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审美取向

论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审美取向

论文摘要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在诗文、书画方面无所不精,他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独辟蹊径,以自身丰富的艺术实践,阐明了他独到的创新思维理念。这些思想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理论深度,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绘画理论的瑰宝。苏轼关于文人画的理论在中国绘画史上开辟了一条特殊的道路,把文人画理论系统而全面地阐发出来,开创了文人画的新时代。影响企及北宋及其以后的中国画坛,是同时代当之无愧的文人画主将。正因为苏轼的文人画理论具有极其特殊意义,本文意在从他及其文人画理论入手,希冀通过对他的研究,尽可能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清晰化。本文对苏轼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分析与总结,通过对他绘画观的解析,找出了两者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并力图对此做一些新的阐释。本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绪论除外):第一部分,对苏轼个人经历的简单回顾与人格精神的分析。第二部分,苏轼文人画审美取向的思想基点。要想对苏轼文人画审美思想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必须将考察的视镜拓展到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中去。这一部分是为阐释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审美价值所做的铺垫工作。首先,对六朝到唐、五代的绘画观的历史流变做了简单梳理,以期把握苏轼文人画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其次,研究苏轼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典型意义,突出表现在他融合了儒、道、禅的思想,他的思想影响了他的文人画观。第三部分,对苏轼文人画审美体系的内涵探析,是本文的重点,分四个部分论述。这一部分将围绕苏轼的文人画理论来展开具体阐释。论题一,绘画审美的升华。苏轼强调的“得之于象外”,达到了“象外精神言外意”的境界,并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论题二,诗与画的关系。苏轼的“诗画一律”理论,使中国画原本具有的优秀传统——“诗情画意”得到了更大限度地发挥;论题三,从理论到实践: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与表达。论题四,精神与品位的探求。苏轼的这一观点,是对高尚道德人格的阐释,从而使君子之画真正具备了超越性的文化形态;以上这几个论题把苏轼的绘画观从理论到实践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解析。第四部分:分析和阐释了苏轼文人绘画理论对中国绘画发展的影响。这里简单分析了对同时代和元、明、清文人画,以及对当今中国画之影响。总之,苏轼绘画思想呈现出的独特艺术主张,对元、明、清以及当代绘画美学思想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他为首的文人画家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彰显了中国绘画的艺术价值及丰富的审美趣味。如今,虽然苏轼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相去甚远,可他的人格精神和艺术思想却深刻影响着后人。毋庸置疑,中国当今画坛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优秀的绘画传统,创造出与当今时代审美要求相适应的绘画作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综述及评点
  • 1.3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及价值
  • 第2章 苏轼的人生历程与审美超越
  • 2.1 苏轼的人生历程
  • 2.2 苏轼的人格精神建构与审美超越
  • 第3章 苏轼文人画审美取向的思想基点
  • 3.1 苏轼文人绘画理论的思想渊源
  • 3.1.1 六朝绘画文化内蕴的积淀
  • 3.1.2 隋唐五代绘画实践的拓展
  • 3.2 苏轼文人画理论的哲学基础
  • 3.2.1 儒家美学
  • 3.2.2 道家美学
  • 3.2.3 禅宗美学
  • 第4章 苏轼文人画思想审美体系的内涵探析
  • 4.1 绘画审美价值的升华:得之于象外
  • 4.1.1 重“神”思想之发端:苏轼的文人画“形神”论
  • 4.1.2 常理:苏轼对形神观的新阐释
  • 4.1.3 尚“意”:苏轼艺术上的审美鉴赏取向
  • 4.2 绘画审美趣味的重定位:诗画本一律
  • 4.3 从理论到实践: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表达
  • 4.4 精神与品位的探求:有道有艺
  • 第5章 苏轼文人画思想对中国绘画发展的影响
  • 5.1 与同时代文人画家的相互切磋及影响
  • 5.2 元明清:主导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主流
  • 5.3 对当代中国画之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论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审美取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