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挥发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姜,水溶性挥发成分,成分分析,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
挥发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董菲,田玉红,张倩,郝文凤[1](2019)在《沙姜水溶性挥发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沙姜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废液中萃取挥发性成分的水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沙姜挥发性成分的油相成分的得油率为1.08%,确认了其中42种成分,占油相成分总量的97.03%,其中有25种碳氢化合物和17种含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反-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47.66%)、反-肉桂酸乙酯(22.41%)、桉树脑(6.66%)、十五烷(5.79%)、龙脑(3.75%)、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2.15%)。水溶性挥发成分的得油率为0.41%,确认了其中23种成分,占水溶性成分总量的95.23%,主要为含氧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反-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81.85%)和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3.11%),两者的含量远高于油相成分。(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沈晓君,宋菲,王挥,李瑞,夏秋瑜[2](2019)在《初榨椰子油制烘焙面包在存储过程中挥发成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榨椰子油具有抗氧化、抗菌、易消化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其在烘焙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试验旨在通过对初榨椰子油所制作面包的挥发油成分变化情况的研究,对制作面包的存储提供科学支持。采用初榨椰子油制作面包,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所制作面包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初榨椰子油所制作面包含有葵酸、辛酸与苯乙醇3种物质,且3种物质在面包制作完成后损失较快。3种物质含量平方倒数与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初榨椰子油制作面包中葵酸、辛酸与苯乙醇在面包制作完成后快速损失,应在面包制作完成后及时密封储存以保存面包风味。(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刘格,刘海娇,秦梦圆,郝莉雨,朱书生[3](2019)在《茴香挥发物对叁七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七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叁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保健和滋补等功效。连作障碍制约叁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腐病是引起连作障碍主要原因之一,是叁七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叁七根腐病主要的防治措施依赖化学防治,容易造成农残超标和土壤污染,探索绿色安全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是有效的解决方法。茴香是具有广谱抗菌性的云南当地植物,本实验通过研究茴香挥发物对叁七主要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与抑菌作用相关的化学成分,为茴香作为叁七植物源杀菌剂控制叁七根腐病害提供指导。首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茴香茎、叶挥发物的抑菌活性,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茴香切段和研磨挥发物成分,再分析了挥发物中部分主要成分对叁七根腐病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 F-3、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 D-1和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RS006)的抑菌活性,最后通过毒力回归方程得到挥发物单体的EC50。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设浓度范围内,茴香的茎和叶对F.solani均表现出抑制活性,但抑制率较低,在2.0g/皿时,茎和叶的挥发物的抑制率分别为14.48%和15.24%;茴香茎对P.cactorum和C.destructans抑菌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在低浓度0.5g/皿时对P.cactorum和C.destructans的抑制率为-5.04%和-1.13%,即轻微促进病原菌生长;在2.0g/皿时茴香茎和叶挥发物对P.cactorum和C.destructans的抑制率较F.solani强,茎对P.cactorum和C.destructans的抑制率分别为66.14%和85.88%,叶对P.cactorum和C.destructans的抑制率分别为67.63%和79.13%。茴香茎叶挥发物不同浓度间差异显着,但茎和叶对叁种病原菌抑制作用均没有明显差异。经GC-MS分析,切段处理的茴香挥发物中主要是烯烃类和萜烯类物质,研磨处理的茴香挥发物中主要是酸类和醇类物质。试验进一步测定了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α-蒎烯(α-Pinene),γ-萜品烯(γ-Terpinene),罗勒烯(Ocimene),4-烯丙基苯甲醚(4-Allylanisole)和茴香醛(Anisic aldehyde)7种挥发物单体的抑菌活性,其中,4-烯丙基苯甲醚和茴香醛对叁七3种病原菌抑菌活性较强。