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计算和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一个活跃的研究分支。在网络结构上,由于分簇结构在降低节点能量消耗及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方面比平面结构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分簇结构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而分簇结构的形成和维护依赖于某种分簇算法,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整体工作水平和实用化进程。文章对多种分簇算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他们各自的应用领域。首先,通过对基于节点密度的分簇算法的研究,针对该算法所建立簇之间重叠度较高而且没有限制簇的大小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CAND-T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网络阈值的估算,限制了簇的大小并降低了簇的重叠度。其次,受LEACH和LEACH-C算法思想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分簇算法:CARBF算法。该算法中的簇头选择机制考虑了节点密度、节点剩余能量和节点位置等因素,利用分布式临时分簇方式汇集并传送信息,然后利用能量无限制的汇聚节点以集中式方式进行分簇。文章详细描述了CAND-T和CARBF算法的实现过程,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实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CAND-T算法提高了网络负载均衡度并降低了簇的重叠度,更适合用于节点分布密集的场合;利用自主开发的网络模拟器对CARBF算法进行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CARBF比LEACH算法和LEACH-C算法选出的簇头分布更均匀,并提高了网络连通度和网络负载均衡程度,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密集组网中基于上行容量分析的增强型动态分簇算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8)
- [2].分簇算法与簇头选择的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7(08)
- [3].基于云计算与服务指标的能量有效分簇算法[J]. 计算机仿真 2015(11)
- [4].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分布式分簇算法[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9(04)
- [5].基于动态簇半径的非均匀分簇算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7(01)
- [6].非授权频段长期演进系统中的混合动态分簇算法[J]. 计算机应用 2017(08)
- [7].基于分区能耗均衡的自适应分簇算法[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25)
- [8].面向数据聚集有向分簇算法在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J]. 电子器件 2013(04)
- [9].一种新的面向无线传感网的低耗分簇算法[J]. 制造业自动化 2010(15)
- [10].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无线传感网无干扰分簇算法[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0(02)
- [11].大规模分布式天线系统半动态双向分簇算法[J]. 高技术通讯 2018(Z2)
- [12].超密集网中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的节能分簇算法[J]. 电信科学 2017(02)
- [13].一种新型的自适应最佳簇首分簇算法[J]. 微计算机信息 2009(06)
- [14].一种基于多权值优化的无线传感网分簇算法的研究[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8(06)
- [15].超密集网络中抑制小小区间干扰的分簇算法研究[J]. 电视技术 2019(02)
- [16].一种基于邻近区域平均能量的分簇算法[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7].传感器网络中面向数据聚集的有向分簇算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2(03)
- [18].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高斯信誉模型的分簇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0(17)
- [19].超密集组网下一种基于干扰增量降低的分簇算法[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02)
- [20].基于ZigBee技术的分簇算法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 2012(20)
- [21].矿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研究[J].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0(04)
- [22].自组网中一种基于网格的分簇算法[J]. 福建电脑 2008(11)
- [23].距离均衡的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4].集中式认知网络分簇算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10)
- [25].基于品质度量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安全分簇算法[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26].分簇算法与压缩感知下的农田信息处理[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02)
- [27].异构网络环境中基于能量时间竞争机制的网络分簇算法研究[J]. 科技通报 2017(08)
- [28].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分簇算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10)
- [29].一种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5(11)
- [30].基于等级的无线传感网自适应分簇算法[J]. 计算机应用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