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律的教育世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之思考

走向自律的教育世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之思考

论文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主要理论依据,致力于从文化角度追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因而实践的观点统一了本文对文化、课程、教育等范畴的理解。文化是人类总体的生存方式,生存的本体是实践,实践创造、派生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生存图景,即人类文化。教育是人类特殊的生存方式,教育统一于文化,归根到底统一于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核心概念:一、教育世界,作为关涉教育意义的世界总体,它是文化视野下的全息景观。二、人文主体性,作为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充分发展了的和谐主体性,它是人性最完美的发展状态。从人类的总体性生存即文化来讲,人文主体性突出表现为人能够自由的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的三大类实践关系,以“求真、务实、尚美、向善”为价值追求,并且保持四者的动态平衡,形成和谐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讲,这即是人的“知、情、意、行”四者的和谐发展,即个性自由的发展。对教育来说,人文主体性的培养主要依靠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人文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人文主体性的缺失是人类生存异化所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并进一步导致人类生存的异化,即文化他律状态,要实现人类社会美好的发展,应该致力于人文主体性的重建,使人类生存克服异化、走向本真,即文化自律状态。教育世界,是一个具有无限潜力与生机的世界。重建人文主体性,推动教育世界不断走向自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21世纪最为完美、最具有现实性的教育世界构想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强调了追问课改使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课改进行中的一些困惑及导致这些困惑的原因。考察了目前学界探讨课改使命的不同视角,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文化视角是一个包容性更大的视角,并在文化视角下简要勾画了全文的逻辑体系。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关于课改使命的两个分析框架。第一个框架为常规性框架,即从课改的外部环境、所处地位以及内部本质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考察。第二个框架即文化框架,在文化框架内,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用文化分析课改使命的合理性依据以及文化视野下课程与文化的关系、课改的价值取向以及课改的文化使命;二是根据广义文化观以及大教育观提出了教育世界的概念,并探讨了教育世界的文化本质与人文特质。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主体性以及主体性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人文主体性、文化他律、文化自律等一系列概念。并分析了教育世界他律的各类现象及其根源,教育世界自律的理想及其现实努力。第四部分为第五章。致力于探讨课改的文化使命,即从他律状态走向自律状态。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预构了自律状态下的教育世界景观,探讨了教育世界自律必要坚守的三个原则以及教育世界自律的三重目标;第二,强调了教育世界自律必须持辩证的文化转型观;第三,探究了教育世界自律的两个宏观机制;第四,提出了教育世界自律的两个宏观战略。在结束语部分,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种形态并存的转型时期,加强教育世界自律的重要性。综上所述,从文化的向度关照课改,课改的使命要定位在人与社会的互构上。教育世界是文化视野下的全息景观,人文主体性是既具有理想色彩也具有现实根据的和谐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使命在于提高人文主体性,促进教育世界的自律,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21世纪最为完美、最具有现实性的教育世界构想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
  • 1.2 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 第2章 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向度
  • 2.1 课改:基本之检视
  • 2.1.1 外部条件: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看课改
  • 2.1.2 所处地位: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看课改
  • 2.1.3 内部本质:从课程观的争议看课改
  • 2.2 文化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2.2.1 从文化向度定位课改的合理性依据
  • 2.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透视
  • 2.3 教育世界:文化视野下的全息景观
  • 2.3.1 教育世界的涵义、结构及其特征
  • 2.3.2 教育世界的文化本质与人文特质
  • 第3章 教育世界的他律现象及其根源
  • 3.1 文化他律:人文主体性的缺失
  • 3.1.1 认识论范式下主体性哲学的困惑与症结
  • 3.1.2 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主体观与主体性原则之探析
  • 3.1.3 古典人文主体性的二律背反与近现代科技文明下的文化他律
  • 3.2 教育世界的他律现象
  • 3.2.1 “我是谁”的遗忘:教育世界的集体失语
  • 3.2.2 理性的工厂:教育世界的知识论化
  • 3.2.3 净土的污染:教育世界的商业化
  • 3.2.4 制度的牢笼:教育世界的异化
  • 3.2.5 非理性的洪水:教育世界的泛人本色彩
  • 3.3 教育世界他律的根源
  • 3.3.1 传统文化中人文主体的缺位与官本位主义的余毒
  • 3.3.2 近现代历程中科技理性的上升与人文精神的进一步沦丧
  • 3.3.3 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混乱与功利主义的抬头
  • 第4章 教育世界的自律理想与现实努力
  • 4.1 文化自律:人文主体性的重建
  • 4.1.1 当代弘扬人文主体性重建的必要性
  • 4.1.2 当代人文主体性的新内涵
  • 4.2 教育世界的自律理想
  • 4.2.1 人文教育理想:思想家层面的诠释
  • 4.2.2 科教兴国战略:政府层面的诠释
  • 4.2.3 教育民主化思潮:公众层面的诠释
  • 4.2.4 教师专业化思潮:学校层面的诠释
  • 4.2.5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教育自身的诠释
  • 4.3 教育世界的自律努力
  • 4.3.1 教育实验与改革浪潮
  • 4.3.2 教育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 4.3.3 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 4.3.4 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4.3.5 方兴未艾的中国文化热
  • 第5章 课改愿景:走向自律中的教育世界
  • 5.1 教育世界:必要的乌托邦
  • 5.1.1 精神家园与净土情结:坚守多元文化中的教育自律
  • 5.1.2 展望中的教育景观:复归人文主体的教育世界
  • 5.2 教育世界:辩证的文化之转型
  • 5.2.1 工业文明下人类生存异化的历史合理性分析
  • 5.2.2 中国的社会转型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5.3 教育世界:宏观的机制之构想
  • 5.3.1 文化的表层与内层相互建构的机制
  • 5.3.2 教育世界的中心与外围相互建构的机制
  • 5.4 教育世界:宏观的战略之建议
  • 5.4.1 致力于创生民族的、对话的现代教育世界话语
  • 5.4.2 致力于构建民族的、大众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走向自律的教育世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之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