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去稳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氢能,储氢材料,去稳定化,LiBH4
去稳定化论文文献综述
蔡伟通,侯建明[1](2018)在《纳米NdCl_3掺杂LiBH_4去稳定化体系的放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LiBH_4-NdCl_3储氢材料体系,系统研究了预球磨、球磨时间、球粉比和掺杂量等工艺参数对体系的影响规律,阐明NdCl_3对LiBH_4放氢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NdCl_3对LiBH_4放氢性能的改善作用是通过去稳定化反应进行的.通过预球磨使NdCl_3纳米化并能够提供额外的表面能,促进去稳定化反应的进行,从而有效地改善LiBH_4的放氢性能.最佳的球磨时间和球粉比与NdCl_3的原始状态有关,应根据颗粒大小、晶粒尺寸、表面状态等因素做出最优选择.增加NdCl_3掺杂量能够提高LiBH_4与NdCl_3的接触面积,提升反应效率,进而显着提高LiBH_4的放氢性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宾虹,朱和鹏,潘伟源,池奉,原佩佩[2](2015)在《金属硼化物对LiBH_4的去稳定化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硼氢化锂(LiBH4)因其高达18.4wt%的含氢量而被用于贮氢材料的研究。但LiBH4放氢和再氢化温度较高,因此如何使其去稳定化(destabilization)从而降低其放氢温度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报告了金属硼化物MB2(M=Mg,Ti,Zr)和MB6(M=Ca,La)对LiBH4的去稳定化作用。MB2的添加使LiBH4的放氢温度从450℃降低至350℃,而MB6对LiBH4放氢温度的降低作用更大;而且这些金属硼化物还能有效促进LiBH4放氢后的再氢化反应。XRD,FT-IR,DSC和MS等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硼化物在LiBH4的首次放氢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并参与随后的再氢化反应。(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蔡伟通[3](2014)在《LiBH_4去稳定化体系的构建及其储氢性能与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和发展轻质高容量储氢材料体系是实现固态储氢的重要内容。LiBH4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分别高达18.4wt.%和121kg/m3,是近年备受关注的高容量配位氢化物。本研究针对LiBH4存在的放氢温度高、动力学缓慢和不可逆性等问题,采用添加去稳定化剂和催化剂的方法,结合材料组份优化、结构尺度调控改善LiBH4的储氢性能,并深入认识微观结构变化规律,阐明循环性能衰减的原因,旨在获得低放氢温度、动力学良好的高容量可逆体系。本文研究表明,添加NdH2+x能实现去稳定化反应4LiBH4+NdH2NdB4+4LiH+7H2,有效地改善LiBH4的放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使LiBH4的放氢焓变从74kJ mol-1H2降低至64kJ mol-1H2,该体系在370oC、1.5h内放氢量达6.0wt.%。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该去稳定化反应的可逆性由NdH2+x的纳米尺寸效应控制。当NdH2+x的颗粒尺寸小于10nm时,该体系去稳定化反应可逆;但经过循环吸放氢后NdH2+x的颗粒尺寸明显长大,导致去稳定化反应消失。虽然不发生去稳定化反应,NdH2+x对LiBH4吸放氢具有催化作用。LiBH4-NdH2+x在400oC、10MPa再氢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循环可逆性,可逆放氢量保持理论储氢量的88%,达到5.3wt.%。通过掺杂碱金属氢氧化物LiOH、NaOH和KOH可以实现LiBH4的去稳定化并在固态下放氢。去稳定化反应机理来自于[OH]ˉ的H+和[BH4]ˉ的Hˉ之间的耦合作用。碱金属氢氧化物对LiBH4的去稳定化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LiOH> NaOH> KOH。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的鲍林电负性(Li> Na> K)越大,[OH]ˉ的酸性越大,使得[OH]ˉ对[BH4]ˉ的去稳定化作用越强。LiBH4-LiOH、2LiBH4-NaOH和2LiBH4-KOH的放氢峰值温度分别为207、221和230°C。此外,我们发现[BH4]ˉ:[OH]ˉ的化学计量比对去稳定化效果也存在重要影响。增加LiOH的掺杂量可以提高放氢速率,但会使放氢温度提高。LiBH4-LiOH和LiBH4-4LiOH的放氢温度分别为207°C和250°C,在10min内的放氢量分别为4.1wt.%和6.5wt.%,这是因为不同的[BH4]ˉ:[OH]ˉ化学计量比导致[BH4]ˉ[OH]ˉ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然而,LiBH4-碱金属氢氧化物体系在400oC、11MPa再氢化条件下的可逆性极差。