4-烯丙基苯甲醚在浓度1200 ml/m~3时对F.solani和C.destructans的抑制率分别为48.59%和86.17%,在浓度240 ml/m3时对P.cactorum的抑制率为35.90%;茴香醛在1200 ml/m~3时对F.solani的抑制率为26.85%,在160 ml/m3时对P.cactorum和C.destructans的抑制率分别为50.82%和50.05%,并且在200 ml/m3~时对这两种菌的抑制率均为100%。4-烯丙基苯甲醚和茴香醛对F.solani、P.cactorum和C.destructans 3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1162.6 ml/m~3、265.7 ml/m~3、278.6 ml/m~3和11714.3 ml/m~3、160.7 ml/m~3、138.1 ml/m~3。综合茴香植物组织和挥发物单体抑菌活性可以得出,适当浓度的茴香挥发物可抑制叁七根腐病菌生长,从中筛选出的4-烯丙基苯甲醚和茴香醛对P.cactorum和C.destructans具有较强抑菌活性,茴香可作为防控叁七根腐病害的植物源杀菌剂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王茜,王成,任彬彬,张中霞,段敏杰[4](2019)在《福建柏游憩林内挥发物成分春季日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态顶空法,于2015年春季对福建柏林内挥发物进行采集并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福建柏林内共检测出170多种物质,鉴定出163种,另有9种物质未鉴定出;烷烃、烯烃、醇类、酮类物质较其他类物质时浓度高,是福建柏林内挥发物的主要成分;福建柏林中烯烃类化合物大部分是萜烯类,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温湿度等对植物挥发物的释放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6期)
王立艳,陈吉江,安骏,郭佳[5](2019)在《混合原料制取花椒油工艺优化及挥发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保鲜青花椒和干红花椒混合原料制取花椒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装置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麻味素含量测定和香气感官评价为依据,通过工艺优化确定料液质量比1∶3、混合花椒质量配比8∶2、油浸温度110℃、油浸时间15 min,花椒油中麻味素含量达到3.8~4.2 mg/g,感官评价综合得分为92。共鉴定出花椒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43种,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和柠檬烯,其中芳樟醇46.50%,柠檬烯21.45%。(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陈玮,张凯鸽,薛欢欢,姜一凡,王海滨[6](2019)在《北艾和辽东蒿抗蚜性及挥发物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鉴定北艾(Artemisia vulgaris L.)和辽东蒿(Artemisia verbenacea (Komar.) Kitagawa)对蚜虫的趋避和毒杀效果,并对其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旨在挖掘菊花近缘种属抗蚜性种质。本研究通过Y型嗅觉仪行为趋向测试和室内蚜虫接种鉴定试验检测北艾、辽东蒿对菊姬长管蚜的抗性,并利用有机提取和GC-MS对其挥发物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北艾和辽东蒿的挥发物对菊姬长管蚜表现出强烈的驱避性;室内蚜虫接种鉴定试验表明北艾和辽东蒿对菊姬长管蚜的繁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GC-MS分析发现,不同植物部位挥发物成分差异明显,叶中的特有成分明显多于茎和根,大多数共有成分在叶片中的含量较高;北艾和辽东蒿的叶和茎中存在桉树脑、叶绿醇、β-可巴烯、香豆素等抗虫成分,根中的主要成分是(Z)-3,7-二甲基-2,6-亚辛基-1-醇丙酸酯;北艾、辽东蒿对蚜虫具有明显的趋避和毒杀效果,且其叶和茎中含有大量抗虫挥发物成分,为抗蚜性种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马艳,史黎央,赵艺,徐华潮[7](2019)在《云斑天牛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反应结果显示:萜品烯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显着的引诱作用(P<0.05);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着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着的引诱作用(P<0.05);而蒎烯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着的驱避作用(P<0.01);α-萜品醇则对其雌成虫产生极显着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着的驱避作用(P<0.05)。研究结果说明:α-萜品醇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图4表1参25(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艳,史黎央,赵艺,徐华潮[8](2019)在《星天牛不同为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GC-EAD和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挖掘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有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为害状态[健康(CK)、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星天牛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GC-EAD反应结果表明:星天牛成虫对不同为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中的蒎烯、罗勒烯、对二乙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2-乙基己酯、2,6-二甲基萘以及正十六烷10种挥发物产生显着的触角电位反应,对其他挥发物无反应,其中蒎烯和罗勒烯的反应较强。