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艾滋病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政府的组织领导则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国政府虽然对该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干预,但在干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干预困境。本项研究旨在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和研究政府干预存在的困境,力图发掘造成这些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首先,艾滋病防控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艾滋病防控的市场运行存在着控制高危行为的外部性、艾滋病防控信息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以及公共卫生环境的搭便车等现象,正是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政府对艾滋病防控问题的干预成为必需。其次,尽管我国政府在艾滋病防控的问题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干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我国当前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困境主要是公共政策的“时滞”困境、公共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困境和行为干预的道德困境。最后,针对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现存问题和干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尤其在针对干预困境方面,建立适宜的艾滋病防控的社区支持模式,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的优势,从而构建社会干预模式。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认知欠缺论1.2.2 "市场失灵"论1.2.3 政策研究论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3.1 研究思路1.3.2 研究方法1.4 创新点第2章 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分析2.1 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2.1.1 艾滋病目前在我国的流行情况2.1.2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阶段及特点2.1.3 艾滋病防控办法及国际经验2.2 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现实依据2.2.1 艾滋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2.2.2 艾滋病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2.3 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2.3.1 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公共属性2.3.2 艾滋病防控的外部性问题2.3.3 公共卫生的"搭便车"现象2.3.4 艾滋病防控信息供给和需求的不对称性2.4 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已取得的成就2.4.1 我国防控艾滋病政策的发展过程2.4.2 目前我国艾滋病政府防控采取的基本策略2.4.3 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效果第3章 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1 当前艾滋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3.1.1 政策制定和现实情况不协调3.1.2 缺乏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3.1.3 政府各部门组织协调力量薄弱3.1.4 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不力3.1.5 政府与社会志愿组织、民间力量协调不够3.2 艾滋病防控工作干预困境的原因3.2.1 政策制定的时滞性3.2.2 公共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困境3.2.3 地方官员存在认识欠缺和误区3.2.4 政府干预行为的道德困境3.2.5 艾滋病自身防控问题的复杂性第4章 我国艾滋病防控政府干预的改进对策4.1 进一步完善并建立切实可行的防控政策4.2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态度4.3 完善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4.3.1 建立艾滋病防控官员问责制4.3.2 将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绩效评估4.4 强化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机制4.5 提高综合预防和行为干预能力4.6 加强多部门协作,突出部门优势4.7 加强政府督导,构建社会干预模式4.7.1 探索建立适宜的艾滋病防控的社区支持模式4.7.2 鼓励非政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第5章 实证研究——以大连长海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防控工作为例5.1 示范区防控工作的基本情况5.2 示范区防控工作取得的进展5.2.1 强化组织领导,保证示范区工作深入有效开展5.2.2 强化宣传教育,努力做好公众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5.2.3 强化部门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氛围5.2.4 强化基线调查,合理确定综合防治优先领域5.2.5 强化重点,积极探索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5.3 当地防控工作重点介绍5.3.1 "防艾"知识海上行活动5.3.2 开展"面对面"宣传活动5.3.3 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5.4 目前防控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5 示范区防控工作的改进5.5.1 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能力建设5.5.2 强化依法防治,加大对公共场所等行业监管力度5.5.3 强化督导工作,保证各项综合防治措施逐一落实5.5.4 强化经费管理,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第6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艾滋病防控论文; 政府干预论文; 社会干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