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雄激素相关基因CYP17、CYP11α、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痤疮发病危险性的关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痤疮的发病机制。方法:提取206例云南汉族痤疮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DNA样本后,应用PCR-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测序及PCR-genescan方法对CYP17、CYP11α、AR基因的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组不同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CYP17基因-34T/C多态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男性重型痤疮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分别为60.9%和33.3%,与男性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18.2%)、C等位基因频率(46.6%)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男性轻型痤疮组及女性痤疮组中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对CYP11α tttta多态性研究显示,男性重型痤疮中215-和215+基因型频率(59%,41%),与男性对照组(40.1%,59.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女性痤疮组以及男性轻型痤疮组中这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未发现差异(P>0.05);AR基因CAG多态性的研究表明,男性对照组CAG重复片段均数为22.07,男性轻型、重型痤疮组的重复片段均数为20.79、20.50,两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女性痤疮组中CAG重复片段数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差异(P>0.05)。 结论:首次发现CYP17基因T(-34)C多态性、CYP11基因tttta微卫星重复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男性重型痤疮相关;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片段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男性痤疮相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漫谈女性体内的雄激素[J]. 药物与人 2012(03)
- [2].雄激素的8个秘密[J]. 求医问药 2013(08)
- [3].哪些原因导致男人缺雄激素[J]. 伴侣 2013(11)
- [4].中年女人也要补充雄激素[J].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 2008(02)
- [5].雄激素——男子生命之旅的“总导演”[J]. 养生月刊 2008(04)
- [6].雄激素与靶器官损伤[J]. 实用老年医学 2014(01)
- [7].前言——雄激素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J]. 实用老年医学 2014(01)
- [8].雄激素与女性生殖[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4(05)
- [9].从典型病例谈女性雄激素增多症的诊治[J]. 药品评价 2012(25)
- [10].环境雄激素的危害、来源与环境行为[J]. 生态学报 2010(06)
- [11].绝经后雄激素增多症一例[J]. 山西医药杂志 2009(S1)
- [12].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对女性高雄激素症的诊断价值[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9(11)
- [13].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转化后细胞内雄激素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12)
- [14].雄激素与高血压[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8(02)
- [15].雄激素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0)
- [16].雄激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02)
- [17].雄激素决定你的性欲[J]. 生活与健康 2009(10)
- [18].新进展能否推动雄激素争议消解[J]. 科技导报 2014(09)
- [19].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雄激素撤除治疗不良事件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1(17)
- [20].雄激素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02)
- [21].雄激素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10)
- [22].雄激素剥夺治疗对认知及脑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0(04)
- [23].前列腺跨膜雄激素诱导蛋白1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04)
- [24].雄激素对卵巢颗粒细胞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的调节[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7(05)
- [25].雄激素在卵巢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33)
- [26].老年男性慎补雄激素[J]. 求医问药 2010(02)
- [27].高雄激素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3(03)
- [28].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转化后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1(04)
- [29].雄激素与卵巢[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3)
- [30].雄激素与高血压[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