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海图”时代

论“山海图”时代

一、论《山海图》产生的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邹芒[1](2021)在《早期国家地理观念中的《山海图》及其艺术表现》文中研究说明一般认为,《山海图》就是《山海经》的插图,实际上,最初版本的《山海图》却是诗性地理学的视觉表达,显现了古人网罗博物知识的冲动和抱负,是华夏先民对于外邦异族的政制安排。用一张图来演绎一个文明共同体的空间秩序,这一切都基于中央王朝立场的地理观念。当《山海图》附丽其上时,也就具有深远的政治意涵,成为九州归于一统的历史见证。但从《山海图》的后世流变来看,当它所映射的天下观念发生调整或逐步失效时,正是其走向审美的过程,或者说,地理价值的丧失为其向艺术表现的转化提供了契机。这一经典意象,经由中国历代不同时期增补,既在不断解构它的原初意涵,又在持续生成新的图像谱系,从而使其在古代艺文记述中呈现出多元的面相。

李军[2](2020)在《跨文化语境下朝鲜《天下图》之“真形”——兼论古代地图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朝鲜王朝从17—19世纪流行一类奇怪的圆形《天下图》,它由两重大陆和两重大海相互套叠而成,其图形、布局和地名大致相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此类图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众说纷纭,其真相一直处在扑朔迷离之中。本文在对学术史进行了细密的梳理和辩证之后,从三个方面尝试对《天下图》进行最新解读。

付希亮[3](2020)在《论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文中研究指明从历史文献看,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后羿,那就是夏初的有穷后羿。他之所以被认为生活在帝尧之时,是因为他是丹朱部落的婚族,是帝尧的后代。夏帝太康到洛汭田猎百日不归期间,封豨、长蛇等六害是肆意残害夏民的六个部落的图腾。后羿平定六害,为夏王朝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最后被伯明后寒派来的奸细寒浞(一名逢蒙)害死。少康复国之后,后羿被祀为主管降妖除魔和降雨的宗布之神。他是夏王朝忠臣,而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野心家。

杨子玉[4](2020)在《唐代山水画与道教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唐代在历史上是一个大放异彩的朝代,文化经济在此时都达到了世界的顶峰,山水画在这时独立成科,道教的发展也在唐代达到鼎盛。道教对于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深远,研究山水画的发展不能忽略道教文化对于山水画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概述道教在唐代的发展,以及对山水画的影响,包括受到道教思想影响的一些着名的唐代山水画家,并且以李思训、吴道子于大同殿绘山水为蓝本,研究大同殿山水画的功能和其中蕴含的道教意义;第二章节从唐代早期流行的山水构图即阙型构图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发现其构图从起源到唐代的发展都充满了浓郁的道教色彩;第三章节以最近几年发现的韩休墓山水屏风为例,探讨墓室壁画中阙型构图的形式的意义,以及道教的“洞天”和“存思”思想在墓室壁画中所起的作用和内涵。对唐代山水画与道教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唐代盛行的山水画图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山水画在当时的内涵与存在的真正意义。

