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以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以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因为头颅CT扫描对发现大脑后循环供血区梗死病灶存在很大困难,所以早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颈动脉供血区。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治疗的进展,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临床表现、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等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西方国家,仅有的几个亚洲地区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并且不同研究间结果差异较大。目的:了解中国人群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病因分型、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以及与预后的关系,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类研究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1前瞻性登记2002/07/01~2006/12/01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脑卒中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NIHSS评分、影像学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等资料,并不断完善辅助检查结果,随访患者脑卒中后3月、6月、1年的死亡、残疾(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3)情况。纳入经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征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根据脑CT/MRI、血管超声和心脏彩超等各项辅助检查结果,依据TOAST病因分型标准确定每个患者所属亚型,并分析各亚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差别。同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依据Caplan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库(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rion Registry,NEMC-PCR)中使用的后循环供血区分段标准确定梗死病灶分布区,了解不同亚型的病灶分布特点。3将TOAST病因分型、梗死病灶分布及其它临床特征作为自变量,死亡、死亡/残疾作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TOAST病因分型及其它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共登记289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3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847例,分别占70.7%和29.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出血性患者分别为349例和189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17.08%。2所有纳入患者中,分布在近段梗死区病例为11.7%(41/349),中段36.7%(128/349),远段24.9%(87/349),多发26.6%(93/349);3本组病例TOAST各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12.6%(44/349),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27.8%(97/349),小动脉卒中(small artery atherosclerosis,SAA)36.4%(127/349),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0.6%(2/349),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22.6%(79/349);4本组病例1月、3月、6月和1年的死亡率分别是3.0%、6.8%、9.5%和16.3%;3月、6月和12月的死亡/残疾率分别是33.1%、32.8%和29.1%,复发率分别是1.4%、3.2%和4.5%;5并发症、入院NIHSS评分、合并前循环病变以及病变位置是3月死亡、死亡/残疾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发症和入院GCS评分是6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入院NIH评分、合并前循环、狭窄血管数量和并发症是6月死亡/残疾的独立预测因素。6 TOAST病因分型的各亚组之间死亡率、死亡/残疾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17.08%;1月和年死亡率分别为3.0%和16.3%,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近。2后循环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中段供血区,最少见的发病部位是近段供血区,与其他亚洲国家同类研究结果一致,与西方国家研究结果差别较大。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TOAST病因分型中小动脉卒中比例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心源性脑栓塞比例低于西方国家。4高血压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与其他国家研究结果一致;高血压、糖尿病在小动脉组比例较高,房颤和心脏瓣膜病在心源性脑栓塞组比例较高。5 TOAST病因分型各亚型各时间点的病死率、死亡/残疾率不同,与6月死亡和3月死亡和死亡/残疾独立相关,心源性脑栓塞预后最差,小动脉卒中的预后最好。6并发症、入院NIHSS评分、病变位置、合并前循环病变、心脏瓣膜病、病因分型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缺血性脑卒中的炎症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09)
    • [2].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19)
    • [3].重视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23)
    • [4].缺血性脑卒中可预防性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11)
    • [5].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1)
    • [6].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11)
    • [7].缺血性脑卒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水平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J]. 安徽医药 2020(01)
    • [8].血小板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02)
    • [9].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24 h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研究[J]. 当代医学 2020(07)
    • [10].文拉法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症状疗效研究[J]. 蛇志 2020(01)
    • [11].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低温治疗及脑温监测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7)
    • [12].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01)
    • [1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收缩压轨迹及2年随访临床结果[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2)
    • [14].中医定向药透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50例[J]. 福建中医药 2020(02)
    • [15].同型半胱氨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J]. 生命的化学 2020(03)
    • [16].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的临床探讨[J]. 心理月刊 2020(10)
    • [17].非致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风险认知及干预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20(04)
    • [18].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0(03)
    • [19].健康教育格林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9)
    • [20].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3)
    • [21].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卒中复发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5)
    • [22].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12)
    • [2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辨证用药规律[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6)
    • [24].93627例老年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8)
    • [25].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4)
    • [26].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07)
    • [27].治疗性沟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的干预效果[J]. 广东医学 2020(09)
    • [28].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4)
    • [29].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服药依从性与复发相关性[J]. 西部医学 2020(06)
    • [30].打鼾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0(03)

    标签:;  ;  ;  ;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以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