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情字井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薄互层储层预测,地层切片井震结合,剩余油
大情字井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杰,王立武,王云鹤,吴昊,吴晓歌[1](2019)在《大情字井地区薄互层储层精细刻画及剩余油分布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情字井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中部,开发目的层为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是以岩性为主的复杂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发育为叁角洲前缘亚相砂泥岩薄互层沉积,含油层系多,单层厚度2-10米,横向变化快。目前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采出程度低、水驱控制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本次研究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开发动态等信息进行储层精细刻画、井间连通分析及剩余油分布预测,实现了区块稳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张双杰[2](2018)在《松南地区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以情字井地区青叁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南部的乾安-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是吉林油田的重要储量区和产油区,但储集层岩石的物性差,储层砂泥岩声阻抗迭置,储层预测难以开展,进而制约了"甜点"区优选和水平井目标钻探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精细标定建立地震地层格架及90度相移提高对目的层解释的识别能力,采用层位属性提取和快速迭后反演检查相结合来进行目的层精细构造解释,利用曲线重构技术解决储层砂泥岩阻抗差异小的问题,利用波形指示反演技术来解决薄储层识别能力,形成了一套针对松南薄层河道砂体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利用该技术系列进行储层预测,部署的1口水平井油砂钻遇率90%,部署的7口直井均钻遇多套薄层砂岩,表明该薄层河道砂体预测技术系列是解决松南薄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期刊2018-09-18)
曹铮,林承焰,董春梅,任丽华,宋雷[3](2018)在《构造活动及层序格架约束下的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钻测井、岩心、岩石薄片、电镜扫描和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展开了对松辽盆地南部(松南)大情字井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对储层质量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层序格架主要由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主干分流河道砂岩和岔道口砂岩的储层质量最好,湖侵体系域水下分流河道次之。层序格架约束下的沉积作用控制不同体系域沉积微相的纵横向展布及砂体发育规模差异。垂向上,低位体系域上部砂岩的发育规模大、连通性好,为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层段;平面上,主干分流河道砂岩和岔道口砂岩的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成岩压实作用是导致葡萄花油层砂岩低渗透化的直接因素,层序格架控制低位体系域砂岩和湖侵体系域砂岩早期成岩环境的差异,导致湖侵体系域砂岩的碳酸盐胶结相对更强。溶蚀作用的强度主要受控于储层物性好坏、油源断裂展布及距油源断裂距离。研究区葡萄花油层的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受控于层序格架、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活动4者的耦合作用,即临近油源断裂或被多条油源断裂夹持的低位体系域中上部主干分流河道是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部位。(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马世忠,何宇,牛东亮,李泉泉,张宇鹏[4](2017)在《大情字井地区青叁段Ⅻ砂组的物源体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大情字井地区青叁段Ⅻ砂组的物源方向,根据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分析重矿物组合类型、古地貌特征、ZTR指数、沉积砂岩含量及泥岩颜色。结果表明:大情字井地区青叁段Ⅻ砂组存在西北、西南、东南叁个方向的物源体系,西北方向为以锆石为主的通榆物源体系,西南方向为以锆石为主、石榴石次之的保康物源体系,东南方向为以锆石为主、电气石次之的怀德物源体系。该研究可以为砂体预测及油气藏位置判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杨金辉[5](2017)在《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情字井葡萄花油层具有埋藏浅、产量高、效益突出的特点,但是葡萄花油层砂体变化快、油藏类型复杂制约了大情字井葡萄花油层的勘探进展。本文以老井复查、砂体精细描述为基础,有效储层预测技术为手段,油藏富集规律研究为核心,明确了油源断层、有效储层、封挡条件是制约大情字井葡萄花油层成藏的关键叁要素,综合分析认为大情字葡萄花油层具有X万吨级的勘探潜力,是松辽盆地南部石油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26期)
