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和生态系统脆弱区,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目前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尤其是草地生态系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退化、鼠害、人为破坏和近地表气温升高等一系列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等因素的干扰。作为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长江黄河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水文效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高寒生态系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论文重点对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①研究区域的植被状况、不同状况下的生物量、土壤类型和气候状况等;②高寒生态系统退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③气温升高对近地表CO2浓度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④高寒生态系统净CO2交换通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⑤气温升高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一)、研究退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与高寒草甸下垫面土壤性质具有显著差异(方差分析,F>7.47,P<0.05)。未退化土壤有机质、铵氮和硝态氮氮含量均比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的大,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之间生物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F>4.63,P<0.05)。在整个生长期内,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均表现为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在同一生态系统不同退化程度之间,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其生物量又呈下降趋势。2.退化对高寒生态系统CO2和CH4通量影响显著。对于沼泽草甸,未退化CO2排放通量分别是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的1.08—1.69倍和1.41—4.43倍;CH4排放通量分别是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的1.09—3.5倍和2.5—11.27倍。退化越严重,CH4和CO2排放强度越低。对于高寒草甸,严重退化相对于未退化和中度退化表现出较高的CO2排放和较强的甲烷吸收。CO2排放通量分别是未退化和中度退化的1.05—78.5倍和1.04—6.28倍,对CH4的吸收通量分别是未退化和中度退化的6.6—21倍和1.1—5.25倍。退化越严重,CO2排放强度越大,甲烷吸收越强。3.气温、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是调控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二)、研究气温升高对高寒生态系统近地表CO2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沼泽草甸生态系统:1.近地表气温升高3—5℃和1—2℃的情况下,5cm土壤温度分别比自然状态下高出3.67℃和1.65℃;而5cm土壤水分比自然状态下分别降低2.1%和7.9%。同时,近地表气温越高,冻土的初期融化速度越快。2.整个观测期间,气温升高3—5℃和1—2℃的样点区近地表CO2浓度平均比自然状态下分别提高29.3ppm和9.8ppm。3.空气温度、5cm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是影响近地表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敏感性分析表明,CO2浓度变化对5cm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最为敏感。对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1.近地表气温平均升高4.76℃和2.00℃的情况下,5cm土壤温度平均比自然状态下分别提高2.44℃和1.36℃;而5cm土壤水分平均分别下降6.97%和2.68%。2.整个观测期间,气温平均升高4.76℃和2.00℃的样点区近地表CO2浓度平均比自然状态下分别提高34.78ppm和21.89ppm。3.空气温度、5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高寒草甸近地表CO2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敏感性分析表明,5cm土壤温度是CO2浓度变化最敏感因子。(三)、研究气温升高对高寒生态系统NEE及其碳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沼泽草甸生态系统:1.近地表气温升高对沼泽草甸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的影响显著。在植被生长季节,随着增温梯度的提高,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通量也逐渐增大。2.在实施增温措施的样点区,沼泽草甸生态系统每月的日平均净CO2交换通量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碳交换通量在7月底至8月初达到最低值。6月初至8月中旬,增温梯度在3-5℃的样点区和自然状态样点区沼泽草甸均表现为CO2吸收特征;而增温梯度在1-2℃的样点区在整个生长期均表现为CO2排放特征。3.在不同增温梯度处理样点和自然状态样点区,沼泽草甸净CO2交换通量均与5cm地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58。4.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生态系统是土壤碳汇。在气温升高梯度分别为3-5℃、1-2℃和自然状态样点区,沼泽草甸的年固碳率分别达到5044.77±4.02g·m-2·a-1、3242.4±1.70g·m-2·a-1和1836.6±4.02g·m-2·a-1。近地表气温升高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对沼泽草甸生态系统碳平衡起到正反馈作用;而且近地表气温越高,碳汇效应越强。对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1.近地表气温升高对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也产生显著影响。在植被生长季节,随着增温梯度的提高,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通量也逐渐增大。2.在实施增温措施的样点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CO2交换通量变化曲线的斜率随着增温梯度的提高而增大,说明近地表气温越高,生态系统呼吸强度也越大,高寒草甸土壤碳库中碳流失速度加快。3.在不同增温梯度处理样点和自然状态样点区,高寒草甸净CO2交换通量也均与5cm地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53。4.风火山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土壤碳弱汇。在气温升高梯度分别为3-5℃、1-2℃和自然状态样点区,其年固碳率分别达到898.67±2.38g·m-2·a-1、765.24±2.21g·m-2·a-1和543.80±1.99g·m-2·a-1。气温升高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使碳汇效应略有增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平衡起到正反馈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保的暴力》引发的对发展中国家环保与发展的思考[J]. 戏剧之家 2019(25)
- [2].浅析气候变暖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
- [3].植树造林技术探讨[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03)
- [4].关于我国开征二氧化碳税的思考[J]. 税务与经济 2009(05)
- [5].城市热岛效应热点问题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04)
- [6].气候变暖背景下秦岭地区≥10℃热量的时空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2)
- [7].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探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05)
- [8].开发水电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J]. 四川水力发电 2011(02)
- [9].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04)
- [10].冷库“氨改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J]. 冷藏技术 2016(02)
- [11].食品冷藏运输过程的LCCP评价[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1)
- [12].多时间尺度上研究中国近代气温变化规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9)
- [13].全球气候变暖对西沙、南沙海域珊瑚生长的潜在威胁[J]. 热带地理 2008(04)
- [14].热带气旋及其预测预警技术[J]. 海洋预报 2008(03)
- [15].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下的水旱灾害[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2(02)
- [16].标准碳金交易与碳热氧税制度研究[J]. 中国能源 2020(07)
- [17].气候变暖的第一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应对[J]. 生态经济 2012(03)
- [18].全球气候变暖对武汉作为鸟类迁徙“中转站”地位的威胁[J]. 四川动物 2008(02)
- [19].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的城市排水规划[J]. 低碳世界 2016(06)
- [20].森林旅游者的全球气候变暖认知及低碳出行意向[J]. 林业经济问题 2014(03)
- [21].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双赢的可行性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3)
- [22].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浅析今冬我国南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J]. 考试周刊 2008(08)
- [23].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全球气候变化”教学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18)
- [24].国际社会相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制度构建及实践[J]. 金融经济 2012(18)
- [25].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未来环境地质工作取向[J]. 国土资源情报 2009(07)
- [26].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11)
- [27].浅谈现代碳汇林业技术在生态安全中的科技支撑作用[J]. 河南林业科技 2016(04)
- [28].近50年全球气候变暖对珠江口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J]. 广东气象 2008(02)
- [29].云南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30].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J]. 中国工程科学 2008(11)
标签:全球气候变暖论文; 人类活动论文; 退化论文; 升高气温论文; 沼泽草甸论文; 高寒草甸论文; 碳通量论文;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论文; 碳平衡论文; 青藏高原论文; 风火山地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