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

论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

一、论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论文文献综述)

吕亚男[1](2021)在《荒野审美 ——人与自然的对话》文中提出

兰前燕[2](2021)在《苏轼作品的选编与教学研究 ——以统编本中学语文教科书为例》文中提出苏轼,一个不可多得的文艺全才,在中国文学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爱好者。作为一名预备教师,如何让苏轼走进当下中学生的世界,认识一个具有文学创造力和人格魅力的苏轼,给他们以文化的熏陶,精神的陶冶,是笔者尝试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本研究从教材选编和教学两方面对此展开探究。苏轼作品在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高地位,但在选编上尚有研讨的余地。从篇目来看,题材体裁尚欠缺,创作时间较集中;从编排来看,存在生平信息不详、文学常识缺乏、知识结构零散、学年分布不够合理、单元内体裁差异大、人文主题区分度小的问题。有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选用苏轼诗篇、增补文学常识、明确文体特点、优化单元组合的具体建议。以期给一线教师提供多角度的重组教材的思路,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为了了解当下的实际教学情况,本论文选取了部分苏轼亲情类作品、游记类作品、豪放词风类作品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发现在教学中苏轼作品存在缺乏有机的联系、文章主旨把握不准、辅助材料不够贴合、教学不够深入、苏轼形象意识建构较差等问题。最后,本研究在结合了选编的优化建议和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将苏轼部分作品生成了“美好亲情”、“豪放词风”、“山水游记”三个主题,并对三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究,以期解决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在选编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还原苏轼的立体形象,给当下中学生以参考和启发。

王鸿骞[3](2021)在《朝鲜诗人丁若镛后期诗歌研究》文中提出丁若镛(1762-1836)是朝鲜朝后期着名的诗人以及实学家、经学家,其一生的诗歌创作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其中后期诗歌题材与思想内容丰富,艺术水平也更高。丁若镛的诗学观念一直影响着其诗歌创作。其诗学观念包括诗歌的本质观、创作观、审美观以及功能观等四个部分的内容。从本质观上来看,丁若镛延承了《诗大序》中“诗言志”与陆机《文赋》中“诗缘情”的观念,认为“凡情志之动,必宣诸诗”。在诗歌创作上,丁若镛从诗人素质与诗歌技巧两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审美观上来看,丁若镛最推崇“沈郁顿挫”“渊永闲远”“苍劲奇崛”的诗歌风格,反对“凄酸幽咽”与蹈古模拟的诗风。最后,丁若镛还认为诗歌应该发挥一定的功用,即对个人的“自遣”功能、对社会的讽谏功能以及对主客观事物的记录功能。从思想内容看,丁若镛的后期诗歌既有忧国忧民的思绪,也有表达志向的歌唱;既有遇物感怀的悲情愁绪,也记录山水田园之乐的轻松之作。此外,丁若镛还将自己对于经义与佛教的研究与理解写入诗中,用诗歌表达义理与禅理。总之,丁若镛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极为丰富多彩的,诗人随性吟唱,写出了大量内容迥异的名篇佳作。在艺术上,丁若镛后期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善用各类典故。其次,其后期诗歌还呈现出“以文为诗”的散文化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叙事为主或以议论为主的长篇诗歌中。而从意象方面来看,丁若镛对“翁”“花”“雨”三个意象的使用最为频繁与精到,在构筑意境的同时还有丰富的内涵。最后,丁若镛后期的诗风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占主导的风格有三种,即“旷达恢廓”“平易淡泊”与“古拙沉郁”。其中“旷达恢廓”是其后期诗歌的主要风格。古代朝鲜与中国相隔一衣带水,长期处于中国文化的辐射与影响之下。丁若镛的后期诗歌创作就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丁若镛在融会贯通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观念、艺术手法、典故意象的基础上,还将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注入其中。总之,丁若镛后期诗歌与当时朝鲜朝所流行的科诗以及仿古模拟的诗歌大相径庭,在当时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而其后期诗歌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对外辐射的典型例证,对中朝乃至于整个东亚文化交流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郭紫莹[4](2020)在《2018年新诗期刊研究论文索引》文中提出*本索引收录2018年新诗期刊研究论文目录。*索引按月份分组,组内按篇名音序排列。*每个条目所列内容及格式为:篇名,作者,刊物名,期数,页码。*个别文章在发表时文字或标点不甚规范或有错误,但为了与发表时的原貌一致,不做修改。一月1.《"绘画美"诗论回望及近年来诗坛审丑化逆流批判——从"余秀华热"的白话新诗返祖病症说开去》,姬志海,《中外诗歌研究》,2018年第1期,第36—38页。

