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与机制论文-周衍涛,李银花

农民参与机制论文-周衍涛,李银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参与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参与

农民参与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周衍涛,李银花[1](2019)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环境整治农民参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环境整治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该文分析了农村环境整治现状,以农村环境整治农民参与机制作为研究内容,评价农村环境整治成效重要指标,以期为政府下一阶段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8期)

董烨[2](2018)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扶贫政策关乎广大贫困农民的福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作为精准扶贫的政策对象和参与主体,贫困农民的政治参与情况关乎其在基层政治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因此,为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水平,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十分必要。基于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首先对精准扶贫和农民政治参与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在博弈论的视角下对农民政治参与机制进行研究,找出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的要素和运行机理,并分析农民政治参与及其机制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特点。在农民政治参与的“参与—支持”机制框架体系下,结合精准扶贫背景提出包括贫困识别参与机制、精准帮扶参与机制、贫困退出参与机制和长效帮扶参与机制的参与实施机制,包括规范制度机制、激励推动机制和保障监督机制的支持保障机制,参与实施机制和支持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体系。再次,在对C市L县J乡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内容,通过对J乡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贫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寻J乡农民政治参与机制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精准扶贫的帮扶措施为启示,提出完善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对策建议。通过对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的“参与—支持”机制的研究及对策建议的提出,对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的运行效果、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和实现贫困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长效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5幅;表10个;参63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王春玲[3](2016)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农民参与机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治理模式应由过去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向"政府-社会合作型"转变,实现政府与社会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良性互动。作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农民,应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弥补国家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桑梓,洪剑陵[4](2015)在《水利工程失地农民的社会参与机制探讨——基于失地农民的社会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参与问题是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失地农民社会参与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以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的逻辑关系为线索,从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和利益冲突解决机制等叁个方面,构建水利工程失地农民的社会参与机制,以期为水利工程失地农民的社会参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李玉红[5](2014)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农民参与机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导致政府成为其主要供给主体,但其供给效率和效能的实现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文章从决策成本、参与动机、约束地方官员行为叁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民参与机理。(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4年08期)

袁娜,李琴[6](2013)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参与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忽视农民的参与,侵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对国家、政党的合法性地位造成了侵害。农民参与到城镇化政策的各阶段,是彰显公民权利的内在要求,亦是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22期)

李永生[7](2013)在《农村民主管理中农民参与机制的建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民主管理中,新型农民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还能传承农村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村民主管理中的农民参与力度弱、回应性小,影响了基层事务管理的效果,为此,应建构科学的农民参与机制,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创新农村事务的管理。(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张鸣,吴俊生[8](2013)在《美了乡村 富了农民》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30日,周末,艳阳高照。庐江县汤池镇果树行政村果树中心村一派宁静的夏日乡村风景,四周环绕的青山上茶树成林,千年古刹白云禅寺古朴厚重,坐落在山间的农居白墙黛瓦,街道正中古银杏葱翠苍劲,一拨拨游客络绎而来。 “果树村虽小,却山清水秀、古寺悠久,(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3-07-06)

王奇生[9](2013)在《革命的底层动员: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动员·参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蔡和森,1927(1)引言20世纪的中共革命,几乎以“群众运动”贯彻始终,无论是在革命夺权阶段还是在执政以后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群众运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研究中共革命,不能不探究其“群众运动”。长期以来,中国主流史学的相关研究,多着眼于阐释党的群众路线和描述群众运动的过程,而对群众运动的动员、(本文来源于《新史学》期刊2013年00期)

