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肥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量和品质,生物炭
水肥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明[1](2019)在《生物炭与化肥配合穴施可保持砂土水肥并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园艺学报》2019年第3期《生物炭对砂土水肥保持及苹果生长的影响研究》(作者李晗灏等)报道,为解决砂土易漏水漏肥的问题,以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探讨了生物炭在砂土苹果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与化肥配合穴施增加了优质果率,提高了单果重与单株产量,分别达到70.21%、261.92 g和59.62 kg,较传统单独穴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夏博,邱红绪,陈佳明,张欣,文宏达[2](2016)在《水肥液膜配合对玉米生物学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节水节肥高产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液膜覆盖、灌水与施肥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水条件(200mm)与贫水条件(300mm)下,液膜覆盖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的效果显着,L3水平(液膜45kg/hm~2)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比L1水平(无液膜)分别增加了33.88%,36.07%,产量增加53.77%,20.76%;平水(400mm)、丰水条件(500mm)下,夏玉米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欠水、贫水处理,并且产量显着高于欠水、贫水处理,水、肥、液膜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W(水分)>F(施肥)>L(液膜);以C11(W3F3L1)处理玉米茎粗、叶面积指数、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2mm,5.86,148.83g/pot。综上,在缺水条件下,喷施液态膜可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28.18kg/(mm·hm~2);水分充足时夏玉米高产高效的最优方案为:W3(400mm)+F3(N-P-K:180-120-135kg/hm~2)+L1(液膜0kg/hm~2)。(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凡,李援农,尹娟[3](2014)在《不同水肥配合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水时期(X1)、补灌定额(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为试验因素,采用5因素5水平(1/2实施)的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创建了马铃薯产量与补水时期、氮、磷、钾施用量和灌水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作用顺序为:X5>X4>X3>X2>X1,各因子的交互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X4X5>X3X5>X2X4>X2X5>X2X3;在以产量为目标函数时,最高产量为33.785t·hm-2时,补水时期为苗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25%、现蕾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25%、初花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50%;水肥耦合关系为灌溉定额为822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73.5kg·hm-2、224.4kg·hm-2、223.8kg·hm-2。(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尹娟,雒倞豪,吴秀玲[4](2014)在《不同水肥配合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马铃薯盆栽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补水时期、补灌定额、与施氮、磷、钾肥的交互耦合作用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着重研究其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氮肥、磷肥对马铃薯含量的影响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过多的氮肥、磷肥会对马铃薯淀粉含量产生负效应。单因子显着性按系数大小排显着性大小为X4>X3>X5,二次项X1、X2、X3系数为负,说明补水时期、补灌定额、施磷量对品质产生负效应。由交互作用可得,不恰当的补水时期和补灌量会对马铃薯淀粉含量产生负效应,而且补水时期,氮、磷、钾肥对马铃薯淀粉呈现交互影响态势。发现建立良好的水肥耦合比例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马铃薯品质。在以马铃薯淀粉含量为目标函数时,最高淀粉含量时的最佳合理配合为:苗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灌水量均为灌溉定额的25%;补灌定额为856.20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236.55、183.75、75kg/hm2。(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4年02期)
李秀芳,李淑文,和亮,文宏达[5](2011)在《水肥配合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根系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根系活性的影响,解释水肥配合下夏玉米养分吸收规律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的变化特征。采用管栽试验,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养分积累特征和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植株全量N、K的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植株内全量N、K积累量以拔节-大喇叭口阶段最多,P素积累主要集中于抽雄-成熟阶段。不同生育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总吸收面积变化均呈单峰式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在玉米生长季水肥充足条件下,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对植物体内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起主导作用。