易菲[5](2020)在《影像里的摩登生活 ——探析近代上海都市时尚生活与时尚设计(1896-1949)》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将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上海作为研究起点,通过电影影像来透视近代的时尚生活与时尚设计,并以影像下的女明星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早期影像与时尚观念的关系、影像衍生的电影刊物对时尚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影像中女明星的时尚元素、时尚设计的演变历程,以及影像牵引的时尚潮流和时尚消费等问题。1896-1949年,上海电影经历了一个从植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摩登”观念通过欧美电影传入上海,营造出一个新的时尚文化。20世纪20-40年代是上海电影繁荣发展时期,致使电影明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论文通过近代上海影片等影像资料,呈现上海近代都市典型生活形态的“样本”,并运用学科交叉视角,解读近代设计的时尚观念,探析都市生活与时尚设计的发展特性,从中发现影像下的明星不仅是近代时尚娱乐的产物,也是上海时尚文化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她们留下的图像、影像和文字资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全新的都市时尚生活场景。而影像作为一种视角,还原了近代上海时尚生活,为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研究发现,电影与时尚设计、时尚文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影像下女明星的时尚设计来看,服装款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设计风格、穿着理念都带有明显的西方烙印;从影像下时尚潮流与时尚演变的构建来看,时尚文化对上海时尚工业和时尚消费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论文从影像下女明星的角度来解读近代上海时尚,不仅可以了解近代上海时尚文化的进程和都市时尚生活方式,更能深刻地反映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时尚价值观、消费体系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时尚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杨颖[6](2020)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论吴芳吉诗歌的时空观》文中认为在封建政体崩塌,儒学精神失落的时代,“守旧文人”吴芳吉如新文学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进行诗歌改革回应文学现代化的诉求。但不同于深受“进化论”线性时空影响的“五四”主流知识分子,以新代旧,全面从白话出发探索中国的现代表述形式。身处中国内部时空,遵行儒学典范,对“进化论”持保留态度的现代型保守主义知识分子吴芳吉,则在旧体诗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价值主体进行现代改革,并以其备受争议的代表作《婉容词》蜚声文坛。虽然新文化运动最后取得全面胜利,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饱受“文化断层”争议的今天,审视吴芳吉诗歌的时空观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于“进化论”线性发展的表现,毫无疑问,对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潮流中的应变与衰落有着重大意义。就此,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探讨吴芳吉诗歌的时空观,首先在绪论部分,本文将交待选题的原因与意义,概括选题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第一章,本文将从吴芳吉的生平际遇出发,探究其在学堂时期、军阀混战、“五四”新文化运动阶段,不同于“五四”主流知识分子人生旅程的时空认知与时空思维,追溯其诗歌时空表现的缘起。在第二章,本文将回到吴芳吉的诗歌文本,探讨在外在生存时空感知的影响下,其诗歌所潜含的“动荡乱世”,“转型视野”,“理想愿景”等时空形态,并从此时空视角观察吴芳吉在现代浪潮中的心理变化。在第三章,本文将从吴芳吉诗歌表现的“动荡乱世”、“转型视野”、“理想愿景”三个时空构型出发,解密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涵与生存心态,窥探吴芳吉在“进化”浪潮中的时代命运。最后,在结语部分,本文将指出其诗歌没有成为现代诗歌主流的原因,肯定吴芳吉在其独特时空观下的诗歌改革成果,并期望后之研究者深入挖掘吴芳吉在新旧交锋下独特的文学地位。