孙国良[5](2020)在《“主题学”视野下的游仙山水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美术史上仙道题材的人物画研究较多,而对以仙山、仙境、求仙、寻仙、仙话、仙会等为主要表现题材的山水画关注较少,研究成果也较为单薄。通过对国内各大博物馆所藏历代山水画作品的梳理,发现以仙山、仙境、求仙、寻仙、仙话、仙会等为主要表现题材的山水画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为美术史上一种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因此,文章依据此类山水画的母题、题材及主题等的特征,将之命名为“游仙山水画”,并从“主题学介入艺术史学方法与理论”角度对之展开研究。本文依据“主题学介入艺术史学方法与理论”展开研究,主要探讨了游仙山水画概念的内涵;游仙山水画发生的文化根源;历代游仙山水画作品的搜集与整理;游仙山水画的母题及母题意象;作为游仙山水画主题的游仙思想及其与山水画艺术的关系;游仙山水画主题类型;游仙山水画主题与题材、风格、意境、形式语言等的关系;以历代《仙山楼阁图》为例探究游仙山水画主题变迁的路径及原因等方面内容。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试图对历代游仙山水画艺术发生、发展、兴盛与衰落的过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游仙山水画主题的变迁与母题、意象、题材、风格、意境、形式语言等范畴的相互关系,以此作为反观山水画史发展与演变规律的一种视角。绪论部分从宏观角度讨论了中国美术史的研究现状与本文的选题缘起;与本文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文章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创新点与方法及可行性等问题。第一章首先从中国山水画艺术门类学的角度,探讨了游仙题材山水画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将此类题材的山水画命名为“游仙山水画”,对其概念内涵作了基本的规范,并探讨了游仙山水画发生和发展的文化根源;继而对历代传世的游仙山水画作品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对其发生、发展、兴盛与衰落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最后,讨论了游仙山水画的母题图与母题意象。母题构成了游仙山水画作品的基本单位,是作品最小的图像结构。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母题图像并非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客观与主观交融的结果,因此在中国文化语境里,通常又以“母题意象”来指代作品中的母题图像及其内涵。多个母题意象组成母题意象群,作品的主题便在母题图像的不同组合中而展现出其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从主题学的角度研究游仙山水画艺术,探讨母题、母题意象及其与作品主题的关系是文章重点之一。本节分析了游仙山水画母题图像的构成,探讨了“松”“灵芝”“海”“云”等游仙山水画母题意象的生成过程,并以此为例探讨游仙山水画作品母题图像的特征。通过此章的论述,从而达到对游仙山水画概念的基本内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的目的。第二章对游仙山水画的主题——游仙思想的内涵及对中国山水画家生活模式、思维方式及艺术创造行为的影响;从艺术作品本体的角度分析了游仙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等问题。继而通过对历代游仙山水画作品的整理和归类,将游仙山水画的主题分为对理想世界和心灵家园的期盼、对长生富贵与及时行乐的向往、对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追求等三大类型。并对每一类型作品母题图像特征、母题意象等方面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主题类型游仙山水画发生与演变的脉络。第三章主要针对游仙山水画主题与题材、艺术风格、意境主题、形式语言等问题展开讨论。主题学介入艺术史学研究方法与理论认为,作品的题材、风格、意境、形式语言等也是其重要的研究范围。关于题材,文章从游仙山水画主题与题材的叙事性、与道教的渊源关系及与隐逸山水画题材的比较等方面展开了探讨。文章认为游仙思想这一主题决定着游仙山水画作品在整体上偏向于浪漫主义风格,但主题的多样性又让具体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丰富性。主题学方法论认为,意境是主题的呈现,而不同意境有不同的意境主题。文章认为游仙山水画可以划分神秘奇幻意境主题、幽深玄远意境主题及无意境主题三大类型,并分析了不同意境主题发生的原因及其特征等问题。从主题学的角度看,游仙山水画的形式语言如笔墨、色彩、空间、构图、图式处理等方面,都和游仙主题密切相关。作品的形式语言往往随着游仙主题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作品游仙主题的表现也受到形式语言的制约,形式语言的更新又成为推动主题变迁的重要因素。第四章则聚焦于典型性个案研究,由点及面,探讨游仙山水画主题的变迁的原因及其规律。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很多主题和题材被历代画家反复表现,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自唐代开始“仙山楼阁”成为历代山水画家钟情的题材之一,历代都有《仙山楼阁图》存世或为文献资料所记述。因此研究游仙山水画中这一典型样式,以此为视角探讨母题演化与主题的变迁之间的关系,并以之作为审视山水画史发展变迁路径的一个视角,便是文章第四章探讨的主要内容。本章第一节对历代传世的《仙山楼阁图》作品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其发生、发展、兴盛到衰落的基本脉络。接着对《仙山楼阁图》中“仙山”和“楼阁”两大母题图像及其母题意象的生成渊源和内涵展开了分析。继而,从仙山与楼阁两大母题图像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仙山楼阁图》主题发生的过程。再次,对历代《仙山楼阁图》作品中“仙山”和“楼阁”两大母题图像的演化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仙山楼阁图》母题的演化和主题变迁之间的关系。认为母题的演化既是主题发生变迁的结果,又反过来推动着作品主题的变迁,主题与母题这种相互关系构成了山水画史发生与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为建构美术史知识谱系提供了一条不同的思路。

付希亮[6](2020)在《苍颉、沮颂造字作书真实性的文化人类学考察》文中指出文字系统的创建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时代的最重要的标志。先秦文献中有大量关于黄帝史官苍颉、沮颂造字作书的记载。如何构建多重证据体系以考察该事件的真实性,是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五帝时代史官苍颉、沮颂为记录语言,对各部落所流行的刻划符号进行搜集、整理、规范的可能性,提出《山海经》对苍颉、沮颂族商初曾在河洛地区居住的记载是证明其造字作书的历史真实性的关键证据。

