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绣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365113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但却少了思维的碰撞,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的训练与发展。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并指出:“所谓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是在数学领域内一定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的教学。”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一、创设情境,让思维在主动质疑中生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也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只有提出质疑,才能激发积极思考,促进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索问题环境,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尽情绽放。
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创设了“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情境:“孙悟空说:‘八戒1/4个西瓜,沙师弟2/8个西瓜……’悟空的话还没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请同学们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发了学生质疑:“八戒分的份数少,是否分得就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呢?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创设的情境下,把数学问题寓于其中,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学生在疑问中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促成思维的自然生成,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让思维在自主探究中生成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组织学生自己尝试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乐园。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圆和相应的材料(直尺、彩带等),让学生分小组想办法测量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通过填表观察,探索出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了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同时,在探究中训练了思维的积极性,使思维在合作探究中自主生成。
三、有效互动,让思维在多向对话中生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这种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中:
师:刚才有位同学认为0.3=0.30,很多的同学也都赞同,那么大家能不能用一定的方法来验证或说明呢?根据提供的材料,先自己思考,然后同学间互相交流。
生1:因为0.3元就是3角,0.30元是3角0分,所以它们相等。
生2:我选择用两个正方形进行验证,因为0.3是十分十三,也就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表示其中的三份;0.30是百分之三十,就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一百份,表示其中的三十份。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数表示的阴影面积一样多,所以我认为“0.3=0.30”是对的。
……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验证,说明了0.3=0.30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师:你们能再举出一个例子吗?(学生各抒己见)
四、开放训练,让思维在延伸拓展中生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课堂教学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大量实践表明:我们往往对学生的创造潜能估计过低,由于我们的不放心和不放手,会导致学生思维翅膀的退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潜能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拓展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广阔、开放的环境中,启发智慧、发展能力;使思维在延伸拓展中无限生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思考的果实。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开放式习题:“一项工程,单独做,甲要30天,乙要20天,丙要10天。①甲、乙合做几天完成这项工程?②甲、乙、丙合做几天完成这项工程的一半?③甲、乙合做完成这项工程的一半后,余下的工程由丙做,还需要几天完成?……”这道习题,问题完全开放,要求学生自己思考,选择条件,补充问题,并计算。学生便可尽自己的水平,分别得出。通过开放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在延伸拓展的时空中精彩生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和增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有利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启发学生智慧,发展思维能力,让思维之花在课堂中异彩纷呈、尽情绽放;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自然生成的快乐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