施肥促进了根系活跃吸收能力,养分吸收积累量增多;生育期灌水也能促进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不同生育时期均以W2F1处理的干物质量和N、P、K积累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王海龙[6](2007)在《水肥配合对小麦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的品质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生态条件的影响外,栽培措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在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高肥力和中等肥力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灌溉、化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因素有5个,分别为(1)灌溉;(2)基施有机肥;(3)基施化肥;(4)追施尿素;(5)追施有机肥。灌溉处理设4个水平,分别为浇一次(返青期),浇2次(返青及拔节期),调亏灌溉处理(拔节期),CK(传统灌溉处理)。生物有机肥基施、追施处理均设2个水平;基肥化肥处理选择含量叁个15的复合肥,设2个水平;追施尿素设2个水平。采用DPS系统中最优设计方法提供的L8(4×24)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另外设2个对照处理,CK1按龙口市农业局提供的传统施肥方法拟订,CK2为有机肥对照。以期探索合理的施肥方案,为指导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肥配合对小麦品质影响高肥力地块上,通过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容重、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的测定,以7个小麦品质指标为因变量(Y),以返青期灌溉(X1)、拔节期灌溉(X2)、基施有机肥(X3)、基施化肥(X4)、追施有机肥(X5)、追施尿素(X6)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分析方法建立了7个逐步回归方程,寻找出了小麦7个品质指标的关键影响因子。方程如下:蛋白质含量Y=10.666+3.0446X1-0.0008019X4-0.001167X5+0.0005638X6容重Y=762.583+11.25X1+10.75X2-0.005X3+0.029X4-0.02X5+0.016X6沉降值Y=34.8+0.75X1-1.75X2+0.0056X4-0.003X6湿面筋Y=27.275+1.1X1+1.45X2-0.00069X3+0.005X4-0.0039X5-0.005X6吸水率Y=56.31+0.85X1-0.1X2+0.0023X4-0.0024X5+0.0019X6形成时间Y=3.6708-1.7167X2+0.0072X4+0.007417X5+0.00767X6稳定时间Y=14.525-6.7167X2+0.01475X5+0. 025X6在中等肥力土壤上,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研究了以上水肥因子配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建立了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7个小麦品质因变量均入选,剔除不显着因子,保留显着因子,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回测拟和结果好。方程如下: Y1=-0.001717x3+0.017x4-0.017x6+31.4 Y2=-2.817x1-0.001217x3+0.0052x4-0.013x6+32.34583 Y3=-0.95x1+0.15x2+0.00289x4+0.0018x5-0.00289x6+56.608 Y4=-0.0167x1-0.00125x3+0.00256x4+0.0043x6+6.4208 Y5=-0.0021x3+0.00356x4+0.00978x6+10.283 Y6=-13.167x1+797.5 Y7=-0.7427x1+0.986x2-0.00084x3+0.0041x4-0.00085x6+10.52592.水肥配合对小麦产量影响通过建立小麦产量指标和6个水肥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发现中等肥力地块上,追施有机肥有利于千粒重和亩穗数的提高,增加返青水、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配合做基肥施用有利于产量的提高;高肥力地块上,增加灌水有利于提高千粒重,追施有机肥,减少基施化肥量有利于提高亩穗数和产量,返青水和拔节水对产量影响较大,是关键因素。两种肥力条件下,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产量的逐步回归方程:中村Y=444.05+42.32X1+0.012X3+0.017X4前诸留Y=524.7+36.3X1+15.17X2-0.0457X4+0.03X63.不同水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动态影响根据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两种肥力地块上,灌水和基施有机肥的极差R较大,是影响有机质含量的关键性因素,各水肥因子对土壤全氮的影响较小。中等肥力地块上,灌水、追施有机肥、基施化肥是影响碱解氮含量的主要因素。高肥力地块上,基施有机肥有利于碱解氮的积累,灌水量多碱解氮含量降低。两种肥力土壤上,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均有利于提高速效磷的含量。灌水和基施有机肥的极差R分居第一位和第二位,是影响中等肥力地块上速效钾积累的关键因素。高肥力地块上,灌水和基施化肥是影响速效钾含量的关键因素。增施有机肥虽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的能力,单施有机肥量最高的处理10并不能达到培肥的最佳效果,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才是培肥土壤的有效途径。灌水对养分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肥力条件下差异较大。4.两种肥力条件下施肥方案的确定通过小麦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小麦品质综合指标及土壤施肥方案决策的依据,反映在小麦品质指标上是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四个指标。根据两种肥力地块上产量的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得出中等肥力地块上产量的关键影响因子是灌水和基施、追施生物有机肥,高肥力地块上影响产量的关键性因子是灌水和基肥,结合对品质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制定了两种肥力条件下的施肥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7-05-22)
