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二硫键的、三甲氧基硅端基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含二硫键的、三甲氧基硅端基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将开环聚合和巯基-烯键的点击化学结合起来,合成了带有三甲氧基硅端基、由二硫键相连的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TMS-PCL-S-S-PEO)。这种聚合物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二硫键的存在又赋予了聚合物生物还原性。该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了可生物还原的核交联杂化纳米粒子。通过核磁共振谱(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仪(WXRD)来表征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来表征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对于交联的杂化纳米粒子,还利用核磁来验证使胶束核交联的溶胶-凝胶反应,对核交联杂化胶束的热重分析(TGA)表明其中含有大约3%(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硅。此外,通过动态光散射分别监测未交联胶束和核交联胶束在10mM二硫苏糖醇(DTT)溶液中粒径的变化,结果证明这两类纳米粒子都具有生物还原性,在DTT的作用下,PEO链段逐渐从PCL构成的核上分离。负载有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纳米粒子与相应的空白纳米粒子相比,仍然是球形的胶束,但是粒径变大。在37℃条件下,这些载药纳米粒子表现出具有DTT响应性的药物释放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与载药的未交联纳米粒子相比,相应的载药核交联杂化纳米粒子的载药量提高了大约一倍,药物释放速率降低了一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分子胶束
  • 1.3 由两亲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共价交联胶束的研究进展
  • 1.3.1 概述
  • 1.3.2 交联方法
  • 1.3.2.1 核交联(core cross-linking,CCL)
  • 1.3.2.2 壳交联(shell cross-linking,SCL)
  • 1.3.3 交联胶束的应用
  • 1.3.3.1 可生物降解的胶束
  • 1.3.3.2 响应性交联胶束
  • 1.3.3.3 药物参与交联
  • 1.3.3.4 交联方法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1.4 刺激响应性高分子胶束的研究进展
  • 1.4.1 概述
  • 1.4.2 温度响应性胶束
  • 1.4.3 pH 响应性胶束
  • 1.4.4 还原响应性胶束
  • 1.5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CL-PEG)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 1.5.1 PCL-PEG 嵌段共聚物概述
  • 1.5.2 PCL-PEG 嵌段共聚物在药物运载领域的应用
  •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含二硫键的、三甲氧基硅端基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表征方法
  • 2.2.3 合成步骤
  • 2.2.3.1 合成路线
  • 2.2.3.2 带有端烯基的PCL-S-S-PEO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2.2.3.3 可核交联的TMS-PCL-S-S-PEO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2.2.4 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4.1 TMS-PCL-S-S-PEO 核交联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4.2 PCL-S-S-PEO 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5 临界聚集浓度测定
  • 2.2.6 纳米粒子的生物还原性测试
  • 2.2.7 药物包裹与释放实验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TMS-PCL-S-S-PEO 的合成
  • 2.3.1.1 PCL 与PCL-DTPA 的合成
  • 2.3.1.2 PCL-S-S-PEO 与TMS-PCL-S-S-PEO 的合成
  • 2.3.2 结构表征
  • 2.3.2.1 1H NMR
  • 2.3.2.2 FT-IR 红外分析
  • 2.3.3 结晶性能分析(DSC/WXRD)
  • 2.3.3.1 DSC
  • 2.3.3.2 WAXD 广角X 射线衍射
  • 2.3.4 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性能
  • 2.3.4.1 交联纳米粒子的制备
  • 2.3.4.2 临界聚集浓度(Ccac)
  • 2.3.4.3 未交联纳米粒子和核交联杂化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
  • 2.3.4.4 纳米粒子的还原响应性
  • 2.3.5 载药纳米粒子的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全文总结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稀土纳米粒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纯有机磷光纳米粒子有效杀灭耐药细菌(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0(02)
    • [3].电喷雾法制备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01)
    • [4].二硫化钼纳米粒子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2)
    • [5].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在血红蛋白检测中的应用[J]. 分析科学学报 2020(01)
    • [6].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 2020(02)
    • [7].纳米粒子-酶生物传感器法测定果蔬中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9)
    • [8].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吸附分离材料及其应用[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9].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抗冲击超双疏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0(03)
    • [10].TiO_2纳米粒子对铝锂合金微弧氧化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 中国表面工程 2019(04)
    • [11].新型靶向纳米粒子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 2020(08)
    • [12].荧光成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关联定量分析细胞内铜纳米粒子[J]. 分析化学 2020(10)
    • [13].四硫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J]. 化学通报 2020(10)
    • [14].纳米粒子的精准组装[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09)
    • [15].纳米粒子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9)
    • [16].疏水性纳米粒子对细粒矿物浮选的影响[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12)
    • [17].场流分离及其在环境纳米粒子分析中的应用[J]. 分析科学学报 2019(01)
    • [18].核壳结构Fe_3O_4@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9].铁蛋白系统纳米粒子的构建及其相互作用[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0].纳米粒子展现出粮食作物的可持续种植方法[J]. 基层农技推广 2016(12)
    • [21].化学家构建纳米粒子“图书馆”[J]. 现代物理知识 2016(05)
    • [22].钙类纳米粒子基因传递体系研究进展[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7(01)
    • [23].稀土纳米粒子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4].丁香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膜的制备及表征[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7(01)
    • [25].三聚磷酸钠改性聚氨酯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6].纳米粒子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 色谱 2017(03)
    • [27].一种含有铁蓝型络合物纳米粒子的分散体及其薄膜的制备[J].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7(01)
    • [28].纳米材料中纳米粒子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 价值工程 2017(13)
    • [29].食品级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7)
    • [30].纳米粒子阻燃丙烯酸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5)

    标签:;  ;  ;  ;  ;  ;  

    含二硫键的、三甲氧基硅端基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