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二战之后,香港的迅速发展令城市呈现一片繁华景象。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却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80年代末,污染达到高峰。面对严峻的环境状况,香港政府与民间逐渐加强交流,互动机制最终形成。在互动机制的推动下,到90年代末,香港的环境保护已取得长足发展。本文以互动机制为主线,通过对香港环保发展历程的论述,深入探讨了互动机制的产生背景、内涵以及其环保效应。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互动机制的产生背景。长期以来,香港政府实行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政府奉行“小政府”原则,客观上推动了“大社会”的形成。表现在环境保护方面,香港政府主要通过法制手段进行污染管治和宏观监控,实行有限的环境管理,形成了机构精简、依法管理等特色。由于这些特色基本遵循着“小政府”原则,意味着民间参与环境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香港环保事业由于政府的措施无力、民间普遍不响应而发展缓慢的现实,也促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机制的产生。 第二部分论述了互动机制的内涵。在社会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之前,香港的民间环保组织就发挥着监督作用,制衡政府和企业的非环保行为,协调政府与民间、企业与民众之间的环境利益。但由于此时民间环保力量尚未形成规模,互动机制尚处于萌芽状态。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终究离不开政府的强制管理。进入90年代,香港政府逐渐摒弃“重经济,轻环境”的发展策略,改而推行“严刑峻法”管治污染。同时,民众环保意识提高,社会环保呼声日益高涨,政府与民间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推动了全社会环保合力的形成。 第三部分论述了互动机制推动下香港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效。一方面污染被有效控制,环境素质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这些都为香港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明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