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紫色性状的分子标记与QTL定位研究

大白菜紫色性状的分子标记与QTL定位研究

论文摘要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起源于中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又有较大影响的一种蔬菜作物,是我国蔬菜栽培中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国大白菜种质资源丰富,叶球颜色从白色到深绿色表现出很大的变异。近年来,不同球色育种已经成为新、奇、特大白菜品种选育的新方向。经初步研究,大白菜叶球紫色性状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借助分子标记和QTL定位研究,可实现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通过田间观察、统计紫色等性状,对大白菜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初步研究;利用改进的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标记技术,结合SRAP、SSR和RAPD等标记技术,以高代自交系紫菜薹和大白菜杂交产生的F2代125个单株为材料,构建了一张大白菜分子连锁图谱。基于所构建的图谱与田间调查的紫色等9个性状的表型值,采用多重区间定位法,进行了紫色等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试验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对RSAP标记技术的引物进行了重新设计,以大白菜、紫菜薹自交系及其F1、F2的DNA为模板,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对其重复性进行了检验。技术要点为:通过在限制性位点序列的3’端增加3个选择性碱基,5’端设计为10~12个碱基的随机序列,设计了14条长度为19bp的(RSAP)新引物。PCR扩增的前5个循环退火温度为35℃,后35个循环为52℃。优化后的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最佳DNA用量为2.0μL(20.0ng·μL-1)、Mg2+3.0μL(25mmol·L-1)、Taq酶1.5U、dNTPs 2.0μL(2.5mmol·L-1)、引物各0.6μL(10μmol·L-1)。在此基础上,用小麦和荞麦自交系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良好。2.通过6个F2和3个BC1群体田间观察、统计及卡方(x2)适合性检验,研究了大白菜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叶柄色在4个F2群体的符合3:1分离规律,2个BC1群体符合1:1分离规律。说明叶柄紫色性状是由一对主基因控制的部分显性遗传,紫色深浅呈现剂量效应。1个分离异常的F2群体的EST-SSR分析表明,5对共显性引物的带型均符合1:2:1分离比例,其中标记BC21与控制果荚色的一个主效QTL连锁,表明果荚色也符合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理论。表型与基因型不完全相符,表明环境条件对紫色性状的表达影响很大,同时可能还有微效基因在发挥作用。3.采用BSA法,从64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S79和S123,分别能扩增出与叶柄紫色性状连锁的条带S79-934和S123-750。连锁分析发现,标记S79-934和S123-750与紫色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73cM和18.65cM,并且位于紫色基因的两边。回收S79-934特异带,克隆并测序,比较分析表明,其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已知克隆KBrH077A05的全序列(113253bp)有99%的相似性,初步推断控制叶柄紫色性状的主基因位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4.基于231个多态性标记,利用JoinMap 3.0软件,得到包含163个标记、11个连锁群和4个连锁片段的遗传图谱,其中包括117个RSAP标记、38个SRAP标记、5个SSR标记和3个RAPD标记。图谱覆盖总长度为821.3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5.04 cM。并推断LG4与大白菜1号染色体对应。5.采用MIM法,结合性状田间调查数据,对大白菜紫色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及遗传效应研究,共检测出44个QTL,其中控制叶柄色的QTLs10个,控制花蕾颜色的QTLs3个,控制花薹颜色的QTLs6个,控制果荚颜色的QTLs4个,控制抽薹期的QTLs4个,控制初花期的QTLs5个,控制叶翅数目的QTLs5个,控制一级侧枝数目的QTLs3个,控制果喙长度的QTLs4个。各个性状都检测到了效应较大的QTL。针对叶柄紫色性状,只要对LG1上QTL cp1.2和LG4上的cp4.2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发展
  • 1.1.1 遗传标记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 1.1.2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及其原理
  • 1.1.3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最新进展
  • 1.1.4 分子标记技术的展望
  • 1.2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理论和方法
  • 1.2.1 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
  • 1.2.2 图谱构建的方法
  • 1.3 QTL定位的原理及步骤
  • 1.3.1 原理
  • 1.3.2 定位的基本程序
  • 1.3.3 QTL定位的方法
  • 1.3.4 QTL定位的研究概况
  •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大白菜育种上的应用
  • 1.4.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1.4.2 耐热性研究
  • 1.4.3 大白菜包叶特异基因的研究
  • 1.4.4 遗传多样性和物种亲缘关系研究
  • 1.4.5 品种(系)指纹图谱构建及杂种纯度鉴定
  • 1.4.6 抗虫基因研究
  • 1.4.7 抗病基因研究
  • 1.4.8 抗除草剂研究
  • 1.4.9 雄性不育基因研究
  • 1.4.10 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 1.4.11 耐抽薹性研究
  • 1.4.12 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RSAP标记技术新引物设计及其反应体系的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新引物PCR退火温度的确定
  • 2.2.2 新引物最佳反应体系的优化
  • 2.2.3 新引物的扩增结果
