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供电局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能表检定装置使用年限到期,部分构件损坏,不能满足现场工作要求,需要对二台检定装置改造为一台合格的检定装置,来满足当前电能表检定之急用;现将本次即将报废的1台检定装置和往年已报废的一台检定装置变废为宝,改装为二台装表接电培训装置,来填补铜仁市局还没有装表接电培训装置的空缺。
关键词:检定装置;改造;变废为宝;装表接电培训装置
1检定装置改造的必要性
1.1使用年限到期使用频率高
现需要改造的2台电能表检定装置,其型号为:HY9353D-16,等级为0.05级,购置投运时间是2010年2月,至今已运行八年时间,达到了设备报废年限。
自从2015年以来,铜仁供电局采用了电能表的集中检定,业扩用表、厂站用表、负控终端、配变终端的检定工作都由市局计量中心完成,各(分)县局不再开展电能表的任何检定任务;近四年来,公变、专变终端的全覆盖;低压集抄的全覆盖,原来安装运行的感应式长寿命电能表和部分电子表不能满足集抄建设要求,需要轮换的电能表量大大增加。为此,铜仁供电局现有的电能表检定装置台数有限,费控电能表检定项目多,检定时间长,计量中心虽采取校验轮班工作制,每台校定设备每天都工作在12个小时以上,才能满足分县局各项目的用表需求,致使检定装置使用频率高,磨损加剧。
1.2部分构件损坏
电能表检定装置因使用频率高,且该装置挂表架上的塑料板设计较薄,强度不够、脉冲、通讯插针较细等原因,导致在压接时塑料板部分断裂、脉冲、通讯插针容易弯曲,不能正常运行(如图1)。
1.3检定装置生产厂家已升级换代
图1拟报废(残缺)的电能表检定装置图2改造后的装表接电培训装置
两台单相标准装置是2010年由贵州电网公司统一招标购置的两台电能表校表装置,制造厂家为深圳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型号的装置厂家已不再生产,无备品备件可替换。
计量中心通过7S管理的学习,消除浪费,实现精益化管理,成立技术项目小组,对淘汰的两台检定装置的部分零部件进行再利用,整合为一台,以解决电能表检定装置数量不足的问题。
2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改造方案
2.1选择合适的改造对象
通过申请上报,取得单位固定资产再利用(改造)批复后,首先,对2台拟报废(残缺)的检定装置性能测试和构件作总体评估;再次,选择1台相对完好的检定装置作为基准台,损坏较多的检定装置为配件提供台,并将用完的零部件保留,以后作为配件再利用。
2.2检定装置的组合改造
改造方案确定后,专业技术人员首先将检定装置基准台需要更换的部件进行拆除,安装到基准台,改造成为1台完整的检定装置。
2.3检定装置的性能鉴定
将2台拟报废的电能表标准装置,改造为一台完整、功能齐全的能满足电能表检定的标准装置,按照周期开展了检定,结论为合格,其配套用的功放、电源、标准表均完好,通过改造不会导致检定装置的技术指标不合格问题。改造完毕,计量中心对该标准装置依据《JJG597-2005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按照首次检定项目开展了检定,基本误差、功率稳定度、同名端钮间电位差、测量重复性等应检定的十七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检定规程要求。
3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废品利用
3.1废品的再利用改造
装表接电培训装置的改造:将本次需要报废的1台和已经报废的1台(图1),合计为2台,通过设计,通过测量,钢板与正平面的深度为11厘米,对装置四角钻孔,更好的固定装表板的位置,购置10厘米(标准板)的木工板,按照检定台平面内的长和宽进行切割,再根据钻孔尺寸对木工板钻孔,安装可以组成1套完整的装表接电培训装置如(图2)。
3.2改造后的检定装置和装表接电培训装置功能介绍
3.2.1通过改造后的电能表标准装置,可立即投入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减少了购置新设备需要的时间,即项目的立项、可研、审批、招投标、中标厂家的生产、现场安装、调式等),大概需要一年时间;一年时间用改造的装置可以校验电能表4.608万只(12月/年×20日/月×倒班8轮/日×24表位);可以让公用变压器和专用变压器或用户提前用上电能,每只电能表或终端平均按半年时间计算,每只表计按300度/月计算电量合计=46080只×6月×300度/月=8.29千万度电量;低压集抄改造覆盖率提升,每个抄表人员按1500户/月,可减少抄表人员30人到现场抄表,提高抄表准确率。
3.2.2改造后的装表接电培训装置比购置的装表接电培训装置,可操作面积为2170×1190毫米,可同时2人进行培训实操;操作高度为720-1910毫米;操作场景更能接近于现场、更能促进培训人员对安装接线正确性的掌握和提升安装工艺水平。
3.2.3变废为宝,对报废的装置进行再利用,减少了存放空间,避免影响环境的美观,同时,为国家节约了资源,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通过改造后的电能表标准装置,可立即投入生产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性;改造后的装表接电培训装置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同时,减少了存放空间和为国家节约了资源。
作者简介:
杨清河(1971-),男,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本科,贵州电网公司二级助理技能专家,先后主要从事变电运行、配网专职、线损专职、计量自动化等工作;2017年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彭越峰(1977-),男,助理工程师,技师,大专,从事计量自动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