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麟论文-樊学庆

赵炳麟论文-樊学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赵炳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赵炳麟,禁卫军,亲贵用事,宣统朝

赵炳麟论文文献综述

樊学庆[1](2016)在《赵炳麟与宣统朝亲贵用事政治格局的出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亲贵用事是宣统政局的重要内容,在宣统朝初期主要指载沣任用载洵、载涛掌控海陆军大权。在亲贵用事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赵炳麟起了关键作用。其奏请设立禁卫军直接促成亲贵用事局面的出现。随着亲贵用事成为众所诟病的宣统弊政,赵炳麟在着述中进行一系列作伪,以掩盖事实真相。(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李德慧[2](2015)在《常赞春与赵炳麟交游小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赞春与赵炳麟都经历了由清入民的社会变革,为同时代人物。二人情谊非常,但却很少有人关注二人的交游情况。另外,由于常赞春现存遗集中多为考释类作品,而很少关于赵炳麟的记载,因此二人交游状况不甚明朗。今据赵氏遗集,考释其与常赞春的交游活动,以期窥探二人书画世界的细节。常赞春(1872——1941),字翊臣,后易子襄,因晚年有美须髯,又号"儠翁""髯翁",山西榆次人。他(本文来源于《书法赏评》期刊2015年06期)

袁栋梁[3](2014)在《论清末新政中赵炳麟的内阁官制改良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炳麟是清末一名很普通的御史,他出生于当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广西,却比常人拥有更为广阔的政治视野。赵炳麟在清末新政时期多次上书政府,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内阁官制的措施,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改良思想。因此,对赵炳麟政治改良措施的研究,其实是分析清末新政时士大夫西学思潮的最好特例。(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深[4](2012)在《论桐城派“小家”赵炳麟的古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炳麟自小受传统教育影响,遵奉程朱理学,坚守桐城派的核心价值。赵炳麟对桐城派文论的学习和继承具体表现在其古文创作注重义理、考证、辞章相结合。其古文中最具光彩的地方,是其追求经世致用,反映社会现实。(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2年33期)

李娜[5](2012)在《晚清广西士人赵炳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炳麟(1873—1927年),是清末民初的一个小京官,他出身于穷乡僻壤的广西,却具有开阔的政治视野和经世致用的史学理念,是晚清广西士人中卓然特立的一个。他在清末新政变革中反对进行预备立宪,理由是中西文化、历史条件与环境等客观因素限制,中国尚不具备立即进行立宪的条件,他主张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立宪,并提出自己的革新措施,与他意见相左的人大有人在,由于他的思想与当时的主流改革派相左,最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与赵炳麟经历相似、思想轨迹近同的人还有许多,因此,研究赵炳麟的政治思想,其实是剖析晚清变革时代士人思想变迁的最好个案。另外赵炳麟着作中,《光绪大事汇鉴》和《宣统大事鉴》最具有史料价值,笔者以他的着述为基本材料,对他的历史观、史学观作一个考察,对他的史学贡献做一评定,这其实也是当下透视晚清经世史学的很好视角。赵炳麟的政治与史学,是有密切联系的,政治是他史学经世目标的实践,而史学则是他政治教训的总结,这两者都是研究赵炳麟其人其书其思想的重要视域。本文通过考察赵炳麟生平事迹、着作和交友情况,分析其交友圈思想之异同及对其思想之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评析赵炳麟的政治作为,在其十年翰林生涯中,他支持维新变法,赞同实行君主立宪,其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在其六年监察御史宦途中,他提出各种主张,反对实行立宪,其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稳定;进入民国,他任职山西,着力兴办实业,其目的在于实业救国。同时论述赵炳麟的史学成就,重点是评析赵炳麟的历史观念和史学观念。赵炳麟一生中留下了几部史学着作,其中他对当代史的记载尤应得到重视。在这些着作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史学思想,从社会发展观分析他的历史观念;分析史学观念则从其史书特点、史学认识、史学功能、史学政治性等方面着手来展现其思想的卓异见解。最后从他推崇经世致用思想的原因和他经世致用思想的特征两个方面对赵炳麟的政治和史学思想做一个总体的剖析。由此综观赵炳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思想变迁,本文做出结论:赵炳麟一生深受儒学大同与经世思想的影响,在时局动荡的大变革时期,他能接受一部分西方先进文化,治史与为官不拘于古法。且赵炳麟怀有忧国忧民之心,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入世,力图造福天下。但在其晚年身衰年迈之时既心念旧朝,又渴望归隐林泉。赵炳麟一生思想的变迁具有时代性,代表了那一纷乱时代一个传统儒生的心态。(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李全记[6](2011)在《从《赵柏岩集》解读赵炳麟晚清“士大夫”思想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炳麟出生在同治年间,为官光绪,宣统两朝,壮年身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摄政王亡清等动荡的局势,又曾任职于民国,使其一生带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是世纪之交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思想转变具有典型意义的过渡人物。赵炳麟忠君但不愚忠,他的思想紧跟时代步伐,是一位忧国救世、忠君爱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晚清士大夫,其着作《赵柏岩集》表明他具有开放的思想体系与忠君忧国忧民的思想。(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1年01期)