  • 2.2.4 新引物扩增结果的重复性
  • 2.2.5 新引物的适用性
  • 2.3 讨论
  • 第三章 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的常规分析
  • 3.2.2 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的EST-SSR分析
  • 3.3 讨论
  • 3.3.1 研究的理论依据
  • 3.3.2 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
  • 3.3.3 基因型与表型一致性差异分析
  • 第四章 白菜紫色性状RAPD连锁标记的筛选与染色体定位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紫色性状遗传规律
  • 4.2.2 特异引物的筛选
  • 4.2.3 紫色性状的染色体定位
  • 4.2.4 紫色大白菜中间育种材料的筛选
  • 4.3 讨论
  • 第五章 大白菜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群体构建
  • 5.1.2 DNA提取
  • 5.1.3 RSAP分析
  • 5.1.4 SRAP分析
  • 5.1.5 EST-SSR分析
  • 5.1.6 RAPD分析
  • 5.1.7 数据整理和连锁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分子标记的多态性
  • 5.2.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5.2.3 分子标记的分离分析
  • 5.3 讨论
  • 5.3.1 图谱分析
  • 5.3.2 偏分离分析
  • 第六章 大白菜紫色等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紫色等性状的表型值及其变异
  • 6.2.2 紫色等性状的QTL定位
  • 6.3 讨论
  • 6.3.1 影响QTL定位的准确性的因素
  • 6.3.2 性状相关与基因连锁
  • 6.3.3 关于对立效应的QTL
  • 6.3.4 从QTL到数量性状核苷酸(QTN)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主要试剂的配制
  • 附录2:大白菜基因组总DNA的提取方法
  • 附录3:大白菜农艺性状QTL分析的LOD扫描图
  • 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品种扬麦16赤霉病抗扩展QTL定位及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02)
    • [2].黄瓜单性结实性状遗传与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1)
    • [3].水稻闭颖授粉QTL的初步定位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4)
    • [4].甘蓝型油菜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4)
    • [5].亚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J]. 中国麻业科学 2020(04)
    • [6].控制水稻中胚轴伸长的QTL定位[J]. 中国稻米 2019(06)
    • [7].粳稻柱头外露率QTL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1)
    • [8].供氮和不供氮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1)
    • [9].玉米出籽率的QTL定位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4)
    • [10].东乡野生稻芒长的QTL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7)
    • [11].QTL技术在水稻耐盐育种上的应用[J]. 农家参谋 2017(10)
    • [12].绒山羊QTL的研究进展[J]. 当代畜牧 2017(15)
    • [13].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相关QTL在两个群体中的验证[J]. 海洋通报 2017(05)
    • [14].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QTL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5(06)
    • [15].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的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1)
    • [16].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17].利用Solanum pennellii LA0716渐渗系群体初步定位番茄果实硬度QTL[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2)
    • [18].水稻次级群体QTL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2)
    • [19].猪乳头数性状QTL研究进展[J]. 家畜生态学报 2013(11)
    • [20].胡麻株高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6)
    • [21].水稻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QTL定位[J]. 核农学报 2020(09)
    • [22].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3].水稻种子休眠的QTL定位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文 2016(24)
    • [24].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定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8)
    • [25].高粱子粒单宁含量和颜色QTL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5)
    • [26].马氏珠母贝两个与生长性状相关QTL的验证[J]. 海洋科学 2015(11)
    • [27].小麦耐热性状鉴定及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1)
    • [28].东乡野生稻的粒形相关QTL分析[J]. 杂交水稻 2014(06)
    • [29].半滑舌鳎性别决定的QTL互作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01)
    • [30].水稻非生物胁迫相关QTL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12)

    标签:;  ;  ;  ;  ;  

    大白菜紫色性状的分子标记与QTL定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