陈犁[6](2017)在《致密油储层类型划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已经成为近几年的开发热点,但其储层物性差,孔隙和喉道均比较窄,而且单个储层的面积较小,因此,对致密油储层进行评价,建立致密油储层的分类标准具有重大生产意义。另外,致密油储层的压裂程度极大的决定着油气开采量,而储层的脆性又决定着压裂工作的难易程度,所以在致密油储层的分类标准中引入脆性指数,对致密油的高效开采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致密油储层的沉积特征、岩性及物性特征、微观孔喉特征、产油能力以及脆性特征,为致密油储层类型的划分提供依据,并取得了如下成果及认识:(1)研究区主要为扇叁角洲沉积,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储层其物性不同。分析得出,在前叁角洲和浅湖泥环境下形成的储层其孔隙度和渗透率没有大的变化;相反,在前缘席状砂、河口沙坝、滨外沙坝和分流河道环境下形成的储层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出现很大变化。(2)根据研究区化验分析资料得出研究区储层的矿物成分以斜长石为主,石英、钾长石含量次之。依据录井资料对岩性进行归类得出研究区主要岩性有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碳质粉砂岩。通过对比分析图版的精度,最终优选自然伽马-电阻率交会法来识别研究区的岩性。(3)本研究采用毛管压力曲线法、核磁共振法、薄片观察法来研究微观孔喉特征。大情字井油田致密储层总体表现为渗透率低于1mD、孔喉半径小于0.4μm、束缚水峰值大、可动流体峰值小的储层,反映了流体流动性差,储集性能差;由镜下薄片得知,在目的层段的储层中,主要存在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裂缝,其中粒间孔则是最重要的原生孔隙,发育在目的层各砂组中。(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优选物性、毛管压力特征、沉积相带、孔隙结构、脆性指数等参数将研究区致密储层划分为叁类。I类储层孔隙度大于10%,渗透率介于0.6~1mD,排驱压力介于0.8~1.4MPa,脆性指数在43~47.5%之间;II类储层孔隙度介于8~10%,渗透率介于0.4~0.6mD,排驱压力介于1.4~2.5MPa,脆性指数介于44~50%;III类储层孔隙度小于8%,渗透率小于0.4 mD,排驱压力大于2.5 MPa,脆性指数在46~52%之间。(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7-06-16)
王成申[7](2017)在《低对比度油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低对比度油层已经成为目前勘探的一大热点。低对比度油层成因复杂,油、水层测井对比度低,给测井解释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之前低对比度油层仅仅包括低阻油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大情字井地区致密储层的研究发现致密油层与干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十分相似,定性识别的难度较大,因此将致密油层也划分为低对比度油层。论文通过对大情字井地区低对比度油层的形成机理研究,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套对该地区有效的测井评价识别体系。论文简要概述了研究区的地质特征,明确了研究区低对比度油层形成的机理,并对识别方法开展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低阻油层是岩性细、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低幅度构造油藏,而致密油层受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孔隙结构影响较大。(2)低阻油层一般为:声波时差中高值、密度值低、电阻率值低且油、水层电阻率差异小,电阻率增大系数小于2。致密油层为:声波时差低值、电阻率中高值,油层与干层的物性特征及电性特征差异小,电阻率增大系数小于3。(3)视自然电位差值法、双孔隙度重迭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法以及核磁共振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含油指数法、电阻率重迭法、双水饱和度重迭法及核磁共振方法识别致密储层有较高的精度。(4)阿尔奇公式、变m值及印度尼西亚公式计算含油饱和度并与实际生产资料对比发现:低阻油层的含油饱和度计算利用印度尼西亚公式取得较好的效果;致密油层优选变m值方法取得较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7-06-15)
彭丹丹[8](2017)在《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储层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熟探区翔实的岩心、测井及叁维地震等资料进行了高频等时层序划分,通过对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与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提出“主干封闭剖面的标准等时面与参照等时面组合的逼近,断层、沉积对比模式为指导,井震结合,逐级分区闭合推开”的对比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将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8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大区、统一、精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储层单砂体识别、沉积微相及成藏研究等奠定了坚实的地层学基础。