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掺杂CoSx的效应。掺杂50wt.%纳米CoSx能够显着降低LiBH4的放氢温度并提高放氢速率,其放氢过程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放氢主峰在175°C,LiBH4在1h内的放氢量为6.7wt.%,并伴随极少量B2H6气体。该阶段是LiBH4与CoSx之间的去稳定化反应,并生成Co单质;第二阶段的放氢主峰在300°C,是LiBH4和Co发生反应并生成CoB化合物的过程。对于放氢主峰在350°C的第叁阶段,我们推测是CoB对LiBH4的催化作用。LiBH4-CoSx体系在400oC、10MPa再氢化条件下具有部分可逆性,循环放氢量为3.0-4.0wt.%之间。基于CoB有催化作用的推测,我们首次研究不同形态纳米CoB对LiBH4吸放氢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棒状、片状、链状、杨梅状和桑椹状等5种具有不同形态的纳米CoB化合物,再通过球磨方法合成LiBH4-CoB体系。结构表明,纳米CoB是改善LiBH4储氢性能的高效催化剂。纳米CoB催化活性与其比表面积的大小正相关,催化活性由高至低的顺序为桑椹状>杨梅状>链状>片状>棒状。在200oC下,杨梅状和桑椹状CoB相对于其他纳米CoB化合物能够显着改善LiBH4的放氢性能,分别使LiBH4释放4.8wt.%和4.6wt.%的氢气。并且,掺杂杨梅状CoB的LiBH4在260°C、10MPa的再氢化条件下的可逆放氢量达到>2wt.%以上。掺杂桑椹状CoB的LiBH4具有最佳的吸放氢性能,在350°C、1h内的放氢量为10.4wt.%,在400°C、10MPa再氢化条件下的循环放氢量达到9.6wt.%。该工作是迄今在LiBH4中得到的最佳可逆储氢性能。通过掺杂纳米h-BN获得了一个具有高容量和优异可逆性的LiBH4-h-BN新体系。实验表明,LiBH4与BN的化学计量比对改善LiBH4储氢性能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当LiBH4:BN从1:0逐步变成1:3时,LiBH4的起始放氢温度和峰值温度可分别降低至175°C和350°,并且在400°C下的放氢速率也随之显着提高。LiBH4-3h-BN体系在400°C、10MPa再氢化条件下的循环放氢量高达11.5wt.%,远超过体系中LiBH4的理论储氢量4.2wt.%。这一探索性工作揭示出LiBH4-h-BN体系可能是一个具有良好循环可逆性和高放氢量的新体系。(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12-01)
田晓利,薛群虎,薛崇勃,刘宁,徐伟[4](2012)在《金属铝对氧化锆制品的去稳定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法对金属铝造成氧化锆制品的去稳定化行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含锆质制品中,金属铝易与氧化锆的稳定剂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层片状六铝酸钙,造成氧化锆中稳定剂脱溶,体积失稳;(2)金属铝易与氧化锆的稳定剂氧化镁进行反应,生成正八面体的镁铝尖晶石,造成氧化锆中稳定剂脱溶,体积失稳;(3)金属铝对氧化锆制品的去稳定化行为,可界定为原始层、脱溶过渡层和反应层叁层。(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2年02期)
去稳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硼氢化锂(LiBH4)因其高达18.4wt%的含氢量而被用于贮氢材料的研究。但LiBH4放氢和再氢化温度较高,因此如何使其去稳定化(destabilization)从而降低其放氢温度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报告了金属硼化物MB2(M=Mg,Ti,Zr)和MB6(M=Ca,La)对LiBH4的去稳定化作用。MB2的添加使LiBH4的放氢温度从450℃降低至350℃,而MB6对LiBH4放氢温度的降低作用更大;而且这些金属硼化物还能有效促进LiBH4放氢后的再氢化反应。XRD,FT-IR,DSC和MS等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硼化物在LiBH4的首次放氢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并参与随后的再氢化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去稳定化论文参考文献
[1].蔡伟通,侯建明.纳米NdCl_3掺杂LiBH_4去稳定化体系的放氢性能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8
[2].刘宾虹,朱和鹏,潘伟源,池奉,原佩佩.金属硼化物对LiBH_4的去稳定化作用(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
[3].蔡伟通.LiBH_4去稳定化体系的构建及其储氢性能与机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田晓利,薛群虎,薛崇勃,刘宁,徐伟.金属铝对氧化锆制品的去稳定化行为[J].硅酸盐通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