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简称ANT)认为,人(Human)与非人(Nonhumans)都是科学活动中的行动者,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完全对称的,因此,非人行动者拥有与人类行动者相对等的能动性,行动者网络理论就是基于这种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之上建构起来的。在传统科学观(传统科学哲学和默顿派科学社会学)中,科学本质上乃是作为一种人类文化中的知识形式存在的。传统科学观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反映论逻辑倾向于将科学家看做是科学方法或者科学规范的严格遵守者,这两种以实证主义为鲜明特色的科学研究范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科学行动者的科学家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特征,非人元素的能动性更是无从谈起。拉图尔对科学活动过程做了详尽的人类学考察之后揭示了上述逻辑的虚假性;与此同时,拉图尔对早期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简称SSK)的强纲领(Strong Programme)产生兴趣,曾一度试图通过拓展强纲领来实现自己的反实在论特别是反自然实在论的哲学抱负。拉图尔早期的实验室研究范式尝试着从微观研究进路沿袭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某些认识论基本原则,但这种微观进路却从根本上瓦解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关于科学知识形成的宏观利益分析模式,并逐渐成长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内部一股重要的叛逆和反思力量。在拉图尔与强纲领的提出者大卫·布鲁尔(D.Bloor)之间发生了关于科学的两种形而上学基础的争论以后,伴随着对称性原则和因果性原则的批判,拉图尔彻底解构并放弃了强纲领,并从此开始探索科学研究的新范式——行动者网络理论。本论文结合对科学行动者能动性的历史考量,重点分析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行动者能动性观念,反思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之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适当性,并尝试着解决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所导致的理论难题。本论文的内容共分为如下六章:第一章:首先分析了传统科学观对科学行动者能动性的相对忽视。传统科学哲学和默顿派科学社会学都将科学视作对自然的摹写与反映,相应地,科学家作为自然界的静观者与摹写者,严格遵守着科学方法和科学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观点忽视了科学家的能动性和主体性特征对科学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将科学视作一种认识论神话,科学家成为“方法论的傀儡”或者科学规范的傀儡。传统科学观对科学的说明面临一个两难困境:科学是人类的活动但却具有非人(或非社会)的特征。库恩借助于范式的概念将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引入到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为关注科学行动者的能动性提供了一个颇有启发意义的契机,因为在范式理论中,人或社会的因素对科学知识的影响渐入视野。范式理论原本可以成为解决前述两难困境的启蒙之作,但遗憾的是,后库恩时代的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库恩的范式理论作了过度发挥,过分强调社会因素和社会利益对科学知识形成的影响,利益分析模式更是将科学知识的形成与科学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利益直接联系,科学行动者的能动性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中也未得到充分的关注。第二章:重点分析为何拉图尔要从强纲领转向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分析拉图尔的学术转向的内在依据。由于对科学知识的宏观社会学分析与拉图尔的科学人类学微观研究进路之间存在矛盾,即宏观社会分析无法解释科学事实的微观制造,因此拉图尔放弃了此前他曾致力于追求和拓展的强纲领。在拉图尔和布鲁尔的论战中,焦点是是否要坚持自然与社会以及人与非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对拉图尔来说,跨越二元对立对于打破人类行动者和非人元素之间的界限以及人们对待两者的不对称态度、确立非人元素的能动性具有关键的前提性意义。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一般认为人与非人元素不是平等的,人类是科学活动的行动者,而非人元素则不是,遑论两者在能动性方而的对等性。然而,确立非人元素的行动者地位并赋予非人以能动性,确立非人行动者与人类行动者在能动性方面的对等正是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所倡导和关注的。通过反思科学知识形成的因果性原则和批判强纲领的对称性原则,拉图尔消解了沿袭已久的二元对立认识论模式,从而也消解了人与非人元素之间在认识论方面的对立,建立了人与非人之间的广义对称。第三章:重点是分析拉图尔的行动者能动性念。依据广义对称性原则,拉图尔确立了科学行动者的概念——一切其有能动性的人或非人元素,并且对称地赋予了不同的行动者以相同的能动性。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非人元素因其被赋予了能动性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应地,人的中心地位被相对地弱化。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通过政治学的机制,即选择科学家作为代言人来实现,在此过程中,人和非人元素的能动性得以共同实现。人作为行动者具有能动性很容易理解,非人元索作为行动者也具有能动性,这是行动者网络理论区别于之前的科学研究范式的最明显之处。第四章:本章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基于行动者能动性观念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实体稳定度概念的提出,为行动者网络理论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不同的行动者通过转译的动态机制联结成网络;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强调行动者的能动性提供了一种解读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全新视角: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原本界限分明的划分被打破,成为一个连续统(拉图尔称之为“技术科学”,即technoscience),在此视野中,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将成为一个伪问题。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当代科学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研究思路。第五章:从两个方面评价行动者网络理论,一方面肯定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科学哲学理路和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路的促进,另一方面结合柯林斯(H.M.Collins)等人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质疑以及行动者网络理论面临的反规范主义研究进路的困境和自反性难题等方面,分析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困境。第六章:针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困境,反思行动者能动性观念之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是否具有充分的适当性。图尔试图通过提出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来重新界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此消除科学知识社会学中抽象地强调人或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忽视科学活动中的非人行动者的倾向,达到科学研究中所谓的人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尽管拉图尔有着雄心勃勃的理论抱负和良好意图,他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乃在于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尤其是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并不具有充分的适当性,人与非人的能动性并不能完全等同。论文的最后部分认为,拉图尔提出行动者的能动性的观念是为了实现对科学活动过程历时性特征的把握,但实现这种目标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赋予非人元素以能动性;另外,行动者网络理论所追求的人的去中心化也无法实现。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论文建议从实用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取消非人的能动性,并提出弱不对称性(Weak Asymmetry)原则,作为存在于两种对待二元论诸种对立元素的“强硬”[即“强不对称性”(Strong Asymmetry)和“强对称性”(Strong Symmetry)]态度之间的第三种选择。就如何理解科学活动中人与非人元素的关系而言,论文建议在科学研究中保持一种对待人与非人元素的弱不对称性态度。弱不对称性承认人与非人元素之间存在界限,但不主张将其对立和区别推向极致;弱化或消减-方凌驾于另一方的优先性,但并不因此否认两者之间的界限;认可人在所有社会性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将这种中心地位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