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化石能源日益衰竭及其燃烧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寻求可再生能源受到普遍关注,其中生物质能源以其较高的可持续性和清洁无污染的特点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微藻生物质能源是一种以开发藻类中丰富的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优质生物质能源,但原料供给不足和生产成本高昂始终是制约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微藻的生物质产量和油脂含量是影响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微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受到环境条件和营养盐成分调控。为优化培养条件,获得高生物量,并提高微藻油脂产量,本研究以三种常见海洋微藻—盐藻( Dunaliella salina )、湛江等边金藻( 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培养条件优化、室外中试试验和采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初步建立了海洋产能微藻开发利用技术线路。(1)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溶剂,在60~80℃的温度条件下,对7种海洋微藻细胞内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提取方法做了优化。优化的方法是将样品预先在乙醚溶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使部分油脂在乙醚溶剂中浸出,然后再按索氏方法进行脂肪抽提。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索氏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成本低和提取完全等优点,并且该方法缩短了抽提时间,从而降低了乙醚等有机萃取剂因挥发而造成的污染。(2)通过两种不同充气方式培养3种海洋微藻,研究了CO2对微藻生长和脂肪积累的影响。试验设组Ⅰ纯充空气组,组Ⅱ充CO2与空气混合气体组,结果表明,三种海洋微藻均能在充气条件下迅速进入指数生长期,平均生长率均在1以上,组Ⅱ较组Ⅰ生长和脂肪积累显著(P﹤0.05)。生长指数末期,三种微藻的最高密度分别达到3.33×106、9.20×106和1.75×107个/mL,充CO2和空气混合气体组细胞密度分别是纯充空气组的1.28、6.23和3.09倍。湛江等边金藻的脂肪含量最高,在充CO2和空气混合气体组其脂肪含量较纯充空气组翻倍增加,达到40%,提高了122.8%,而盐藻和微绿球藻分别提高了69.5%和49.6%。(3)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盐度对盐藻生物量和脂肪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盐藻生物量和脂肪积累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盐度在20~100的范围内,盐藻均能正常生长,且在盐度40时,能够获得最高生物量和最高的脂肪含量,分别达到1.19 g/L和33.84%。(4)通过添加硅酸钠培养湛江等边金藻,研究得出,硅酸钠不是影响湛江等边金藻油脂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但是,当藻液硅酸钠浓度为10 mg/L时,藻液生长率和生物量最高;而当藻液硅酸钠浓度为5 mg/L时能够收获最大的脂肪含量63.93%和产油生产力71.056 mg/L·d;研究表明,添加硅酸钠浓度在5~10 mg/L的范围能够提高湛江等边金藻油脂生产力。(5)自行设计竖立薄膜袋培养海洋微藻,研究发现,接种后第二天两种试验微藻均能进入指数生长期,并且维持指数生长期时间长。8 d后湛江等边金藻最大密度2.99×106个/mL,计算最大生长率为0.626;10 d后微绿球藻密度达到8.50×106个/mL,计算生长率为0.565,而且10 d后仍有升长的趋势,一直维持至第15 d。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竖直薄膜袋室外培养海洋微藻不仅具有受光面积大、成功率高、污染机会小、操作简单等优点,而且设备材料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薄膜袋不容易破损和方便采收等优点。(6)本研究利用两种化学试剂分别对两种微藻进行絮凝采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絮凝剂对两种海洋微藻的絮凝效果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0.3 g/L的硫酸铝对湛江等边金藻絮凝作用明显,1000 mL藻液20 min后发生絮凝作用,80 min沉淀度可达70%以上;0.2 g/L的硫酸锌对微绿球藻絮凝效果极为显著,1000 mL藻液10 min内沉淀度在50%以上,其最大絮凝度超过90%。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文献计量的微藻收获技术研究分析[J]. 工业微生物 2020(01)
- [2].海洋真核微藻粒级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6)
- [3].微藻固碳技术基础及其生物质应用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20(06)
- [4].以专利角度谈微藻油的提取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 2019(14)
- [5].基于微藻气候生长模型的微藻柴油水足迹分析[J]. 太阳能学报 2019(07)
- [6].利用微藻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9(10)
- [7].基于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 2016(03)
- [8].微藻多糖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6(06)
- [9].乙醇在微藻产业中的应用[J]. 酿酒科技 2015(01)
- [10].能源微藻开发利用的研究[J]. 广州化工 2015(10)
- [11].基于开放池培养的微藻生物柴油经济成本分析[J]. 太阳能学报 2015(02)
- [12].能源微藻及其生物炼制的现状与趋势[J]. 生物产业技术 2015(04)
- [13].水生微藻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1)
- [14].试析微藻油和鱼油中DHA的特性及应用[J]. 科学中国人 2017(23)
- [15].刘进:激扬青春探索微藻奥妙[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3(12)
- [16].适盐微藻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盐业 2011(03)
- [17].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微藻生物质利用成套技术[J]. 中国石化 2020(09)
- [18].产油微藻的筛选、培养及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11)
- [19].基于微藻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J]. 教育现代化 2020(01)
- [20].环氧树脂涂层表面亲水性对微藻黏附性能的影响(英文)[J]. 过程工程学报 2020(07)
- [21].产油脂微藻的分离、鉴定及筛选[J]. 现代食品科技 2018(12)
- [22].处理猪场沼液的微藻筛选及其净化效果评价[J]. 中国畜牧杂志 2019(02)
- [23].微藻油的提取与功能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05)
- [24].绿色无公害果园新宠——活性微藻液[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06)
- [25].微藻碳捕捉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 能源工程 2019(05)
- [26].微藻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17(11)
- [27].微藻在食品领域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 [28].适度破碎微藻细胞释放功能性蛋白的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7)
- [29].石墨化碳对微藻油脂及微藻生物柴油的脱色研究[J]. 中国油脂 2016(10)
- [30].面向“十三五”的中国微藻产业:对接大健康,融入大水产[J]. 生物学杂志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