of blue luminescent materials,An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also been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pectra and element analysis.The analytic results showed that its UV-vis absorption λ_(max) is 372nm and photo-luminescence λ_(max) equals 473nm in THF solution.The synthetic compound λ_(max) and light quantum yields are vigrously effected with the solvent polarity.(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6年12期)

杜立波,李亚明,郝歆愚,张红兵,靳焜[9](2006)在《两种含强供电基的叁苯胺均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含强供电基团的叁苯胺均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并通过IR、MS、NMR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分析了它们的电化学行为,计算出其电离势(P_1)分别为5.41和5.54 eV,带隙(E(?))分别为2.72和2.74eV,结果表明强供电子基团的引入大大增强了荧光量子效率和空穴的注入传输能力。(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6年11期)

李子涛[10](2006)在《D-π-A-π-D和D-π-A-π-A均二苯乙烯类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无机光电材料相比,有机光电材料有更好的可设计性和可裁接性,因此新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开发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设计、合成光电性能优异的有机分子是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开发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论文选取叁芳胺、咔唑,吩噻嗪、氰基等光电性能较好的功能基团,以均二苯乙烯为母体结构,设计并利用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10个D(电子给体)-π-A(电子受体)-π-D和D-π-A-π-A结构的均二苯乙烯多功能有机光电材料;通过MS、~1H NMR、I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分析了它们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对合成目标产物的中间体2,5-二氰基对二甲苯的NBS溴化反应进行了反应机理的研究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得出了NBS溴化的最佳反应条件。 当受到光的激发时,D-π-A-π-D结构的化合物(吩噻嗪基团取代除外)在CH_2Cl_2中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521~575nm,D-π-A-π-A结构的化合物在CH_2Cl_2中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为586~618nm;它们的激发能量在2.56eV左右,说明只要很低的驱动电压就能使化合物发光;它们在甲苯、CH_2Cl_2和DMF都有很大的Stoke's位移(>59nm),并且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增大,在DMF中都达到100nm以上。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的低能吸收带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带隙值为2.20-2.61eV,电离势(P_I)为5.64~5.80eV,分子内由于强吸电子基团(氰基)的引入,电子亲和势(E_A)显着增加,达到3.11~3.49eV,有望成为空穴和电子都能够高效注入和传输、性能优异的红色电致发光材料。 D-π-A-π-A结构和D-π-A-π-D相比,由于分子末端强吸电子基团的引入,电子亲和势(E_A)增加,分子内的电荷转移增强,有可能成为较大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光电材料。(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06-01)

均二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垂子买麻藤(Gnetum pendulum)茎中分离到四个双烯苯类化合物,经波谱学鉴定为3,5-二羟基-4-甲氧基均二苯代乙烯(1)、银松素(2)、丹叶大黄素(3)、射干乙素(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二苯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锋,雷新有,卢小泉,袁火昆,康敬万.四种4-N,N-二苯胺基均二苯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

[2].姜冰,张鑫,王相晶,郭锁莲,向文胜.垂子买麻藤中一个新的均二苯乙烯化合物(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

[3].王富强,李亚明,于海波,刘珺,王秀娜.均二苯乙烯类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

[4].于海波.单光子和双光子激发的均二苯乙烯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D].大连理工大学.2008

[5].王富强,李亚明,刘珺,于海波.含均二苯乙烯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J].化学学报.2008

[6].张田林,马娟娟,贾海红.双极型均二苯乙烯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光电特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

[7].王富强.均二苯乙烯类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8].张田林,马娟娟.新型均二苯乙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特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

[9].杜立波,李亚明,郝歆愚,张红兵,靳焜.两种含强供电基的叁苯胺均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6

[10].李子涛.D-π-A-π-D和D-π-A-π-A均二苯乙烯类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均二苯乙烯论文-李志锋,雷新有,卢小泉,袁火昆,康敬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