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研究

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招工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并存的矛盾现象,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没有达到均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它根源于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不足。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有着特殊的性质,即劳动力供给时效长,且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反应具有滞后性。当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转换的时候,就业结构转换要比产业结构转换得更迟。而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取决于产业类型、产业所在地区的发达程度及产业的产出、投资规模、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哪些因素对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发挥主要作用。其二,制度方面的原因,包括歧视制度的根深蒂固、培训机制的不成熟、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严重滞后的土地制度等,这些因素对城乡劳动力供求的影响已经有很多研究,本文试图结合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探求对这些因素的新认识。本文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做出了以下几点创新:1.将影响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2.对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问题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对诸多影响因素中主次关系的认识。3.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使得本文的理论依据有了实证支持。基于以上的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个部分依据党中央先后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分为五个要点,并按照前文的分析顺序排列这些要点。比如,以就业最大化促进社会和谐这个政策建议是基于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方针,并对应于本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分析部分。本文有很多不足之处,首要的不足是在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模型的实证研究部分,鉴于数据的统计指标在各年有差别,仅能截取连续三年的数据;在考虑是否进行格兰杰检验时,对滞后阶数的认识不够,导致滞后阶数的不同大大影响了结论,因此未做格兰杰检验。本文在制度因素分析部分使用的事实依据有些比较陈旧,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缺陷,有些新情况,由于找不到相应的统计数据支撑而不能在文章中得以呈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当前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 2.1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正处在转折期
  • 2.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
  • 2.1.2 城市新增劳动力需求
  • 2.1.3 长期和短期的劳动力供求总量
  • 2.2 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突出
  • 2.2.1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供求比重
  • 2.2.2 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供求比重
  • 2.2.3 不同文化技术的劳动力供求比重
  • 3 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模型
  • 3.1 指标选择与数据描述
  • 3.2 理论框架与估计方法
  • 3.2.1 理论框架
  • 3.2.2 估计方法
  • 3.3 实证分析结果
  • 3.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3.3.2 回归估计
  • 3.4 结论与启示
  • 4 影响劳动力供求的制度因素
  • 4.1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 4.1.1 歧视农民工的表现
  • 4.1.2 深究户籍制度改革
  • 4.2 城乡不平等的教育培训机制
  • 4.2.1 城乡之间教育经费差距
  • 4.2.2 培训机制的分析
  • 4.3 城乡巨大反差的社会保障制度
  • 4.4 严重滞后的农村土地制度
  • 5 政策建议
  • 5.1 以就业最大化促进社会和谐
  • 5.2 改革户籍制度
  • 5.3 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
  • 5.4 加大西北投资
  • 5.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