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控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源、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展布特征,提出研究区高台子油层青一段、青二段主要受西南保康物源,青叁段主要受西部通榆、西南保康和东南怀德物源影响的叁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和前叁角洲亚相,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席间泥,精细沉积相研究揭示:河流-叁角洲相多期多支条带状、分支状大型-特大型河道、河口坝优质砂体为该区缺少大中型构造圈闭的凹陷、简单斜坡背景形成岩性类油藏群提供了关键条件。在详细研究区域沉积背景,分析、解剖沉积微相平面相和剖面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条带状分支河坝沉积模式。揭示了大情字井地区3个叁角洲类型、特征、分布:最陡(1.23‰)西坡近源垂凹型辫状河叁角洲、最缓(0.42‰)西南远源顺凹型曲流河叁角洲、较缓南南东(0.58‰)较远源斜凹过渡性叁角洲类型,建立了3种叁角洲沉积模式、砂体分布规律,为揭示成藏差异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等时地层格架及其内部单砂体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油气成藏系统等现代油气地质学新观点,应用区域成藏综合分析技术、单砂体级控油模式分析技术及其复杂区块含油预测技术等,通过对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系统分析,指出条带状分支河坝砂体与上倾/侧缘断层形成的断层-岩性圈闭是本区最关键、最重要的控藏圈闭类型(占80%以上)。在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认识油气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油气成藏的地质模式,研究区有2种成藏模式:即烃源岩—断裂—砂体匹配成藏模式和烃源岩—砂体匹配封闭或半封闭成藏模式。根据区域成藏及单砂体级油藏解剖,提出“古鼻控带、源断控位、断/岩控圈”控藏模式:成藏期正向古构造带(构造脊)、断裂带、条带状分支河坝带(优势砂)的“脊断砂叁带迭合”及岩性上倾尖灭带为有利油气富集带。在区域成藏模式指导下预测有利区带7个,在单砂体成藏控制因素指导下,预测有利圈闭172个,部署井位14口。(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10)
张瑞达[9](2017)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有效储层及其含油性测井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油田大情字井地区是松南盆地南部有利的含油区带,随着多年来的勘探开发,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井网逐渐加密,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之前的岩性标准及流体解释标准矛盾不断出现,给油田的勘探开发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为了满足吉林油田将要开展的老井试油,补充射孔,有利区优选等工作的需要,对岩性标准及流体标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研究区取芯资料,通过分区、分层的原则建立青一段、青二段、青叁段岩性标准。其中青叁段Ⅻ砂组Ⅰ区,岩性标准为:粉砂岩:GR<91API,225μs/m<AC;含钙粉砂岩:GR<91API,206μs/m<AC<225μs/m;泥质粉砂岩:AC>224μs/m,91API<GR<110API;泥岩:GR>110API,AC>224μs/m;Ⅱ区,粉砂岩:GR<93API,AC>219μs/m;含钙粉砂岩:GR<93API,AC<219μs/m;泥质粉砂岩:93API<GR<113API,AC>226μs/m;泥岩+粉砂质泥岩:GR>113API,AC>232μs/m;Ⅲ区,粉砂岩:AC>215μs/m,GR<92API;含钙粉砂岩:191μs/m<AC<215μs/m,GR<92API;泥质粉砂岩:AC>202μs/m,92API<GR<109 API;泥岩+粉砂质泥岩:AC>231μs/m,GR>109API。青二段岩性标准为:Ⅱ-Ⅲ砂,组粉砂岩:GR<96API,AC>208μs/m;含钙粉砂岩:GR<96API,195μs/m<AC<208μs/m;泥质粉砂岩:96API<GR<110API,AC>193μs/m;粉砂质泥岩+泥岩:GR>110API,AC>209μs/m;Ⅳ-Ⅴ粉砂岩:GR<101 API,AC>216μs/m;含钙粉砂岩:GR<101 API,200μs/m<AC<216μs/m;泥质粉砂岩:101API<GR<112API,AC>200μs/m;粉砂质泥岩+泥岩:GR>112API,AC>208μs/m。青一段岩性标准为:有效储层:GR<105API,AC>200μs/m;粉砂岩:GR<103API,AC>200μs/m;泥质粉砂岩:GR<107API,AC>200μs/m;粉砂质泥岩+泥岩:GR>117API;AC>202μs/m。利用研究区试油数据、投产动态数据,根据地层水矿化度平面分布、物源方向及储层中的黄铁矿含量进行平面上的分区,纵向上以砂组为界限进行分区,并分区、分层建立流体识别标准。青叁段油藏以受断层遮挡为主要影响因素的上倾断层遮挡和断层下盘无下延鼻状构造油藏为主;青二Ⅳ砂组含油圈闭最主要的圈闭类型为反向正断层上倾遮挡含油圈闭,其次为砂岩尖灭类的含油圈闭;青一段Ⅲ砂组油藏类型以岩性上倾尖灭、断层侧向遮挡、两侧断层遮挡为主;(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4-20)