刘珂[7](2020)在《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及其现代应用》文中提出《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奇书之一,保留了洪荒时代的壮观景象,开了中国文化史上以图叙事的先河。有图有文的《山海经》是研究我国上古社会的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书。现存于世的明清诸家《山海经图》版本众多,各版本之间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研究《山海经图》的奇禽异兽有利于我们更为清晰的理解这部天下“奇书”,继而认识远古社会的风貌人情。尽管明清以前的《山海经图》(原始古图、汉所传图、晋代郭璞、陶渊明所见过的张僧繇、舒雅绘画的《山海经图》)都未能流传下来,但我们仍能从明清时期创作并流传至今的《山海经图》中,窥探到原始《山海经》的图文叙事传统。蒋应镐、胡文焕、吴任臣等明清时期学者都曾为《山海经》奇禽异兽绘图。现代人亦曾绘制过众多版本的《山海经》奇禽异兽图。近年来对山海经图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学者们多从神话、宗教和美学等方面对明清《山海经图》进行研究,其中在明清《山海经图》的图文关系、形象特征和文创设计方面研究成果较多,但学者就明清《山海经》异兽图的形象研究大都着眼于平面构成理论,很少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在现代应用的关注也不多。故,笔者以明清《山海经图》中的异兽形象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明清《山海经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述及选题缘由、明清《山海经》异兽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正文对不同版本明清《山海经图》编排及构图特色进行归纳总结,确定主要研究版本及研究对象。进而探讨明清《山海经》异兽图的形象特征,并根据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特征对其进行分类。最后着眼于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在现代的应用,以历史的眼光发现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在现代应用中的发展变化,充分挖掘古代文献的现实价值及研究意义。

张远山[8](2019)在《《《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三) 《山海经》对饕餮纹的神话表述:天帝珥两蛇乘两龙》文中认为该文为作者所创伏羲学的第三部分《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三。根据考古、文献双重证据,论证商周饕餮纹是商周万舞舞姿之天帝造型的提炼浓缩,与战国《山海经》转写的商周《山海图》之天帝造型同出一源,都是华夏天文、宗教、神话、祭祀的产物。商周饕餮纹与商周万舞相配,在商周祭祀中交相辉映。

夏德靠,叶修成[9](2019)在《论《尧典》的演述与制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尧典》文本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其生成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书写阶段与写制阶段。在前书写时期,《尧典》"文本"主要通过规谏、傩戏等仪式演述而得以流传,并且,《尧典》的内容很可能是以"断片"形式存在,这些"断片"之间是游离的,其时完整的《尧典》文本极有可能并没有出现。在《尧典》文本的"聚合"过程中,伯益应该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早期《尧典》文本形态是伯益奠基的。西周昭、穆时期出现大规模的文献活动,《尚书》的基本架构亦即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的划分大约在这个时期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尧典》才得以进入写制时代。因此,《尧典》可确认为西周中期文献,然而《尧典》在此后的流传过程中其文本也存在一些变化,很可能直到汉代才完全定型。

朱学良[10](2018)在《论《山海经》的文献特质——从上古“图书”传统出发的再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图画是远古时期传递知识与观念的重要手段,随着文字出现,图、文结合形成中国上古"图书"传统。《山海经》因《山海图》成书,它上承商周青铜彝器图画,是"图书"传统中重要一环。作为一部先秦时期记录"怪物"之书,《山海经》所记多是描述这些"怪物"的样貌特征以及如何祭祀、趋避。本文从《山海经》所载内容入手探讨其"怪物"之书的本质,由之论定其"图书"特征,从时间的纵向维度、空间的横向维度并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重新厘定《山海经》文献特质,即《山海经》是一部图文结合由先秦巫觋掌握的"图画"文献。

二、论《山海图》产生的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山海图》产生的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国家地理观念中的《山海图》及其艺术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3)论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穷后羿的事迹是后羿除六害、射日神话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后羿除六害之时间
    (二)后羿除六害之地点
        1.六害族在《五藏山经》中的位置
        2.六害族在尧舜时的住地
二、有穷后羿来源于五帝时代共工部落的夸父氏族
    (一)夸父和后羿氏族的图腾都是猕猴
    (二)十日害民,后羿射之,夸父逐之
    (三)后羿死后被祀为主雨水神,夸父也是水神
三、后羿妻子部落的图腾
    (一)后羿的玄妻、豷的母亲来自以猪为图腾的部落
    (二)后羿妻子、浇的母亲来自以鸱为图腾的部落
    (三)后羿的妻子嫦娥来自以鸳鸯为图腾的部落
四、后羿死于伯明后寒所派奸细寒浞(逢蒙)之手
五、后羿是夏王朝忠臣而不是野心家
    (一)历史文献证明后羿至死都忠于夏王室
    (二)后羿之臣靡灭寒浞、立少康
    (三)夏后氏崇祀后羿为宗布之神

