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能力论文-林晓晟

截污能力论文-林晓晟

导读:本文包含了截污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涵水能力,空间异质性,缓冲带截污,有限元数值模拟

截污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林晓晟[1](2017)在《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壤涵水与缓冲带截污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是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自治区),主要支流包括浑河、大辽河、东辽河和招苏台河等。本文以吉林省辽河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对象为区内的东辽河、招苏台河以及招苏台河的支流条子河,这叁条河流不仅为流经地区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承纳了流域内大量的生活、农业和工业污水,已经遭到严重污染,改善流域水体污染状况,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是在导师主持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辽河流域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项目‖支持下,基于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样品采集、现场试验模拟和数值模型模拟等方法,对流域土壤涵水和河岸缓冲带截污能力开展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为提高河岸缓冲带的截污能力和缓解流域水体污染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Arcgis10软件研究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流域河流两岸和水库周边的容重值较低,而总孔隙度的空间分布与容重相反。农田土壤的容重值大而总孔隙值小,土壤水分吸收和运输能力较差;森林土壤容重值小而总孔隙度大,林下土壤的物理性质受林木种类的影响较大。(2)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流域土壤的涵水能力和土壤总氮、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渗透性与容重和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总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总氮和总磷均表现为各向异性的空间异质性,且由东南向西北呈纵向梯度变化趋势。(3)降雨径流冲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岸缓冲带对氮和磷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宽度是影响缓冲带土壤截污能力的因素之一,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是制约缓冲带土壤截污效果的重要因素。(4)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缓冲带污染物截留模型,从微观尺度阐明氮、磷在缓冲带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河岸缓冲带土壤对二者的截留作用,HYDRUS2D/3D模型的模拟精度高,适用于研究氮和磷在河岸缓冲带土壤中的迁移规律。(5)基于全文的研究,对流域河岸缓冲带的合理构建提出建议。根据研究区的地貌类型,建议低山丘陵区缓冲带的宽度为15-60m,平原区缓冲带宽度为5-20m;提出了低山丘陵区、平原区和城乡交界区叁种典型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张云,陈航,华玉妹,赵建伟,朱端卫[2](2016)在《河岸带对地表径流截污的小试模拟以及不同基质处理表渗流能力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潮白河河岸带土壤,设置不同基质填充类型的小试模拟装置,依照北京市降雨径流水质进行模拟径流配水,研究不同基质材料处理径流污染的能力,同时比较表渗流去除污染物的差异,以期强化河岸带截污能力,减少进入水体中的外源污染物。结果表明,将对照以及火山岩、砾石、石灰石、白云石和沸石作为改造基质的系统截污能力进行比较,总体而言,对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佳的是沸石组,其在TN、TP以及COD的去除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对NH_4~+-N而言,处理效果最好的是沸石组,去除率达到了60.65%。同时,土壤组的表渗流量比为1.73,而沸石组的表渗流量比为1.02,COD和氮磷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均与表渗流量比呈显着负相关。对河岸带选择合适基质进行一定的改造,不仅有利于提高截污性能,还可以降低表渗流量比值,提高下渗水量,从而利于地下水的补充。(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彭竹葳[3](2014)在《基于SWMM的滇池环湖截污干渠(东岸段)的截流能力及运行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护滇池水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对滇池污染的治理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九五”、“十五”及“十一五”期间实施完成的一系列重点治理工程已经构建起了滇池流域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截污的控源截污主干工程系统框架,其干渠截污层次中,截污干渠的水量分析、运行调控对整个截污系统至关重要。为了预测城市化后截污干渠的容纳能力变化、充分发挥截污干渠及整个系统的截污能力,对研究区域搭建合适的SWMM模型,经过模型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后,对干渠进行水情模拟、水量分析。作为模型模拟的前提条件,选择有代表性的降雨场次及降雨序列进行模拟非常必要,因此对昆明市1995~2009年的逐时降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昆明市降雨特点为短历时、雨峰位置靠前,由此选出了典型降雨场次、并用芝加哥暴雨法合成了合适的降雨历时曲线用于模型模拟。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根据1995~2009年的逐时降雨资料,昆明降水量各年内分布具有不均匀性;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雨、旱季的各场降雨均以短历时(1~3h)为主,其中历时为2h的降雨最多;根据2009年至2013年典型降雨场次的降雨资料统计,昆明降雨以短历时、单峰(前1/4峰)降雨为主。②环湖截污干渠(东岸段)能容纳降雨量在16mm以下的中、小雨以及设计重现期小于等于0.5年芝加哥雨型的全区域降雨,干渠容积利用率最高能达到90%;干渠研究段在较大重现期(1年及以上)的降雨下将有地势较低的节点产生溢流,该薄弱点可以考虑作为将来设置雨水调蓄设施的位置;在总降雨量为16mm左右的实际降雨的全区域降雨条件下,干渠出口处流量与干渠末端污水厂的设计流量比值在8~9倍之间。③干渠在一定距离设置的闸板调蓄功能微乎其微,以冲沙作用为主。④雨、污水管出水管径的大小设置对干渠的出口流量影响很大,增大雨水渠出水管径有利于均化雨、污水渠出口流量,均摊雨水站和污水厂的进流压力。⑤同等雨强的降雨下,雨峰位置不同对于干渠出口处的水力负荷总量影响不大,仅对流量峰值出现时间有影响;总降雨量相当的情况下,最大小时降雨量越大,干渠末端的流量峰时间出现越早,流量峰值越大。⑥同一降雨强度下,降雨笼罩范围越大,干渠出口处流量峰越大,出现的时间越早。⑦1995~2009年各年干渠研究区段系统溢流量占降雨产生总径流量的6.72%~20.59%之间,考虑在整个环湖东岸截污系统正常运转时,若干渠前端截流系统弃流比例高于常年最高溢流比,干渠将能保证在全年运行中的降雨时期起到稳固的截留作用。本文的模拟方法和步骤对于其他城市的类似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姜俊[4](2008)在《对石英砂滤料截污能力再生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笔者所工作的盘四注水站为研究对象,对石英砂滤料在该站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题探讨。通过笔者在该站近7年的污水处理工作经历所得,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历次发生的石英砂滤料截污能力再生这一工作进行剖析,找出影响再生程度的各种行为及因素。通过汲取历次滤料层被污染后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被污染的石英砂滤料截污能力再生的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及时科学的处理,也就是寻求系统科学的滤料再生方案并付诸实施。滤料再生方案制定后,分析确定以含油量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进行效果检查。通过两次代表性的方案执行,对比执行前后的含油指标,检验滤料再生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经济核算,同时补充巩固措施,加以完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8年05期)