嗅觉反应结果表明:蒎烯仅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着的引诱作用(P≤0.05),罗勒烯对星天牛雌雄虫产生极显着的引诱作用(P≤0.01);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星天牛雌虫产生显着的驱避作用(P≤0.05),对二乙苯仅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极着的驱避作用(P≤0.01),壬醛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着的驱避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罗勒烯对星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蒎烯和罗勒烯对星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对二乙苯和壬醛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葛宇[9](2019)在《油梨枝条和叶片不同发育期挥发物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枝条和叶片不同发育期挥发物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油梨枝条和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和相对含量。在嫩枝条中共检测到23种挥发物成分,比成熟枝条所检测到的挥发物成分多5种,其中有12种挥发物成分在枝条发育2个时期均有检测到。在嫩叶中,共检测到21种挥发物成分,比成熟叶所检测到的挥发物成分多2种,其中有10种挥发物成分在叶片发育2个时期均有检测到。随着枝条和叶片的成熟,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均显着增加,而芳香烃类化合物均显着减少。(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钱丽丽,章采东,李殿威,邱彦超,迟晓星[10](2019)在《基于挥发成分的大米蒸煮前后产地溯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护黑龙江大米原产地,开发大米产地溯源技术。以产自黑龙江不同地区的大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对大米蒸煮前后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进行产地溯源和品种鉴别。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优于主成分分析,利用电子鼻产地溯源技术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对黑龙江大米产地溯源是可行的。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分别构建查哈阳、建叁江和五常大米产地溯源模型,得到精米样品产地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70%、100%,而蒸煮后大米样品的产地正确判别率均为100%,说明大米经过蒸煮预处理,挥发性成分被充分释放,放大了电子鼻传感器感应信号,有效提高了电子鼻产地溯源判别率,为电子鼻产地溯源技术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挥发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初榨椰子油具有抗氧化、抗菌、易消化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其在烘焙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试验旨在通过对初榨椰子油所制作面包的挥发油成分变化情况的研究,对制作面包的存储提供科学支持。采用初榨椰子油制作面包,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所制作面包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初榨椰子油所制作面包含有葵酸、辛酸与苯乙醇3种物质,且3种物质在面包制作完成后损失较快。3种物质含量平方倒数与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初榨椰子油制作面包中葵酸、辛酸与苯乙醇在面包制作完成后快速损失,应在面包制作完成后及时密封储存以保存面包风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挥发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董菲,田玉红,张倩,郝文凤.沙姜水溶性挥发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9
[2].沈晓君,宋菲,王挥,李瑞,夏秋瑜.初榨椰子油制烘焙面包在存储过程中挥发成分的变化[J].食品工业.2019
[3].刘格,刘海娇,秦梦圆,郝莉雨,朱书生.茴香挥发物对叁七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王茜,王成,任彬彬,张中霞,段敏杰.福建柏游憩林内挥发物成分春季日变化规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5].王立艳,陈吉江,安骏,郭佳.混合原料制取花椒油工艺优化及挥发成分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6].刘陈玮,张凯鸽,薛欢欢,姜一凡,王海滨.北艾和辽东蒿抗蚜性及挥发物成分[J].生态学杂志.2019
[7].马艳,史黎央,赵艺,徐华潮.云斑天牛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8].马艳,史黎央,赵艺,徐华潮.星天牛不同为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GC-EAD和行为反应[J].应用昆虫学报.2019
[9].葛宇.油梨枝条和叶片不同发育期挥发物成分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9
[10].钱丽丽,章采东,李殿威,邱彦超,迟晓星.基于挥发成分的大米蒸煮前后产地溯源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