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一般性理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般性理论,历史特性,解释价值,复杂计算
一般性理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华[1](2019)在《论社会科学一般性理论的局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科学的显着成功促使科研工作者们努力探寻社会科学领域一般性理论。然而,社会是一个多层次动态复杂系统,一般性理论在历史特性、解释价值、复杂性计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的经济—社会情境中,注重历史、制度、事实的特定理论仍然应该拥有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易宪容,陈颖颖,位玉双[2](2019)在《数字经济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一般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eSciences范式变革是数字经济的驱动力目前,人类历史上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由此引发许多颠覆性影响的科技创新出现。可以说,这些科技创新的涌现不仅全面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数据以非线性的几何级数速度增长,让人类处理数据的能力全面提升。一个新的时代,或大数据时代来临。可以说,只要是智能手机覆盖的地方,就是一个个数据产生及获得的平台,加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设备、社交网络平台等,海量数据从中涌现。正因为海量的数据涌出,从而使得人类储存、计算、(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9期)
易宪容,陈颖颖,位玉双[3](2019)在《数字经济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一般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经济是一种与传统不同的新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下,数据是驱动经济运行的生产要素。数据成为生产要素需要通过数字化让数据转换为信息并让信息向价值转换。数据的数字化在于一个国家数字化处理能力、国民数字素质以及数据开放和共享的程度。数据开放、数据免费使用、数据为公共品是数字经济产权主要形式。在这里,财产所有权已全面弱化,数据所有权开始全面地向个人转移。数字经济信用关系的本质是用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生物技术等方式来确立新的信用关系,是将信用关系技术化。这降低了经济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信用关系的前置性预设,也是经济及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这些都是数字经济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9年07期)
王姝楠[4](2019)在《经济理论的一般性与历史特殊性——兼论对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理论的一般性与历史特殊性是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一般性是指该经济理论对绝大多数同类的经济现象都适用。它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构建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经验分析和政策研究进一步展开的依据。但它忽视了经济现象中的历史作用。历史特殊性是指该经济理论适用于研究个别现象的具体发展过程。它具有充分解释细节的能力,是对一般性缺陷的补充。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经济理论的一般性和历史特殊性既对立又统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来解决现实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对理论逐步丰富和完善,体现了经济理论的一般性与历史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本文来源于《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易宪容[5](2019)在《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及金融风险——基于现代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把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作为当前及未来金融工作叁大任务之一,那么,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在哪里?应该如何来识别与防范?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但也容易导致风险扩散和交叉传导。所以,整治金融科技市场乱象,是防控金融风险重要一环。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市场的整顿治理,是(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1期)
易宪容[6](2018)在《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及金融风险——基于现代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说,区块链是一组技术组合。它目的是要创造一套网上现金概念的支付体系,一套智能合约系统或市场交易新规则,一种价值转移的机制,以此来颠覆现行市场交易的游戏规则,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当前区块链技术基本上处于研发与试验期。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所创造出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与历史上私人货币一样存在根本性缺陷。比特币及ICO进入中国,少数炒作者把它们看成是与人民币对价及获得暴利工具。这必然冲击国家主权货币及社会价值基础,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巨大风险。坚决取缔ICO及关闭比特币等交易平台,则是防控金融市场风险的必要举措。但数字货币法定化是未来货币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具有无限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贺昌盛[7](2018)在《作为后现代策略的“非虚构书写”——误解、边界及其一般性理论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虚构书写"不能简单被理解为"纪实性书写"的代名词。"非虚构"创作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后现代背景,它其实是对现代性推进过程中形成并逐步被"定型化"了的"现代书写典范"的一次有意识的挑战。"非虚构书写"以其同步的即时性、事件及人物演进的多重可能性,以及在"书写"活动的召唤之下"本真自我"的现身"在场",与传统的现代"纪实"书写形态划分出了明确的界限,进而使其自身成为了后现代书写的一种全新的文类。(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易宪容[8](2017)在《中国住房居住功能的理论论证——基于现代房地产理论的一般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其重要性是一般商品无法比拟的。住房的居住功能既是常识,也是其他功能的本源。住房居住功能的本源性,既来自人的居住权的天赋性,也来自住房属性的内在市场逻辑。所以,中央政府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市场定位,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其基本居住功能,引导中国房地产市场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7年11期)
易宪容[9](2017)在《金融科技的内涵、实质及未来发展——基于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科技主要是指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现代科技及数据挖掘而开发的成本低、使用便利、有效的金融产品及服务。目前,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金融科技是eScience范式在金融业的延伸。它可以把许多以往不可见、不可度量、不可存储与不可分析的事件数字化,从而颠覆性地改变对信用识别、获得、评估、风险定价等方式的运用,以此来发现和挖掘金融的潜在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目前,金融科技已成为新的金融需求发现、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社会财富创造的动力与源泉,未来具有无限发展前途。(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杨阳[10](2017)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一般性理论模型研究——基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驱动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已在党的十八大后升级为国家战略。但在新常态背景下,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机理和内涵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对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的研究则更为稀缺。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的文本分析,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路径,即先驱动自主创新,再驱动产业发展,最终驱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入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的内涵和逻辑关系,确立了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文化、市场需求、平台载体等5种影响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以及创新战略、创新政策、企业家精神、知识产权保护等4种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最终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般性理论模型,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7年02期)
一般性理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言:eSciences范式变革是数字经济的驱动力目前,人类历史上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由此引发许多颠覆性影响的科技创新出现。可以说,这些科技创新的涌现不仅全面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数据以非线性的几何级数速度增长,让人类处理数据的能力全面提升。一个新的时代,或大数据时代来临。可以说,只要是智能手机覆盖的地方,就是一个个数据产生及获得的平台,加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设备、社交网络平台等,海量数据从中涌现。正因为海量的数据涌出,从而使得人类储存、计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般性理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赵华.论社会科学一般性理论的局限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2].易宪容,陈颖颖,位玉双.数字经济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一般性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19
[3].易宪容,陈颖颖,位玉双.数字经济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一般性分析[J].经济学家.2019
[4].王姝楠.经济理论的一般性与历史特殊性——兼论对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发[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
[5].易宪容.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及金融风险——基于现代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19
[6].易宪容.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及金融风险——基于现代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8
[7].贺昌盛.作为后现代策略的“非虚构书写”——误解、边界及其一般性理论定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8].易宪容.中国住房居住功能的理论论证——基于现代房地产理论的一般性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7
[9].易宪容.金融科技的内涵、实质及未来发展——基于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J].江海学刊.2017
[10].杨阳.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一般性理论模型研究——基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