刘深[7](2007)在《赵炳麟与清末立宪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炳麟是晚清着名的诤臣,也是晚清大臣中最早奏请朝廷实行立宪政体的大臣之一。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赵炳麟积极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假立宪集团作斗争。他明确提出立宪的精神在于国会和民主,并要求明定责任制度,确立监督机关,最终实现叁权分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因清廷的极度保守,拒绝真正立宪,使得晚清最后一次和平改良运动走向失败。(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10期)

朱从兵[8](2005)在《一个言官的尴尬——赵炳麟的铁路筹建思想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炳麟是晚清政坛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言官。他对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思考富有积极意义,对广西铁路建设满怀热情,希望清政府能够严责广西地方当局加快筹建进程。然而,当他被清廷中枢抛到铁路筹建的前沿舞台后却屡萌退志,深感自己筹建能力的缺失。这些反映了他作为言官的尴尬处境。走向末路的清政府因无法遏制朝中腐朽势力的侵蚀而用其所短、弃其所长,正是它覆亡前的征兆。(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宫玉振[9](1993)在《御史赵炳麟何时奏请制定预算决算表以资考核》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为研究清末宪政之第一手资料,价值甚高。然白玉微瑕,诚所难免。如该书第二编财政部分将《御史赵炳麟奏整理财政必先制定豫算决算表以资考核折》系于光绪叁十叁年十一月十八日,乃光绪叁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之误。赵炳麟所着《赵柏岩集》中《谏院奏事录·卷二》收有《请制定豫算决算表整理财政疏》,即为此折,而于折末称“光(本文来源于《历史档案》期刊1993年03期)

侯宜杰[10](1993)在《评清末官制改革中赵炳麟与袁世凯的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发了仿行立宪的上谕,确立预备立宪为基本国策,从改革官制入手,以立基础。这是一个震动中外的异常之举,宣布了国家由此进入预备立宪,即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开始近代化。次日朝廷派定载泽等编纂官制,制定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直隶总督袁世凯是其中之一,并命庆亲王、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和大学士孙家鼐、军机大臣瞿鸿(礻几)总司核定。官制改革揭开了清廷预备立宪(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1993年01期)

赵炳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常赞春与赵炳麟都经历了由清入民的社会变革,为同时代人物。二人情谊非常,但却很少有人关注二人的交游情况。另外,由于常赞春现存遗集中多为考释类作品,而很少关于赵炳麟的记载,因此二人交游状况不甚明朗。今据赵氏遗集,考释其与常赞春的交游活动,以期窥探二人书画世界的细节。常赞春(1872——1941),字翊臣,后易子襄,因晚年有美须髯,又号"儠翁""髯翁",山西榆次人。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赵炳麟论文参考文献

[1].樊学庆.赵炳麟与宣统朝亲贵用事政治格局的出现[J].学术研究.2016

[2].李德慧.常赞春与赵炳麟交游小考[J].书法赏评.2015

[3].袁栋梁.论清末新政中赵炳麟的内阁官制改良思想[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

[4].刘深.论桐城派“小家”赵炳麟的古文创作[J].名作欣赏.2012

[5].李娜.晚清广西士人赵炳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6].李全记.从《赵柏岩集》解读赵炳麟晚清“士大夫”思想转型[J].文学界(理论版).2011

[7].刘深.赵炳麟与清末立宪运动[J].广西社会科学.2007

[8].朱从兵.一个言官的尴尬——赵炳麟的铁路筹建思想与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9].宫玉振.御史赵炳麟何时奏请制定预算决算表以资考核[J].历史档案.1993

[10].侯宜杰.评清末官制改革中赵炳麟与袁世凯的争论[J].天津社会科学.1993

标签:;  ;  ;  ;  

赵炳麟论文-樊学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