牛东亮[10](2017)在《吉林大情字井地区青叁段Ⅻ砂组厚砂体成因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情字井地区是松辽盆地南部有利的含油区带,经历了多年的勘探开发,认识不断深入,随着技术方法的成熟多样和井网系统的不断加密,原有对物源体系、沉积相、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与一些新发现不断出现矛盾,制约着本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青叁段Ⅻ砂组在本区储层条件最好,多口探井试油试采效果良好。为此,对物源、沉积体系、成藏模式的清楚认知是油田增储、增产所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全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厚砂体的成因和油气富集规律。以沉积学、地层学为指导,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叁维地震解释成果等多方面地质资料,综合测井曲线的韵律性及薄夹层分析、岩心观察等5方面对Ⅻ砂组厚砂体进行垂向可分性分析,结果表明厚砂体在垂向上可分,并根据公认的标准井乾深8井、乾107井的分层标准,对全区进行了达小层级别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大情字井地区青叁段Ⅻ砂组的层序地层格架。以区域沉积学方法为指导,结合重矿物、泥岩颜色等6方面资料系统分析,认为大情字井地区青叁段Ⅻ砂组叁源交汇,即西部通榆物源的西北分支、西南保康物源和南部怀德物源的东南分支。西部通榆物源古坡度最大,是主物源,南部怀德物源为次物源、西南保康物源对研究区的影响最弱。通过岩心观察,本区主要存在叁角洲相和重力流相2种主要的相类型,特别是对厚砂体岩心的观察,认为厚砂体具有不同的成因特征,而其各种成因特征主要受控于物源体系的差异,主要分为:河口坝-河道退积迭置型、河口坝密集迭置、河道—河口坝密集迭置型、河道—河口坝分期迭置型等。以现代叁角洲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地层等时格架控制下分析了物源、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建立叁角洲前缘的测井相模式,识别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厘定了研究区的相带展布,砂岩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受控于研究区沉积相带的展布,厚砂体主要分布于通榆物源控制地区和大部怀德物源控制区域以及保康物源近源处。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基于油气成藏理论,在了解区域油水分布总体特征的基础上,对Ⅻ砂组进行密井网开发区和重点探评井区解剖,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断层—岩性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叁种油气藏类型,其中断层—岩性油气藏占绝大多数,沟通烃源岩和厚砂体的油源断层即油源供给,是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成藏关键期正向古构造的轴线为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其上、附近圈闭最有利成藏,有效储层特别是储层性质良好的厚砂体是形成油气藏的基础,厚砂体对于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中等厚度(2~6m)、条带状、有利相带(河道、河口坝)的砂岩有利于油气成藏。(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4-20)
大情字井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辽盆地南部的乾安-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是吉林油田的重要储量区和产油区,但储集层岩石的物性差,储层砂泥岩声阻抗迭置,储层预测难以开展,进而制约了"甜点"区优选和水平井目标钻探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精细标定建立地震地层格架及90度相移提高对目的层解释的识别能力,采用层位属性提取和快速迭后反演检查相结合来进行目的层精细构造解释,利用曲线重构技术解决储层砂泥岩阻抗差异小的问题,利用波形指示反演技术来解决薄储层识别能力,形成了一套针对松南薄层河道砂体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利用该技术系列进行储层预测,部署的1口水平井油砂钻遇率90%,部署的7口直井均钻遇多套薄层砂岩,表明该薄层河道砂体预测技术系列是解决松南薄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情字井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杰,王立武,王云鹤,吴昊,吴晓歌.大情字井地区薄互层储层精细刻画及剩余油分布预测研究[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张双杰.松南地区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以情字井地区青叁段为例[C].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8)论文集.2018
[3].曹铮,林承焰,董春梅,任丽华,宋雷.构造活动及层序格架约束下的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
[4].马世忠,何宇,牛东亮,李泉泉,张宇鹏.大情字井地区青叁段Ⅻ砂组的物源体系特征[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7
[5].杨金辉.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J].化工管理.2017
[6].陈犁.致密油储层类型划分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
[7].王成申.低对比度油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
[8].彭丹丹.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9].张瑞达.不同地质条件下有效储层及其含油性测井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10].牛东亮.吉林大情字井地区青叁段Ⅻ砂组厚砂体成因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