唐纯[7](2020)在《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诺瓦利斯(Novalis)作为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德国思想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他融合哲学与诗于一体形成独特的哲性诗学思想。诺瓦利斯的诗学是哲性诗学,他的哲学也是诗性哲学。诺瓦利斯是一个从哲学的角度入手对文学诗歌予以形而上剖析的诗人,他在富含美学气质的哲学思索中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哲性诗学观,故可名其诗学为哲性诗学。诺瓦利斯的诗是为人生的,它要解决人当下的生存困惑,把人从普遍的精神危机中拯救出来。当下人面临着自身的异化以及内心精神世界的空虚等问题,重读诺瓦利斯,既是对过往忽视、误解诺瓦利斯的一次纠正,也是对人们寻求有意义的人生的一种启发。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意在追溯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的形成背景与理论来源。诺瓦利斯生活的时代正值启蒙运动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成长于18世纪末期的诺瓦利斯深感资产阶级的发展、理性的推行带来了思想解放,也体会到技术文明、理性僵化下人生存状态的分裂与异化。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特别是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出现为诺瓦利斯诗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养分。这些都促使着诺瓦利斯“走向内心”,通过诗歌寻求浪漫化的世界与人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哲性诗学思想。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和阐释。首先从诺瓦利斯诗学思想中极具哲学与诗性特点的部分入手,“浪漫化”的诗、超逻辑的“思”以及“乡愁”叙事构成了他哲性诗学的显着特色;其次是对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中“走向内心”的阐释,诺瓦利斯强调的“走向内心”既包括向内看也包括向外看,是审视内心与审视自然的综合,缺一不可;最后是对他诗学思想中的超验意象的探析,包括夜与死亡、爱与宗教。诺瓦利斯对这两组超验意象的运用及对其中关系的阐释也深深地体现出他的哲性诗学思想。第三部分,探讨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的意义与局限。诺瓦利斯对当时社会绝对理性的统治进行了深刻反思,并试图去化解危机。他的诗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德国思想界引起了广泛讨论,而且对后世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哲学、文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诺瓦利斯是时代的拓荒者,也是花粉的播种者,尽管他的诸多思想最后只是流于空想,但总体而言,他的哲性诗学思想是对我们生存自觉的唤醒,启发我们努力去发现生命的最初源泉,从有限的现实世界中超脱出来,追求一种更高的生活和诗意的人生。

冯庆[8](2020)在《《论语言的起源》中的“自然” 兼论海德格尔对赫尔德的解释》文中提出在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中,"自然"概念扮演着重要的哲学角色。在1938年的讲座中,海德格尔对赫尔德关于人之通感自然本性的表述进行了发挥性的解释,使之构成海德格尔自己存在论哲学中的关键环节,并视其为通向Ereignis的路标之一。然而,一旦对赫尔德文本中的"自然"概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强烈的自然法与启蒙哲学传统的基因,由此引出的人之通感自然的学说实则是对柏拉图爱欲观的现代修正。海德格尔正是出于反柏拉图的立场而沿着赫尔德的路径走向其后期学说。

陈立伦[9](2020)在《克努特·汉姆生小说中的自然观念研究》文中认为挪威作家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1859年—1952年)作为19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学现代派的奠基人,其文学思想具有研究探讨的价值。本文通过研究《畜牧神》、《大地的成长》这两部最为代表性的作品,阐释汉姆生对于自然观念的新诠释。他文本中未经开拓的自然和未入世俗的人类之间的关系是永恒的焦点,强调的不是现代性与自然的冲突,而是一种新型的自然观:人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然的形态,但是实质上并不是自然的主宰。现代技术并不是自然的对立面,人类需要一片封闭的自然场域,那里有适合自然生活模式的人,自然和现代社会构成一种并列关系,耕种和狩猎等谋生手段是唯一派得上用场的行动。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介绍汉姆生的文学经历,并结合国内外评介状况阐释本文的研究意义。论文主体部分为三个主章节,第一章节主要是论述汉姆生自然观念产生的基础及特征;第二章的内容是透过汉姆生的现代书写风格进一步阐释其自然观念的具象含义;第三章是通过《畜牧神》、《大地的成长》两部小说的文本细读,论述汉姆生对于自然观的全新阐释,聚焦点是“原始精神”和“大地意识”这两个概念。结语部分笔者重申了论文主题:现代性与原始性,城市与自然,工业与农业,这三个参照组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文本中虽然涉及到冲突的一面,但实际上并不是汉姆生的着眼点,他最为关切的是人类生活形式的可能性,在现代社会与生活的冲击下仍然将自然作为栖息地,以原始自然的状态生活着。