孙惠楠[5](2007)在《东门河治理开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8月10日,“两湖”治理的重点项目之一──清镇市东门河治理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总投资13744.91万元,工程完工后,当地生活污水直排百花湖的历史将宣告结束。 据介绍,东门河总长4.86公里,位于清镇市中心(本文来源于《贵阳日报》期刊2007-08-12)

付万军,武强,袁世平,李晨光[6](2004)在《提高纤维滤料截污能力的技术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截污容量是过滤设备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影响滤料截污容量的关键因素是过滤床层的孔隙结构。作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并通过实验方法,提出了叁种水流孔隙结构模式:导管型孔隙、曲线型孔隙和迷宫型孔隙。导管型孔隙有利于水流通过但不利于悬浮物沉积,水流对沉积于纤维表面的悬浮物的冲刷作用较强,迷宫型孔隙不利于水流通过而有利于悬浮物沉积,尤其在水流方向的纤维背侧,有冲刷不到的背影区,能充分沉淀悬浮物,曲线型作用介于二者之间。纤维深层床孔隙结构特征受床层内部构造、纤维装填方式以及纤维膨化度影响。提高过滤设备截污容量的主要技术途径是使床层内部纤维的布置应满足:过滤时水流横向穿过纤维丝,以充分利用迷宫式孔隙的高截污性能,而反洗时水流顺向穿过纤维丝以提高冲刷清洗效果,高膨化度纤维的合理孔隙结构滤床的截污容量可以提高5-10倍以上。(本文来源于《第4届流域管理和城市供水国际会议论文集(A)》期刊2004-12-01)

邓慧萍,严煦世[7](1996)在《滤料颗粒的表面性质对其截污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滤料的电位对滤层截污能力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滤料在不同介质中的电位值以及电位与滤层对水中杂质颗粒粘附性能的关系;比较了几种滤料对水中杂质颗粒的吸附能力,分析了滤料的吸附容量与粘附性能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1996年02期)

截污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潮白河河岸带土壤,设置不同基质填充类型的小试模拟装置,依照北京市降雨径流水质进行模拟径流配水,研究不同基质材料处理径流污染的能力,同时比较表渗流去除污染物的差异,以期强化河岸带截污能力,减少进入水体中的外源污染物。结果表明,将对照以及火山岩、砾石、石灰石、白云石和沸石作为改造基质的系统截污能力进行比较,总体而言,对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佳的是沸石组,其在TN、TP以及COD的去除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对NH_4~+-N而言,处理效果最好的是沸石组,去除率达到了60.65%。同时,土壤组的表渗流量比为1.73,而沸石组的表渗流量比为1.02,COD和氮磷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均与表渗流量比呈显着负相关。对河岸带选择合适基质进行一定的改造,不仅有利于提高截污性能,还可以降低表渗流量比值,提高下渗水量,从而利于地下水的补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截污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林晓晟.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壤涵水与缓冲带截污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张云,陈航,华玉妹,赵建伟,朱端卫.河岸带对地表径流截污的小试模拟以及不同基质处理表渗流能力的比较[J].水土保持学报.2016

[3].彭竹葳.基于SWMM的滇池环湖截污干渠(东岸段)的截流能力及运行状况分析[D].重庆大学.2014

[4].姜俊.对石英砂滤料截污能力再生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

[5].孙惠楠.东门河治理开工[N].贵阳日报.2007

[6].付万军,武强,袁世平,李晨光.提高纤维滤料截污能力的技术途径[C].第4届流域管理和城市供水国际会议论文集(A).2004

[7].邓慧萍,严煦世.滤料颗粒的表面性质对其截污能力的影响[J].净水技术.1996

标签:;  ;  ;  ;  

截污能力论文-林晓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