(4)唐代山水画与道教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道教思想对山水画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唐代山水画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唐代道教的发展与山水画家
    第一节 道教在唐代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道教影响下的唐代山水画家
        一、李思训与吴道子
        二、大同殿山水画考
        三、“南宗之祖”王维的道教信仰
第二章 道教的神仙信仰与唐代山水画的阙型构图
    第一节 汉阙的含义与体现
        一、神仙思想与汉代画像中的阙
        二、阙门与仙山
    第二节 魏晋时期作为升仙背景的阙形山峰
    第三节 唐代山水画中阙型构图的变化与发展
        一、A-B型阙型构图
        二、A-B组合型阙型构图
        三、单阙型构图
    小结
第三章 唐代墓室山水图中蕴含的道教思想—以韩休墓为例
    第一节 韩休墓山水图的画面及空间布局
    第二节 别有洞天
    第三节 卧游与存思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论着
致谢

(5)“主题学”视野下的游仙山水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山水画史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动态
        一、与游仙山水画相关的史料文献综述
        二、游仙思想与山水画相互关系的研究综述
        三、相关方法与研究理论综述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路线、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路线及研究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
第一章 游仙山水画概述
    第一节 游仙山水画的概念及其发生渊源
        一、游仙山水画概念的界定
        二、游仙山水画发生的文化渊源
        三、从仙山图像到游仙山水画艺术
    第二节 游仙山水画发展几个阶段
        一、游仙山水画的滥觞
        二、游仙山水画的兴盛
        三、游仙山水画的衰落
    第三节 游仙山水画的母题图像与母题意象
        一、母题意象理论
        二、游仙山水画母题图像构成
        三、游仙山水画母题意象的生成
第二章 游仙山水画的主题及其类型
    第一节 游仙思想与山水画
        一、古人“仙化”的生活观念
        二、山水画家与游仙思想
        三、山水画作品中的游仙思想
    第二节 游仙山水画的主题类型之一:对理想世界和心灵家园的期盼
        一、“仙境”观念的构建
        二、“世外仙境”的想象
        三、“人间仙境”的愿景
    第三节 游仙山水画的主题类型之二:对及时行乐与长生不死的向往
        一、“实用理性”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世俗生活及时行乐的放大
        三、心灵深处长生不死的渴求
    第四节 游仙山水画的主题类型之三:对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一、隐士与仙人的相通性
        二、“仙隐合流”文化思潮
        三、文人游仙观念与游仙山水画
第三章 游仙山水画主题与题材、风格、意境、形式语言
    第一节 游仙山水画主题与题材
        一、游仙山水画主题与题材的叙事性
        二、游仙山水画主题与题材的道教渊源
        三、山水画中游仙题材与隐逸题材的比较
    第二节 游仙山水画主题与艺术风格
        一、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与风格分析法
        二、游仙山水画主题与艺术风格特征
        三、游仙主题的多样化与风格的多样性
    第三节 游仙山水画主题与意境
        一、游仙山水画意境主题的生成
        二、神秘与奇幻的意境主题
        三、幽深玄远的意境主题
        四、无意境主题
    第四节 游仙山水画的主题与形式语言
        一、游仙山水画主题与“笔墨”和“色彩”
        二、游仙山水画主题与“空间”
        三、游仙山水画主题与“图式”
第四章 游仙山水画主题的变迁——以历代《仙山楼阁图》为例
    第一节 历代《仙山楼阁图》作品梳理
        一、李思训与《仙山楼阁图》样式的开创
        二、“仙山楼阁”题材山水画艺术的成熟时期
        三、文人画思潮影响下的《仙山楼阁图》
        四、“仙山楼阁”题材山水画艺术的鼎盛时期
    第二节 《仙山楼阁图》的母题图像与母题意象
        一、山岳崇拜的传统
        二、仙山观念的生成
        三、名山神化的过程
        四、“楼阁”与游仙观念
    第三节 《仙山楼阁图》主题的生成
        一、山岳与建筑结合的文化传统
        二、仙人、仙山与仙境结合的宗教传统
        三、“仙山”与“楼阁”母题图像的结合与主题的生成
    第四节 《仙山楼阁图》主题变迁的路径及其原因
        一、“仙山”母题图像的演化与主题变迁的路径
        二、“楼阁”母题图像的演化与主题变迁的路径
        三、《仙山楼阁图》母题演化与主题变迁的原因
结语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苍颉、沮颂造字作书真实性的文化人类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山海经》记载,苍颉、沮颂两族商初居住在河洛地区
二、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证明,五帝和夏代中国存在汉字文献
结语

