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县各莫乡中心小学校624600
在藏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和听是语言的输入途径,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途径,不可偏废,要一同并举。但是口语交际教学没有作为语文考试的要求,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以来,立足藏区的学情,认真研究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正确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口语是语言产生的雏形,我们祖先从洪荒草昧的古代走来,他们在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在生产劳动中,彼此合作,有种内在信息要表达和传递给对方,开始是采用打手势等肢体语言交流,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语言器官逐渐发展成熟,逐步学会了发出声音传递信息,于是产生了口语。口语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入门关,书面语言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提炼而成,以文字的形式固定在纸张上传承文化的。学习语言必须学好口语,我们婴儿咿呀学语时,首先学会说话,然后才学认汉字,因为口语可以通过声音和人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用声音刺激大脑,形成深刻的记忆,通过练习可以形成一定发音技能和技巧。学习口语交际是符合语言的学习的自身规律的,这个过程是不可逾越的,口语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净化学生语感,有了语感,学生就可以凭借语感很直观、准确、迅速地判断语言的正误,特别在藏区,学生学习汉语如果仅凭语法知识判断语言的正误,学生感到非常困难,只要有了一定的语感,学生判断语言的正误十分轻松,大大提高了语言的学习效果。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喜欢简短快捷地交流思想,口语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快速、敏捷、清晰、流畅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是时代的发展的要求,随着近几年中外文化频繁交流,例如中俄青年文化交流,中法青年文化交流,我们的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国门,让世界文化走向中国,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是世界文化频繁交流的需要。
二、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驱动人们的潜在动力,积极主动探索未知事物,把心智最大限度投入感兴趣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超越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小学人人都能说话,时时刻刻离不开说话,在藏区学生要想把心中的思想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有时会出现倒汉话的现象,词不达意,语音含混不清。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克服说话的胆怯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说,激发说话的兴趣。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有着其它载体不具有的优势,它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使语言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入学生的大脑。口语课我播放了小学生辩论会现场现象,他们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妙语连珠,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还配有音乐,可谓声情并茂、图文并茂,深深感悟了学生,激发起他们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把他们置身于激情四射的语境中,兴趣盎然。
2.举行演讲赛。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不甘落后,鉴于此,我常常举行小规模的演讲赛。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积极主动地在赛前进行演练,对着镜子,录着音,仔细揣摩自己的肢体语言是否恰当,通过录音仔细揣摩读音是否准确,还要请小伙伴旁听,指出正误,兴趣浓烈。有的还请人用手机摄下视频,在班内或全校内评选十大“演讲家”,在校园宣传栏内和班内展示演讲的风采,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学生感到十分自豪,信心百倍,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的兴趣。
三、立足牧区实情,把口语教学落到实处
在农牧区学生汉语基础相对滞后,我们必须从基础入手,找准口语教学的切入点,把口语教学落到实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过好语音关。牧区学生平时交流几乎都是用本地话交流,这不利于学生口语的发展,语音发音不准,交流起来很困难,障碍重重。我在口语教学中,十分注重语音教学,拼音教学很重要,我在语音课堂教学时,把每个声韵母的发音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每个拼音字母发音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气流呼出方向,发音器官振动及强度,跟着反复朗读拼音,直到准确流利发音为止,拼音是学习语言的拐杖,只有扎实的拼音基础,才能形成流利清晰的口语表达。
2.导演课本剧。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活化、深化、强化课文内容,让课本的内容在学生的内心再次加工、再次产酿,在课文中角色再现出来,我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编好后,要反复揣摩课本人物思想、语言和内心活动。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身态语言展现人物的思想,学生喜欢在话剧中感悟课文内容,也相当投入,更好地把握了课本角色的心理、语言神态。我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学生事先准备好道具,为了把陶罐卑恭谦让和铁罐骄傲自满的性格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背诵课文有关句子,对着镜子演练,力争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3.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把话说清楚。问题是一把利器,它可以排除口语教学路上的障碍,农牧区更多的学生还不能把话说清楚,面对这种情况,我反复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完整表达意思,例如学生说“放牛去”,句子不完整,我一步一步问下去,谁放牛去?什么时候放牛去?在哪儿放牛去?放什么牛?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将答案用口语表达出来,有更多学生就会说“卓玛早上到草原上放牦牛去”,表达意思清晰,句子完整,消除了倒汉话。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