王海龙,聂俊华,侯磊[7](2007)在《水肥配合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籽粒的品质除了受本身基因型的影响,还受栽培措施的影响。其中,水分和肥料是主要影响因素,水肥措施常可以改变小麦的品质状况。为探讨水分与化肥、有机肥相互搭配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进行研究,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小麦品质指标项目的六个水肥因子进行分析,剔除不显着因子,保留显着因子,建立7个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7个因变量均入选,模型回测拟合结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7年04期)
孙军[8](2006)在《杂木灌区春小麦喷灌制度及水肥优化配合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旱作农业区针对渠灌与喷灌的对照试验资料分析,喷灌的灌溉制度与水肥配合技术是影响作物增产与减产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06年01期)
詹其厚,陈杰[9](2005)在《水肥配合对玉米产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表明,在淮北地区,水、氮配合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效益,结果表现为灌溉比不灌溉增产10.9%,效益提高11.7%;施氮比不施氮增产77%~90%,效益提高82.8%~84.1%。同时,水、肥利用效率也明显提高,结果表现为水分利用率施氮比不施氮处理提高70%左右,灌溉比不灌溉处理提高5.8%;氮素当季相对利用率灌溉比不灌溉处理提高7.9%。通过数学模拟,给出灌溉与不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的氮肥效应方程。(本文来源于《土壤肥料》期刊2005年04期)
杨莉琳,裴冬,胡春胜,张喜英,毛任钊[10](2005)在《水肥配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土壤矿质氮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潮褐土上,通过水、肥2因子3水平的完全方案,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水、肥对土壤矿质氮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除受水、肥作用外,还与土壤质地,作物及雨季降水有关;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则受水肥二因素的共同制约。高水高肥处理,在收获2季作物后,土壤剖面中NO3--N明显积累;当水分或肥料不足,NO3--N的积累量减少;冬小麦全生育期旱作,不仅影响当季NO3--N的形成转化和冬小麦对N素吸收,而且直接影响后季夏玉米的产量以及土壤NO3--N的积累。土壤NO3--N的累积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的耦合作用。NH4+-N在土壤中所占比例很小,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其分布和累积无明显影响。肥料和水分都是冬小麦产量的限制因素,尤其水分不足,对当季和后季作物都有直接影响。针对该区地下水紧缺的矛盾,在有限水分供应时,应首先保证冬小麦季灌足底墒水和拔节水,每水至少灌60mm,施肥量不宜太高,否则会造成NO3--N在土壤中积累或淋失。本试验条件下该区适宜的水肥处理应为W2MF。(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水肥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节水节肥高产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液膜覆盖、灌水与施肥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水条件(200mm)与贫水条件(300mm)下,液膜覆盖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的效果显着,L3水平(液膜45kg/hm~2)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比L1水平(无液膜)分别增加了33.88%,36.07%,产量增加53.77%,20.76%;平水(400mm)、丰水条件(500mm)下,夏玉米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欠水、贫水处理,并且产量显着高于欠水、贫水处理,水、肥、液膜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W(水分)>F(施肥)>L(液膜);以C11(W3F3L1)处理玉米茎粗、叶面积指数、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2mm,5.86,148.83g/pot。综上,在缺水条件下,喷施液态膜可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28.18kg/(mm·hm~2);水分充足时夏玉米高产高效的最优方案为:W3(400mm)+F3(N-P-K:180-120-135kg/hm~2)+L1(液膜0kg/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肥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世明.生物炭与化肥配合穴施可保持砂土水肥并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J].中国果业信息.2019
[2].夏博,邱红绪,陈佳明,张欣,文宏达.水肥液膜配合对玉米生物学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
[3].刘凡,李援农,尹娟.不同水肥配合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
[4].尹娟,雒倞豪,吴秀玲.不同水肥配合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4
[5].李秀芳,李淑文,和亮,文宏达.水肥配合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根系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
[6].王海龙.水肥配合对小麦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7
[7].王海龙,聂俊华,侯磊.水肥配合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回归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
[8].孙军.杂木灌区春小麦喷灌制度及水肥优化配合技术[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
[9].詹其厚,陈杰.水肥配合对玉米产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5
[10].杨莉琳,裴冬,胡春胜,张喜英,毛任钊.水肥配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土壤矿质氮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