(7)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及其现代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明清《山海经图》版本探析
    第一节 明清之前《山海经图》版本探析
        一、《山海经》古图
        二、张僧繇、舒雅绘画的《山海经图》
        三、“今所见图”
    第二节 明清时期版本探析
        一、明代《山海经图》版本
        二、清代《山海经图》版本
    小结
第二章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分析
    第一节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的图文差异及原因
        一、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分类情况
        二、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图文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节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分析
        一、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拼合
        (一)人兽拼合
        (二)兽兽拼合
        (三)鸟兽拼合
        (四)鱼兽拼合
        (五)虫(蛇)兽拼合
        二、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组合
        (一)肢体重复
        (二)肢体减少
        (三)肢体异位
        三、具有功能特征的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
        (一)明清《山海经》吉兽形象
        (二)明清《山海经》凶兽形象
        (三)仅是造型特异的异兽形象
    小结
第三章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的形象特征研究
    第一节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理论解读
        一、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理论
        二、格式塔的分类
    第二节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的审美心理分析
        一、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的完形心理美学
        二、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的“异质同构”视觉创意
    第三节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的朴素辩证唯物理念
        一、讲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理想与现实统一的生活观
        三、万物有灵、相生相克的自然观
    小结
第四章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的现代应用
    第一节 IP产业链理论解读
        一、关于IP出版
        二、关于IP出版产业链
    第二节 《山海经》的IP产业链
        一、《山海经》IP产业链上游——《山海经》题材火爆图书市场
        二、《山海经》IP产业链中游——影视作品扎堆质量堪忧
        三、《山海经》IP产业链下游——文创产业领域、山海IP潜力待开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原文分类汇总表
附录二 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共51幅)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三) 《山海经》对饕餮纹的神话表述:天帝珥两蛇乘两龙(论文提纲范文)

弁言饕餮纹的宗教神话祭祀功能
一、《山海经》的天帝造型
    1.《山海经》的天神造型:
    2.《山海经》的地只造型:
    3.《山海经》的祖神造型:
    4.《山海经》的万舞造型:
    5. 学界关于《山海经》与饕餮纹的探索:
二、类似《山海图》的商周天帝造型
    1. 类似《山海图》的商周天神造型:
    2. 类似《山海图》的商周地只造型:
    3. 类似《山海图》的商周祖神造型:
三、上古天帝两大造型及其中古融合
    1. 上古伏羲族的天帝造型:
    2. 上古玉器族的天帝造型:
    3. 商周饕餮纹融合上古天帝两大造型:
    4.《山海经》对商周饕餮纹的神话表述:
四、饕餮纹与万舞在商周祭祀中交相辉映
结语饕餮纹是源于天文宗教神话祭祀万舞的复合神像

(9)论《尧典》的演述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尧典》成书诸说
二、《尧典》材料的渊源
三、《尧典》之仪式演述
四、伯益与《尧典》的传承
五、《尧典》的写制

四、论《山海图》产生的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国家地理观念中的《山海图》及其艺术表现[J]. 邹芒. 宁夏社会科学, 2021(01)
  • [2]跨文化语境下朝鲜《天下图》之“真形”——兼论古代地图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李军. 美术大观, 2020(12)
  • [3]论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J]. 付希亮. 学术交流, 2020(12)
  • [4]唐代山水画与道教的关系研究[D]. 杨子玉. 苏州大学, 2020(03)
  • [5]“主题学”视野下的游仙山水画研究[D]. 孙国良.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 [6]苍颉、沮颂造字作书真实性的文化人类学考察[J]. 付希亮. 邯郸学院学报, 2020(01)
  • [7]明清《山海经》异兽图形象及其现代应用[D]. 刘珂.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8]《《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三) 《山海经》对饕餮纹的神话表述:天帝珥两蛇乘两龙[J].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 2019(06)
  • [9]论《尧典》的演述与制作[J]. 夏德靠,叶修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0]论《山海经》的文献特质——从上古“图书”传统出发的再考察[J]. 朱学良. 殷都学刊, 2018(02)

标签:;  ;  ;  ;  ;  

论“山海图”时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