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形容词论文-李庆祥,李国磊

五感形容词论文-李庆祥,李国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感形容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语五感形容词,通感比喻,语义扩展,评价性意义

五感形容词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祥,李国磊[1](2012)在《日语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展中的通感比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日语五感形容词之间的通感比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展的实现依赖于五感隐喻、通感隐喻两种不同性质的比喻,通感比喻是其语义扩展中的一环。同时,通感比喻的成立,除了基于相似性的隐喻、邻近性的转喻之外,评价性意义的转化也应视为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以此可对通感比喻的类型进行合理划分。(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张晓琳[2](2011)在《关于中日五感形容词比喻表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感觉一般可分为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以相应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从而进行判断。对于某个感觉的刺激,不仅可以用其相应的感觉形容词表达,也有用其他感觉形容词来表达的情况。这被称为通感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柔和的味道”、“甜甜的声音”这样的表达方式。还有,人们用五感形容词评价一个对象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刺激属性,感觉到喜欢或讨厌,也有像“炽热的爱情”这样的心理感觉方面的转用。先行研究提出,触觉形容词修饰其他感觉的转用例最多,所以本文以中日触觉形容词为中心,进行比喻表达的研究。本文中,全面调查触觉形容词的使用例,收集大量比喻表达例句,明确中日触觉形容词比喻表达的差异,从而在使用五感形容词的时候,避免出现误用。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第1章,探讨先行研究之后,提出本文的出发点及研究目的。其次,第2章,详细探讨比喻中的隐喻。还有,讨论中日触觉形容词的范围和分类。然后,第3章,根据从触觉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形容词转用例句,从隐喻转用的视点分析中日触觉形容词,说明触觉和其他感觉之间产生的转用修饰关系的特征。第4章,中日触觉形容词不仅可以修饰五感,还可以用比喻的方式修饰心理感觉。从隐喻转用的视点分析大量例句,说明了从触觉到心理感觉转用修饰的特征。第5章,根据中日触觉形容词转用关系的考察结果,明确各个形容词的特征、中日触觉形容词比喻表达的异同和作用的原理,从而总结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结尾部分,为本文的结语和今后的课题。通过以上的研究,阐明了中日触觉形容词的比喻表达在转用上的异同。从两种语言中形容词的意义、褒贬色彩、以及意义的扩展过程来研究,能够明确两者之间有很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李国磊[3](2010)在《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张中的共感觉比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词汇由基本义衍伸出其他若干意义,从而具有多义性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多义性的产生往往过程复杂,其中比喻性衍伸常常被作为对象来研究。即在不脱离基本义的前提下,通过比喻性衍伸,来实现意义扩张。若基本义与衍伸义不存在混淆的可能,两者便可构成基本义与别义的关系。人作为认知的主体,通过推论、想象等手段来对外部世界进行着知性的探求。语言可以看作认知主体对外部世界做出的解释,并且相当一部分的概念体系是凭借根植于认知主体身体性与创造性的主观认知能力而构筑起来的。因此,以认知的视点可以从根本上对语义扩张现象做出较为清晰合理的解释。五感通常可分为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表示五感的词汇之间常发生转用现象,即所谓的共感觉比喻。目前为止,已对五感形容词的多义性、共感觉比喻进行了为数不少的先行研究,但无一例外是个别的、孤立的、割裂的,并且长期以来将共感觉比喻看作“比喻的一种”、“感觉间的意义转化”,共感觉比喻在五感词汇语义扩张中的作用一直被忽视着。基于此,本稿尝试以认知的视点,通过重点对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张中共感觉比喻的研究,来消除以往先行研究中的误区,以期对五感形容词的语义扩张机制做出合理解读。本论文的构成如下:第一章通过对先行研究的总结分析,明确使共感觉比喻成立的内因为隐喻和换喻。第二章中明确了五感形容词的构成,从意义论和统语论两个角度来分析感觉形容词与感情形容词的异同,并指出感觉形容词可表达感情意义是其意义扩张的结果。第叁章通过实证性的考察,对共感觉比喻体系进行了汀正和补充,并对共感性转用的方向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中因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张与共感觉比喻成立的内因皆集中在隐喻与换喻上,本论文将共感觉比喻置于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张过程中进行综合考察。研究表明,共感觉比喻作为词汇自身语义变化的原因之一,在语义扩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共感觉比喻与五感性比喻处于并列结构之中。类以直接共感性无法说明的共感觉比喻进行了合理分析。并根据与基本义在“快与不快”、“积极与消极”这两个基本评价意义上是否一致,将共感觉比喻分为直接共感觉比喻、感觉间非直接的共感觉比喻、惯用性共感觉比喻叁类,并对支撑它们的意义空间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对本论的总结及今后的课题进行了论述。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共感觉比喻作为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张过程中的一环不容忽视,并且基本义与别义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基于人们的认知原理而存在。本论通过对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张机制和规律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深化日语学习者对词汇语义扩张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0-03-01)