赖俊威[10](2019)在《美的现代性:波德莱尔的诗化自然》文中提出法国文学家波德莱尔上承古典主义的模仿论和浪漫主义的生态论,下启象征主义的先河,将现代性意识定位于城市生活经验的瞬时感受,紧扣忧郁特质,通过"化丑为美"的手法创造出比现实更显真实的诗化自然,为现代城市经验重构出一套"诗—自然—城市"的美学范式,进而奠定了城市人与自然相互应和的审美观——一种具有美的现代性特征的自然观:从城市经验过渡到诗歌经验。

二、论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论文提纲范文)

(2)苏轼作品的选编与教学研究 ——以统编本中学语文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
        (一)苏轼作品的可研究性
        (二)苏轼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
        (三)苏轼作品对中学教学的影响
    二 研究综述
        (一)苏轼与苏轼作品的研究
        (二)苏轼作品教材选编研究
        (三)苏轼作品教学研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统编本苏轼作品的选编现状与建议
    第一节 统编本苏轼作品的篇目
        一 所选篇数位居第一
        二 体裁题材尚有欠缺
        三 创作阶段较集中
    第二节 苏轼作品的编排
        一 单篇要素分析
        二 单元组成分析
    第三节 苏轼作品的选编建议
        一 选用苏轼诗篇
        二 增补文学常识
        三 明确文体特点
        四 优化单元组合
第二章 统编本苏轼作品的教学案例评析
    第一节 亲情类教学案例探析
        一 教学目标不适宜
        二 情感和艺术手法教学的割裂
        三 缺乏单元意识
    第二节 豪放词风类教学案例评析
        一 就单篇论词风,孤例难证,说服力不强
        二 对比教学不够深入,学生未必能够理解
        三 前后篇目缺乏有机的联系,知识不能迁移
    第三节 游记类教学案例评析
        一 辅助材料不够贴合
        二 文章主旨把握不准
        三 苏轼形象构建意识欠缺
        四 文体意识较弱
第三章 统编本苏轼作品教学的探究
    第一节 美好亲情主题教学设计
        一 主题意义
        二 教学设计
    第二节 豪放词风主题教学设计
        一 主题意义
        二 教学设计
    第三节 山水游记主题教学设计
        一 主题意义
        二 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3)朝鲜诗人丁若镛后期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丁若镛生平、社会环境以及诗歌创作简介
    (一)丁若镛生平简介
    (二)丁若镛所处的社会背景概述
    (三)丁若镛后期诗歌创作简介
二、丁若镛的诗学观念
    (一)丁若镛的诗歌本质观
    (二)丁若镛的诗歌创作观
    (三)丁若镛的诗歌审美观
    (四)丁若镛的诗歌功能观
三、丁若镛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忧国忧民
    (二)表达志向
    (三)悟道明理
    (四)诉说悲愁
    (五)记录乐趣
四、丁若镛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善用典故
    (二)以文为诗
    (三)独具特色的意象
    (四)多样的诗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5)影像里的摩登生活 ——探析近代上海都市时尚生活与时尚设计(1896-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课题相关学术史综述
    三、研究相关概念
    四、研究路径与方法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新旧交织:影像里的时尚观念植入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中的时尚交织
        一、“摩登”观念的兴起
        二、“摩登”与“时尚”的嬗变
    第二节 国际化都市的时尚诉求
        一、洋时尚的本土化过程
        二、洋时尚的冲突与认同
    第三节 新旧交织中的时尚业态
        一、转型期下的时尚社交
        二、墨守成规的反对质疑
        三、蠢蠢欲动的时尚动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颠覆传统:影像派生的时尚文化传播
    第一节 电影刊物的时尚媒介传播
        一、争奇斗艳的时尚专刊
        二、丰富多彩的时尚图像
        三、人尽皆知的时尚传播
    第二节 欧美电影的时尚文化载入
        一、好莱坞时尚文化的传入
        二、中西交融的时尚价值观
    第三节 明星效应下的时尚思潮
        一、明星身份的认同
        二、时尚模仿的狂热
        三、明星制造的时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霓裳舞动:影像繁衍出的时尚元素创新
    第一节 服饰文化的转型演变
        一、繁花似锦:旗袍的黄金年代
        二、走向奢华:服装款式百变化
    第二节 妆容配饰的魅力吸引
        一、面目一新:潮流元素影响
        二、自我创新:华丽风格塑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性缤纷:影像潮流牵引的时尚主义
    第一节 时尚潮流的新发展
        一、广告:明星价值的体现
        二、国货:时尚工业的促进
    第二节 新女性身份的新定义
        一、自由空间的拓展
        二、都市生活的主导
    第三节 时尚消费的新模式
        一、全新的消费观
        二、充足的消费能力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1 :《上海画报(上海1933)》封面女郎一览表
    附录2 :1937年《时代电影(上海)》的《国货明星点将录》
    附录3 :图注
参考文献
参考影片
致谢