李文静[10](2013)在《农地整理项目评价过程中农民参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整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农民作为农地的使用者,是农地整理项目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农地整理项目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的农民满意度,进而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的整体质量。政府与专家领衔的农地整理项目评价模式更多的是考虑政府绩效以及技术层面与法律层面的审核,无法完全代表农民的权益,无法保障农民的有效参与。鉴于此,本文基于过程视角,通过分析当前农地整理项目评价制度,讨论农民参与评价的成效,论证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评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而构建农地整理项目农民评价机制,以期完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升农地整理项目的质量和农民满意度。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评价具有必要性。现行的农地整理项目评价模式是“政府组织,专家领衔”的模式,实际上是政府和专家主导的评价模式,忽视农民的作用与地位,而农民对于当前这种评价模式是不信任的,对其评价平均得分只有2.07分(满分5分)。农民对“专家与农民主导模式”、“专家主导、农民参与模式”以及“农民主导、专家参与模式”评价的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说明对“专家+农民”的评价模式比较满意。(2)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评价意愿具有差异性。农民对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评价具有比较强烈的意愿,在353位受访者中有65.16%的农民愿意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评价。但是,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评价意愿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认知水平均造成农民参与评价意愿存在差异,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各阶段评价的意愿也不同,其中项目施工竣工验收阶段评价农民的参与意愿最强,项目规划设计阶段、选址立项阶段、建后管护阶段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依次减弱。(3)农民是否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评价,主要受到行为态度、行为控制知觉以及主观规范的影响。在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评价的影响因素中,行为控制知觉的影响最大,行为态度次之,主观规范影响最小。也就是说,农民感知到的参与评价的正效益越高、参与的难度越小、周边人员越支持,其参与评价的意愿就越强烈。同时,行为控制知觉与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有着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农民若感知到周边人员态度越抵触,那么他就会认为参与评价的阻碍程度就越高,参与评价对提升其正效益的程度就会越低。在行为态度变量中,重视农民的意见与提高项目质量为农民带来的参与评价正效益最高;在主观规范变量中,社会外部规范对农民的主观规范影响最大,主要包括村干部、乡镇政府、国土管理部门对农民参与项目评价的态度;在行为控制知觉变量中,参与评价的成本与经济收益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4)评价组织、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是构建农地整理项目农民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构建农地整理项目农民评价机制的目标是通过让农民真正参与到农地整理项目各阶段的评价中,使农地整理项目的主动权回到农民手中,激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和有效度。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评价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组建农民评价组织。该组织应分两个层次建立,首先成立行政村的农民评价组织,在此基础上再成立整个项目区的农民评价组织。成立农民评价组织的关键,在于公开、合法地选择能够真正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农民评价员,并明确其参与评价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构建农民参与而且农民拥有话语权和否决权的评价程序。农地整理项目农民评价的一般程序是,首先是项目涉及的所有行政村,对项目重要决策内容进行农民主导的评价,只有每个行政村的农民评价通过之后,才能进入项目区的农民评价;项目区农民评价通过后,方可进入目前的农地整理项目评价程序。第叁,从农民角度构建农地整理项目各个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民是农地整理的最终受益者,他不仅关注农地整理项目的最终结果,而且关注农地整理项目的全过程,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过程决定结果”。因此,应该从农地整理项目各个阶段的运行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来构建农地整理项目农民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农民参与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精准扶贫政策关乎广大贫困农民的福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作为精准扶贫的政策对象和参与主体,贫困农民的政治参与情况关乎其在基层政治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因此,为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水平,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十分必要。基于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首先对精准扶贫和农民政治参与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在博弈论的视角下对农民政治参与机制进行研究,找出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的要素和运行机理,并分析农民政治参与及其机制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特点。在农民政治参与的“参与—支持”机制框架体系下,结合精准扶贫背景提出包括贫困识别参与机制、精准帮扶参与机制、贫困退出参与机制和长效帮扶参与机制的参与实施机制,包括规范制度机制、激励推动机制和保障监督机制的支持保障机制,参与实施机制和支持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体系。再次,在对C市L县J乡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内容,通过对J乡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贫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寻J乡农民政治参与机制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精准扶贫的帮扶措施为启示,提出完善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对策建议。通过对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的“参与—支持”机制的研究及对策建议的提出,对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的运行效果、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和实现贫困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长效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5幅;表10个;参63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参与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周衍涛,李银花.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环境整治农民参与机制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董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3].王春玲.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农民参与机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4].桑梓,洪剑陵.水利工程失地农民的社会参与机制探讨——基于失地农民的社会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的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5

[5].李玉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农民参与机制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4

[6].袁娜,李琴.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参与机制探析[J].青春岁月.2013

[7].李永生.农村民主管理中农民参与机制的建构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3

[8].张鸣,吴俊生.美了乡村富了农民[N].安徽日报.2013

[9].王奇生.革命的底层动员: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动员·参与机制[J].新史学.2013

[10].李文静.农地整理项目评价过程中农民参与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标签:;  ;  ;  ;  

农民参与机制论文-周衍涛,李银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