林芳慧[4](2009)在《比喻表达的中日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比喻已经有很多人从很多方面以很多的形式给予了研究。本稿把汉语和日语的五感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中日两言语比喻表达的对照研究。『广辞苑』把感觉分成八种,但是,本论文把感觉形容词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到目前为止,有关五感形容词比喻表达的研究几乎都以五感觉间的比喻表达作为中心。而且,中日对照的研究也非常少。五感形容词的比喻表达不仅仅是五感觉间的比喻,也包含了五感觉和五感觉以外的人、事物、事的性质和状态等的比喻表达(通感)。因此,本稿以此为创新点,全面地考察了五感觉间的比喻表达和通感的比喻表达,使它们的特征更明显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本稿,关于中日两言语的比喻表达,从隐喻的视点和比喻转换的视点,通过对照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中日两言语比喻表达的各种用例,使两言语比喻表达的差异更加清晰、明确。因此,本文结构如下:第1部分,简单介绍有关比喻的定义,比喻的构造,比喻的条件等比喻的知识,确立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动机和崭新点。第2部分,从隐喻的视点论述了五感觉形容词和五感觉范围以外的隐喻表达。第3部分,从比喻转换的视点论述了五感之间上产生的比喻表达也就是通感的比喻表达。最后介绍本文的总结和将来的课题。本文只是从隐喻的视点和比喻转换的视点,对中日两言语比喻表达进行对照研究。但是笔者认为,要对此问题做彻底研究必须从更多的视角入手,这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2)

尚榕[5](2007)在《关于汉日语中共感觉比喻表现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生活中,当想要较为具体地描绘某事物时,五感词语的运用是不可欠缺的。例如,“芳香的红色玫瑰”就比“玫瑰”更能传达给听者一种更具体的玫瑰形象吧。该句中的“芳香的”“红色”分别为嗅觉和视觉词汇。嗅觉,听觉和触觉,味觉,听觉合称为“五感”。五感词汇除了可以表达各自的感觉之外,还能表达其他感觉。例如日语中的「冷たい色」「甘い声」「明ゐい声」「苦い颜」等等。像这种五感词汇之间互相转用的现象叫作“共感觉比喻”。汉语中也有这种表现。例如“冷冷的表情”“甜甜的声音”“清淡的花香”等等。迄今为止,日本出现了有关这种现象的研究,然而那些研究都是针对广义范围的日语五感词汇进行的研究,按照词类分别进行的系统的研究却难以见到。汉语的五感形容词的研究更是没有。因此,本文以汉日语中的五感形容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例文进行比较对照来研究共感觉比喻这一语言现象。本文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研究范围,共感觉比喻的先行研究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二章首先在明确五感形容词定义的基础上,将五感形容词分为“触觉形容词”“味觉形容词”“嗅觉形容词”“视觉形容词”和“听觉形容词”等五类。然后,对汉日语中五感形容词的共感觉比喻表现分别进行考察。同时,对先行研究中的国广先生的共感觉转用体系图进行检验。第叁章总结和阐述今后的课题。通过该研究,调查掌握汉日语中的五感形容词的数量。对于先行研究中日语五感形容词共感觉比喻的方向性和体系,收集大量的例子进行考察验证。同时,对于迄今为止未研究过的五感形容词的共感觉比喻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并以此尝试作出汉语五感形容词的共感觉比喻体系图,与日语的体系图进行对比。总之,通过本研究将能比较系统全面地把握汉日语五感形容词的共感觉比喻表现。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05-01)

五感形容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的感觉一般可分为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以相应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从而进行判断。对于某个感觉的刺激,不仅可以用其相应的感觉形容词表达,也有用其他感觉形容词来表达的情况。这被称为通感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柔和的味道”、“甜甜的声音”这样的表达方式。还有,人们用五感形容词评价一个对象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刺激属性,感觉到喜欢或讨厌,也有像“炽热的爱情”这样的心理感觉方面的转用。先行研究提出,触觉形容词修饰其他感觉的转用例最多,所以本文以中日触觉形容词为中心,进行比喻表达的研究。本文中,全面调查触觉形容词的使用例,收集大量比喻表达例句,明确中日触觉形容词比喻表达的差异,从而在使用五感形容词的时候,避免出现误用。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第1章,探讨先行研究之后,提出本文的出发点及研究目的。其次,第2章,详细探讨比喻中的隐喻。还有,讨论中日触觉形容词的范围和分类。然后,第3章,根据从触觉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形容词转用例句,从隐喻转用的视点分析中日触觉形容词,说明触觉和其他感觉之间产生的转用修饰关系的特征。第4章,中日触觉形容词不仅可以修饰五感,还可以用比喻的方式修饰心理感觉。从隐喻转用的视点分析大量例句,说明了从触觉到心理感觉转用修饰的特征。第5章,根据中日触觉形容词转用关系的考察结果,明确各个形容词的特征、中日触觉形容词比喻表达的异同和作用的原理,从而总结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结尾部分,为本文的结语和今后的课题。通过以上的研究,阐明了中日触觉形容词的比喻表达在转用上的异同。从两种语言中形容词的意义、褒贬色彩、以及意义的扩展过程来研究,能够明确两者之间有很多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感形容词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庆祥,李国磊.日语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展中的通感比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

[2].张晓琳.关于中日五感形容词比喻表现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李国磊.五感形容词语义扩张中的共感觉比喻[D].中国海洋大学.2010

[4].林芳慧.比喻表达的中日对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尚榕.关于汉日语中共感觉比喻表现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标签:;  ;  ;  ;  

五感形容词论文-李庆祥,李国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