(6)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论吴芳吉诗歌的时空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的依据及意义
    二、学界研究概括
        (一)现代文学时空表现的研究综述
        (二)吴芳吉的研究动态
        1、吴芳吉的研究困境与价值发掘
        2、吴芳吉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吴芳吉诗歌时空表现的缘起
    第一节 学堂时期的世界感知
    第二节 留学失败,三经军阀混战的山河破碎
    第三节 五四新文化时空中的运命和选择
第二章 吴芳吉诗歌时空表现的形态
    第一节 动荡乱世:“不有轻死者,何以示后人?”
    第二节 转型视野:“无古无今,无增无损”
    第三节 理想愿景:“世界明知终大同,有如璞玉待磨砻”
第三章 吴芳吉诗歌时空表现的文化心态
    第一节 “坚守儒魂”:古今转变的前行
    第二节 “不激不随”:新旧存立的圆融
    第三节 “反求诸己”:儒学穷途的退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的形成背景与理论来源
    第一节 时代背景:对法国大革命及启蒙运动的反思
        一、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二、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和继承
    第二节 理论来源: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与继承
第二章 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哲学的或诗性的
        一、世界必须被浪漫化
        二、超逻辑的“思”
        三、永远在还乡
    第二节 “向内看”与“向外看”
        一、向内看:审视内心
        二、向外看:审视自然
    第三节 超验意象下诗性言说
        一、夜与死亡
        二、爱与宗教
第三章 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的意义与局限
    第一节 时代的拓荒者与花粉的播种者
        一、时代的拓荒者
        二、花粉的播种者
    第二节 流于空想的造梦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论语言的起源》中的“自然” 兼论海德格尔对赫尔德的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海德格尔对赫尔德的判断说起
二“通感”与“自然家政学”
三赫尔德与海德格尔的“洞穴”

(9)克努特·汉姆生小说中的自然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汉姆生的文学经历
    二 国内外对汉姆生的评介状况
    三 选题意义
第一章 自然观念谱系中的汉姆生
    第一节 “两希传统”下的自然观念发展
    第二节 汉姆生自然观念的生发基础及特征
第二章 汉姆生自然观念的具象书写
    第一节 自然的诗化处理
    第二节 写实塑造的自然
第三章 汉姆生自然观念的新诠释
    第一节 自然观念中的“原始精神”
    第二节 自然观念中的“大地意识”
        一 “大地意识”的表现形式——劳作
        二 “大地意识”与教育的交融
        三 “大地意识”与现代生活的冲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美的现代性:波德莱尔的诗化自然(论文提纲范文)

一、滥觞:诗的象征主义
二、“翻译”:自然的诗化
三、重塑:城市的经验
四、止境:美的现代性

四、论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 [1]荒野审美 ——人与自然的对话[D]. 吕亚男.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苏轼作品的选编与教学研究 ——以统编本中学语文教科书为例[D]. 兰前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朝鲜诗人丁若镛后期诗歌研究[D]. 王鸿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2018年新诗期刊研究论文索引[J]. 郭紫莹.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0(01)
  • [5]影像里的摩登生活 ——探析近代上海都市时尚生活与时尚设计(1896-1949)[D]. 易菲.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6]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论吴芳吉诗歌的时空观[D]. 杨颖.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诺瓦利斯哲性诗学思想研究[D]. 唐纯.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论语言的起源》中的“自然” 兼论海德格尔对赫尔德的解释[J]. 冯庆. 古典学研究, 2020(01)
  • [9]克努特·汉姆生小说中的自然观念研究[D]. 陈立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美的现代性:波德莱尔的诗化自然[J]. 赖俊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9(01)

标签:;  ;  ;  ;  ;  

论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