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科学判断人类社会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是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理论,以崇明岛域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岛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及生态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岛域生态足迹历史演变趋势,结合岛域总体规划,开展了崇明岛域生态承载力预测分析。结果如下:(一)采用航空遥感技术,针对崇明岛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状况,将岛域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五大类,从而开发建立了适合崇明岛的生态承载力模型。(二)建立了适合崇明岛域的生态足迹模型。结合崇明岛土地资源特点,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修正为:耕地、林地、水域、建成地、滩涂湿地、化石能源用地。考虑到滩涂湿地具有固碳和减轻温室效应的作用,因而将化石能源用地分为林地与滩涂湿地两部分。(三)对崇明岛域的土地产量因子进行了动态研究。根据崇明岛域历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的历年全球生物产量数据,并结合《Calculation Methodology for the NationalFootprint Accounts,2008 Edition》,对崇明岛域历年各类土地的产量因子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2001-2008年间,耕地的产量因子都介于1.58-1.74,林地介于0.98-3.96,水域介于13.70-44.71,滩涂湿地介于3.61-9.20。除2004年林地的产量因子为0.98外,其余都大于1,表明崇明岛域各类土地的生产力水平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四)对崇明岛域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全面核算分析。除了生物资源初级产品消费外,本研究通过以转化率方式折算,将生物资源二级消费产品全部纳入了生态足迹核算范围。结果表明:2008年崇明岛总生态足迹为573627.17 gha,人均生态足迹约为0.93gha/cap,其中主要以化石能源用地为主,占总量的61.23%,其次是耕地,占总量的28.77%。(五)崇明岛域生态足迹动态研究结果显示:①从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足迹总量来看,2001-2008年间崇明岛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2002年稍有下降。②从生态足迹结构来看,2001-2008年间崇明岛域耕地、林地和水域等比例成总体下降的趋势,化石能源用地比例呈总体增加的趋势。③从崇明岛单位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来看,崇明岛比上海地区、中国等其它地区都要低。④2001-2008年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都处于0.97 gha和1.13 gha之间,变化幅度不大。⑤崇明岛的生态系统表现为生态盈余,2001-2008年崇明岛生态盈余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中间稍有波动,2002年崇明岛的生态盈余达到了最高。⑥从生态系统安全性来看,崇明岛2001-2008年间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2年有些波动。2001-2005年崇明岛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介于0.5-0.8之间,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但从2006年开始,崇明岛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介于0.8-1.0之间,生态系统处于临界状态。(六)崇明岛域生态足迹预测研究结果显示:①随着《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实施,到2010年和2020年,岛域生态系统仍处于生态盈余状态。②2010年和2020年的生态足迹有所增长,分别比2008年增长0.03 gha和0.06 gha,生态足迹的构成比例仍然是以化石能源用地为主。③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2020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比2010年减少0.14 gha。④未来岛域生态系统安全性表现为临界状态,2020年的生态足迹压力指数达到了0.96。预测结果表明《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年)》存在局限性,将会导致岛域生态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建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整完善,以确保维持岛域生态平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2].湖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视角[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9)
- [4].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九江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5].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耕地资源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1)
- [6].基于废弃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模型二次拓展与运用[J]. 统计与决策 2017(15)
-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梨树县生态承载力分析[J]. 林业经济 2016(08)
- [8].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9].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0)
- [10].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04)
- [11].生态足迹模型下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12].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耕地资源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9)
- [13].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0)
- [14].城市水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0)
- [15].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06)
- [16].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系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6(11)
- [17].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11)
- [1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南州生态承载力研究[J]. 商 2013(10)
- [19].两种生态足迹模型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与比较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20].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评价[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8)
- [21].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4)
- [2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2)
- [23].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的初步探讨[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03)
- [24].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02)
- [25].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6].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测算[J]. 生态学报 2020(04)
- [27].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人口容量测算[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06)
- [2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 林业经济 2014(11)
- [29].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中不同参数选择的影响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6)
- [30].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济南市的应用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