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期不同阶段大鼠视皮层局部场电位振荡活动特性的研究

发育期不同阶段大鼠视皮层局部场电位振荡活动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神经元集群水平研究大鼠初级视皮层(V1区)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 LFP)振荡的特性,探讨大鼠初级视皮层的层间特异性;比较出生后第2、3周和成年大鼠V1区LFP的特性,观察视皮层发育过程中L5(10-20Hz)频段LFP的变化,以期阐述发育期不同阶段大鼠视皮层自发LFP振荡活动的特性。以此来探讨抑制性成分在视觉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62只,根据其处于发育期的不同阶段分为三组:发育关键期初期组(P14-16)15只,发育关键期高峰期组(P20-22)22只,发育成熟期组(P60)25只。应用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麻醉状态下发育期不同阶段大鼠V1区LFP振荡活动。利用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获得功率频谱图(Power Spectrum),分析各组V1区2+3层(L2/3)和第5层(L5)低频段和(10-20Hz)高频段的功率成分(Power)。根据公式:功率比(Power Ratio)=(P high+Plow)/(P high-Plow),求得各个记录位点的Power Ratio,并绘制Power Ratio与皮层深度分布散点图。分别比较三组间L5(10-20Hz)频段Power和Power Ratio差异,绘制简单条形图。观察大鼠V1区LFP的层间差异在不同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1.发育关键期初期大鼠V1区LFP振荡特性采集到P14-16大鼠V1区28个记录位点自发锋电位反应良好的LFP信号。该组大鼠V1区LFP振荡活动表现出层间差异。L2/3以(2-5Hz)低频振荡为主,L5除了(2-5)Hz频段存在Power峰值以外,在(10-20)Hz频段也出现了强烈的振荡活动。Power Ratio与皮层深度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527,P=0.007)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为:y=-1.293+0.001x。快速振荡(高Power Ratio)主要集中在深层:L5Power Ratio集中在-0.3-0.6之间,而L2/3则小于-0.3。2.发育关键期高峰期大鼠V1区LFP振荡特性采集到P20-22大鼠V1区25个记录位点自发锋电位反应良好的LFP信号。其自发LFP未观察到层间差异,记录各层都以(2-5)Hz低频振荡为主。对皮层深度与Power Ratio绘制散点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没有明显相关性(r=0.07,P=0.733)。3.发育成熟期大鼠V1区LFP振荡特性采集到P60大鼠V1区24个记录位点自发锋电位反应良好的LFP信号。该层自发LFP振荡表现与关键期初期组相似存在层间差异,L2/3以(2-5Hz)低频振荡为主,L5除了低频段功率频谱存在高峰以外,在(10-20Hz)高频段也有较强的振荡活动。对皮层深度与Power Ratio绘制散点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663,P=0.000)有统计学意义。其回归方程为:y=-0.649+0.001x。4.发育期不同阶段V1区LFP特性的比较采集到三组V1区77个记录位点自发锋电位反应良好的LFP信号。三组V1区L5自发LFP的Power值和Power Ratio值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关键期初期组和成年组L5Powe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两组Power Ratio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51)。而关键期高峰组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发育关键期初期和成熟期大鼠V1区的自发局部场电位振荡存在层间差异。2.V1区第5层高频段LFP振荡活动在发育期不同阶段表现不同。3.实验结果与发育关键期GABA能理论吻合,支持抑制性成分在视皮层发育可塑性关键期中的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縮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金属钨丝电极的制备流程
  • 3. 动物准备
  • 4. 电生理记录与信号分析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发育关键期初期的大鼠V1区LFP特性
  • 2. 发育关键期高峰的大鼠V1区LFP特性
  • 3. 发育成熟期大鼠V1区LFP特性
  • 4. V1区LFP在发育期不同阶段的变化
  • 讨论
  • 1. V1区自发LFP振荡活动
  • 2. 大脑新皮质的层间组织结构
  • 3. 发育关键期初期和成熟期大鼠V1区LFP的层间差异
  • 3.1 各组L2/3LFP振荡活动特性
  • 3.2 发育期不同阶段V1区LFP特性的比较
  • 4. GABA能抑制性环路在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
  • 5. 研究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盲人视皮层重塑的探讨[J]. 解剖科学进展 2013(02)
    • [2].小波变换用于视皮层简单细胞模型的特性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02)
    • [3].反转缝合与丰富环境联合干预对成年弱视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再激活作用[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4(01)
    • [4].视皮层假体中的视觉信息编码方法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01)
    • [5].视皮层假体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06)
    • [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的表达[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01)
    • [7].硬脑膜上微电极植入并记录家猫视皮层电活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11)
    • [8].核呼吸因子-1在正常发育和视觉剥夺大鼠视皮层内的表达[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9(02)
    • [9].不同颜色光刺激视皮层脑功能成像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08)
    • [10].人为何能感觉“背后的眼睛”?[J]. 百科知识 2017(20)
    • [11].猫视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老年性变化[J]. 生物学杂志 2011(01)
    • [12].人为何能感觉“背后的眼睛”[J]. 林业与生态 2018(03)
    • [13].弱视视觉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提示视皮层突触可塑性受损[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9(03)
    • [14].弱视视皮层可塑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14)
    • [15].仿人脑视皮层机制的目标识别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5(08)
    • [16].视皮层可塑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5)
    • [17].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前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对谷氨酸释放的紧张性调制作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 [18].基于激活强度分析的fMRI图像区域性特征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 [19].PSD-95在正常发育和单眼剥夺大鼠视皮层的表达[J]. 眼科新进展 2011(02)
    • [20].从视网膜到视皮层——视觉奥秘知多少[J]. 科学 2017(05)
    • [21].氟西汀对弱视成年大鼠视皮层17区NMDA-NR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8)
    • [22].5-羟色胺2C受体对形觉剥夺性成年弱视大鼠离体脑片初级视皮层长时程增强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06)
    • [23].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用无皮层鼠发现视觉环路发育的新机制[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7(02)
    • [24].针刺对单眼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17区神经元异常时空模式的干预研究[J]. 中国针灸 2017(01)
    • [25].人工视觉假体研究综述(Ⅱ)——视皮层、视神经束、感觉替代假体的研究现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04)
    • [26].基于视皮层全局感知特征的顽健图像散列方法[J]. 通信学报 2011(06)
    • [27].单眼形觉剥夺触发视皮层兴奋与抑制平衡突触缩放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05)
    • [28].针刺对单眼剥夺大鼠视皮层突触结构可塑性的调节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5)
    • [29].FPGA多通道视皮层刺激器[J]. 重庆大学学报 2010(04)
    • [3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觉皮层激活的fMRI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02)

    标签:;  ;  ;  ;  ;  ;  

    发育期不同阶段大鼠视皮层局部场电位振荡活动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