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学•导•用”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初中语文“学•导•用”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邱银金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校推行“学•导•用”教学模式研究,笔者尝试从“目标导学、前置先学、释疑导学、运用活学”四个环节来构建初中语文“学•导•用”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导•用”;教学模式;研究;构建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福建省宁化县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适合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庆幸的是,“适合教育”课题的子课题之一——“学•导•用”教学模式研究在我校七年级全面铺开,笔者作为其实践者之一,感触颇深。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颠覆传统教学的创举,是一项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题研究,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个有益的探索。

我们现在推行的“学•导•用”教学模式研究,其中的“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是指师生在充分交流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启发;“用”是指教师给学生搭建实践操作的平台,及时矫正问题,强化训练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践行“学•导•用”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乃至整体的语文素养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教训,笔者就初中语文“学•导•用”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目标导学,促学生自我学习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融合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并结合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前,将教学目标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阅读导向,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例如,布置学生预习《丑小鸭》时,教师出示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2.核心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的原因。3.发展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学生要完成这些目标,首先要用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其次要把握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的原因,必须深入文本,挖掘其主题思想,还要结合安徒生的生平及经历,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自传色彩。

这样的目标导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较之以前笼统地布置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更有效果。

二、前置先学,促学生自我探究

除了目标导学,“学•导•用”教学模式中的“学”这个环节,还包括前置先学。何谓前置先学呢?就是教师课前要围绕教学目标预先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话平台,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明确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笔者认为,这比原来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程度较差的学生根本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优秀学生甚至会钻“牛角尖”,提出一些与课文关联不大的东西。前置先学不仅澄清了学生的思维误区,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促进了学生自我探究的意识。

例如《丑小鸭》前置先学的问题设计: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2.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3.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4.丑小鸭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第一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找出关键语句,进一步熟悉作品,理清作品的故事情节,并为学生复述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问题是要对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形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动物)描写,感受其蕴含的真善美、假恶丑的思想倾向。最后两个问题则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这样的前置先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但是更有利于挖掘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拓展学生探究问题的广度。

三、释疑导学,促学生自我发展

上文所述的目标导学、前置先学解决了“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学”这个环节,接下来最关键的是如何“导”、“导”什么。“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传授”,而是指师生充分交流、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启发”。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在“学”过程中的困惑,在与存在问题学生的对话中,理清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本,形成共识,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丑小鸭》时,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的分析存在疑惑,教师要结合文章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可笑的野鸭、和善的大雁、仁爱的农夫、可鄙的猫绅士与鸡太太、美丽的天鹅等形象。学生还对这篇童话的自传色彩不理解,“生活本身就是童话。”可引导学生认识丑小鸭就是安徒生自己一生坎坷境遇的写照。

这样的释疑导学,一方面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文学素养,而且还需要有对教材的高度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运用活学,促学生自我迁移

通过“学”和“导”这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虽然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但还没有形成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造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师还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即“学以致用”。

学完《丑小鸭》这篇课文后,教师布置学生做几道拓展迁移训练题:1.丑小鸭应不应该离开家呢?现实中的我们如果在家里受到了委屈,应不应该离家出走呢?2.想一想,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会对曾经欺负过他的那些人说什么呢?丑小鸭见到救过他的农夫会说些什么?3.你能把丑小鸭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吗?第一道题,对于丑小鸭来说,是身处逆境和实现理想的问题;可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如何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现实生活问题。要完成第二题,需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答全。第三题则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

这样的运用活学,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知识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与自身生活的紧密关系,感受到了运用学习成果探索和解决未知的快乐。

纵观这种基于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基本范式是“学•导•用”:从学生发展的层面看是“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运用”;从教师层面看是“提供学习氛围——引导促进学习——迁移训练发展”。其核心是“学生是教学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不仅要明确学习是学生自己知识构建的过程,自己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服务者,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发展为主题”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导•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学•导•用”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掀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它终将顺应时代的潮流,迸发出勃勃的生机。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邮政编码:365400

标签:;  ;  ;  

浅谈初中语文“学•导•用”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