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隶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是取食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夏孢子堆的天敌昆虫,对于控制该种病原菌的流行发生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各虫态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温度对蛹生长发育和成虫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种天敌昆虫的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以及生物防治上的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外部形态特征研究(1)卵:卵长椭圆形,几粒聚产在一起,长0.2-0.3 mm,宽0.09-0.1 mm,表面光滑,通体透明,背侧稍隆起呈弧形,腹侧平直。(2)幼虫:虫体纺锤形,头缩入前胸内,无足,整个体表被鱼鳞状骨化片突起,其大小与疏密度因虫体部位而异;前胸、中胸和后胸为平滑的膜状,胸部腹面具有特殊的“M”形纹,腹部腹面每节前缘具有排列成椭圆形的骨片群,骨片尖长,长短不一,齿尖向后,具有腹足的功能;体表共有四种感受器:锥形Sensillum basiconicum、腔锥形Sensillum coeleoconica、钟形Sensillum campaniform以及位于腹部两侧的伞状感受器,其中伞形感受器还未见在其他昆虫体表结构研究中有报道,其具体功能未知。(3)蛹:蛹为离蛹,蛹体由淡黄色变为赤褐色,其发育可分为前期、初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蛹的每个体节都具有均匀分布、向后生长的锯齿状骨片;蛹头部分别着生有一对触角和感觉毛。(4)成虫:雌成虫体长约1.25-1.5 mm,雄成虫体长约0.9-1.1 mm,密被绒毛。触角细长,念珠状2+12节,雄虫触角长于雌虫,触角上着生有四种毛状感受器:短绒毛感受器Sensillum micro-villus、钩状毛感受器Sensillum uncinus、环状毛感受器Sensillum circumfila、藤状毛感受器Sensillum rattan-like。2.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食锈菌瘿蚊在陕西周至地区一年可完成多代,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出土,一直到6月结束,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幼虫盛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与叶锈菌的发生形成紧密的物候关系,11月中旬基本全部入土越冬。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一天中有两个羽化高峰期,分别为上午07:00-09:00和下午17:00-19:00,成虫寿命较短,一般2-3天。老熟幼虫一天中有两个化蛹高峰期,分别为上午09:00-11:00和下午15:00-17:00。3.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蛹发育及成虫寿命的影响在智能人工气候箱内5个恒温条件下(18℃、22℃、26℃、30℃和34℃)测定了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对其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8℃~30℃的温度范围内,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从18℃的11.23d和5.58d缩短至30℃条件下的5.98d和2.98d,表现为蛹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且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达到34℃时,发育历期略有延长,发育速率减缓;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82±2.28℃,有效积温为142.03±17.52日/度。4.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空间分布型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其幼虫幼虫聚集均数指标λ>2,分析其幼虫聚集分布原因可能是由于环境异质性,昆虫本身的产卵习性、聚集行为,或者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利用Iwao回归确定了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1/D2(3.86/m+0.7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杨树叶锈病流行及防治研究现状
  • 1.1.1 杨树叶锈病研究现状
  • 1.1.2 杨树叶锈病防治研究现状
  • 1.2 利用自然天敌防治林木病虫害研究概况
  • 1.3 瘿蚊科昆虫研究概况
  • 1.4 菌食性昆虫国内外研究概况
  • 1.5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国内外研究概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3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外部形态特征研究
  • 2.3.1 外部形态观察
  • 2.3.2 各虫态体表超微结构观察
  • 2.4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
  • 2.4.1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活史
  • 2.4.2 生活习性
  • 2.4.3 日化蛹羽化规律
  • 2.4.5 幼虫种群消长规律研究
  • 2.5 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蛹发育及成虫寿命影响
  • 2.5.1 测定方法
  • 2.5.2 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计算
  • 2.5.3 蛹生长发育速率与温度的Logistic 模型分析
  • 2.6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空间分布型
  • 2.6.1 田间调查方法
  • 2.6.2 聚集度测定指标
  • 2.6.3 回归方程检验
  • 2.6.4 聚集分布的原因分析
  • 2.6.5 最佳抽样方法的确定
  • 2.6.6 食锈菌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在不同层次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 2.7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形态特征研究
  • 3.1.1 卵形态特征
  • 3.1.2 幼虫形态特征
  • 3.1.3 蛹形态特征
  • 3.1.4 成虫形态特征
  • 3.2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
  • 3.2.1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活史
  • 3.2.2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活习性
  • 3.2.3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日化蛹羽化规律
  • 3.2.4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的种群消长规律
  • 3.3 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蛹发育及成虫寿命影响的研究
  • 3.3.1 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蛹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
  • 3.3.2 食锈菌瘿蚊Mycosiplosis sp.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3.4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空间分布型
  • 3.4.1 食锈瘿蚊幼虫Mycodiplosis sp.空间分布型测定
  • 3.4.2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空间聚集分布原因
  • 3.4.3 最适抽样数的确定
  • 3.4.4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垂直空间分布格局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形态特征研究
  • 4.1.2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
  • 4.1.3 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蛹发育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 4.1.4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空间分布型
  • 4.2 讨论
  • 4.2.1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龄期的确定
  • 4.2.2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测定
  • 4.2.3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天敌的研究
  • 4.2.4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幼虫空间分布研究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蒙古的锈菌Ⅲ.柄锈菌科之外的种[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内蒙古的锈菌Ⅱ.柄锈菌[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3].中国锈菌五个新式样种[J]. 菌物学报 2018(06)
    • [4].中国西北地区锈菌补记(英文)[J]. 菌物学报 2009(05)
    • [5].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粉菌、黑粉菌和锈菌编目[J]. 菌物研究 2017(04)
    • [6].中国金锈菌属Chrysomyxa Unger(锈菌目,金锈菌科)已知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7].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感病杨树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研究[J]. 菌物学报 2016(08)
    • [8].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2)
    • [9].小麦锈菌碳水化合物酶类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进化分析[J]. 菌物学报 2017(09)
    • [10].中国南部锈菌新资料(英文)[J]. 菌物学报 2009(05)
    • [11].中国柄锈菌科三个新记录种[J]. 菌物学报 2018(02)
    • [12].中国无性型锈菌新资料Ⅰ.春孢子阶段的几个式样种[J]. 菌物学报 2016(12)
    • [13].杨树与栅锈菌互作过程中光合、蒸腾作用变化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08(01)
    • [14].温度对红花柄锈菌锈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08(05)
    • [15].小麦锈菌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1)
    • [16].多堆柄锈菌侵染玉米的细胞学及超微结构特征[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6)
    • [17].落叶松—杨栅锈菌无性繁殖后代反应型及接种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14(02)
    • [18].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2)
    • [19].女贞锈病发生初报[J]. 北方园艺 2011(09)
    • [20].中国西北祁连山及其邻近地区的锈菌[J]. 菌物研究 2015(02)
    • [21].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转录组微卫星特征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6)
    • [22].内蒙古的锈菌Ⅰ.胶锈菌和单胞锈菌[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3].新疆锈菌4个新记录种[J]. 菌物研究 2018(02)
    • [24].松杨栅锈菌无性发育阶段组织学染色方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5)
    • [25].杨树与松杨栅锈菌互作中寄主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变化[J]. 林业科学 2010(08)
    • [26].杨树锈菌种和生理小种鉴别方法述评[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06)
    • [27].外源硅对锈菌诱导下豇豆叶片不同细胞器中抗氧化特征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01)
    • [28].欧美杂交杨Pnd-LRR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侵染表达[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3)
    • [29].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11(04)
    • [30].云杉锈病病原菌畸形金锈菌风险性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6)

    标签:;  ;  ;  ;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