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世界著名力学与结构权威W.F.Chen教授等提出的“钢结构高级分析理论”,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理论首次将强度理论、稳定理论和塑性理论合并在总体结构分析之中,避免了常规分析中将三个理论分开考虑的弱点。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空间钢结构高级分析理论》的顶底角钢与H型钢柱弱轴连接节点的伪静力试验部分。本文通过伪静力试验,分析了两种弱轴顶底角钢连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得到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以及角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推导了连接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在考虑三维非线性的基础上,使用ANSYS软件对试验中的节点进行了循环加载分析,系统地分析了摩擦系数、螺栓预拉力、角钢厚度、梁高、螺栓线到与柱连接角钢肢背的距离、柱腹板厚度、柱翼缘厚度、柱加劲肋厚度等参数对直接腹板顶底角钢节点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基金项目后期高级分析的程序编制提供了依据,所推导的计算公式也经过了试验验证,为进一步研究弱轴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引言1.2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1.3 半刚性连接的研究方法1.3.1 试验测定法1.3.2 曲线拟合法1.3.3 塑性分析法1.3.4 解析法1.3.5 有限单元法1.4 国内外对半刚性节点研究的现状及各国规范对半刚性节点的规定1.4.1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1.4.2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1.4.3 各国规范对半刚性节点的规定1.5 国内外梁柱腹板连接研究现状1.6 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1.6.1 本文的创新点1.6.2 文章的主要内容第2章 半刚性连接的性能2.1 引言2.2 半刚性连接的特性2.3 半刚性连接的分类2.3.1 Bjorhovde等人的分类2.3.2 EUROCODE3分类2.3.3 Goto等人的分类方法2.3.4 Nethercot等人的分类方法2.4 半刚性连接的类型2.4.1 常用的半刚性连接形式2.4.2 梁柱腹板弱轴连接的几种类型2.5 半刚性连接的数学模型2.5.1 线性模型2.5.2 多项式模型2.5.3 B样条模型2.5.4 指数函数模型2.5.5 幂函数模型2.6 典型半刚性连接的幂函数模型2.6.1 初始连接刚度的确定u'>2.6.2 连接的极限弯矩承载力Mu2.6.3 形状参数n的确定2.7 连接数据库2.8 对半刚性连接节点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章 弱轴半刚性节点的伪静力试验3.1 引言3.2 材性试验3.3 高强螺栓连接的抗滑移系数试验3.4 弱轴顶底角钢梁柱连接节点的伪静力试验3.4.1 试验目的3.4.2 试件设计3.4.3 数据量测3.4.4 试验方法3.4.5 试验现象及结果3.4.6 试验结果分析3.5 本次试验的主要结论第4章 弱轴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4.1 有限元法基础4.1.1 结构离散化4.1.2 单元特性分析4.1.3 整体分析4.2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4.3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4.3.1 非线性问题4.3.2 屈服准则4.3.3 强化准则4.3.4 塑性流动增量理论4.3.5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4.3.6 收敛准则4.3.7 极限承载力判别准则4.4 直接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循环加载模拟4.4.1 几何建模4.4.2 材料特性4.4.3 单元特性4.4.4 网格划分4.4.5 接触条件定义4.4.6 施加荷载及约束条件4.4.7 求解设定4.4.8 结果后处理4.4.9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4.5 直接腹板顶底角钢连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分析4.5.1 试件设计4.5.2 计算结果分析4.5.3 ANSYS分析结果第5章 结论与建议5.1 主要结论5.1.1 试验主要结论5.1.2 ANSYS计算结论5.2 试验结论与ANSYS计算结论的异同点5.2.1 相同点5.2.2 不同点5.3 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弱轴顶底角钢连接论文; 伪静力试验论文; 非线性论文; 滞回性能论文; 有限单元法论文;
顶底角钢与H型钢柱弱轴连接节点的伪静力试验性能及分析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