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海南省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论文摘要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区域水资源对旅游业的持续承载能力研究是当前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首次全面构建了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框架,提出了旅游水资源、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构造了常规趋势法和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方法。旅游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水资源总量中可被旅游业利用的水资源量。旅游水资源承载力是指以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包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旅游水资源所能够支撑的旅游活动规模,通常用可容纳的旅游者人数表示。常规趋势法是用旅游可供水量除以人均旅游用水标准,得出可承载的旅游者人数。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将旅游可供水量和旅游用水量转换成具有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海南省及各市县的实证研究结果如下:常规趋势法的计算结果表明:①海南省1998年到2008年旅游可供水量为4895.77万吨/年~20641.6万吨/年,占海南省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0.5%~1.23%;旅游水资源承载力为1791.69万人次~7261.41万人次;旅游水资源承载指数从1998年的0.47下降到2008年的0.28,处于完全承载状态。②2008年三亚、万宁、海口三市县旅游可供水量之和占到全省的65.13%;旅游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1930.39万人次、1742.97万人次、1199.11万人次,三者之和占到全省的66.15%,其他市县的相对较小,并且东部大于西部。2008年海南省各市县的旅游水资源承载指数介于0.05~0.77,各市县旅游水资源总体处于可承载状态,中部承载指数较小,西部较大。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方法计算结果表明:①海南省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从1998年的357285hm2增加到2008年的1536545hm2,旅游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从1998年的0.009 hm2增加到2008年的0.017 hm2,旅游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从1998年的0.12下降到2008年的0.07。说明旅游业对海南省水资源的利用水平逐年提升,但开发利用处于安全状态,旅游水资源还有较大的生态承载空间。②2008年海南省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排前三名的市县为三亚400112.97 hm2、海口337073.77 hm2、万宁261631.41 hm2,三者之和占全省的65.14%,其他14市县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占全省的比例较小。旅游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介于0.01~0.2,各市县旅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从保守的角度考虑,海南省1998年到2008年的旅游水资源承载力为1761.69万人次~7261.41万人次。两种研究方法均表明海南省旅游旺季出现在枯水期,而在丰水期,旅游人数相对较少。影响海南省及各市县旅游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南省水资源总量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旅游产业内和产业外提出了提高海南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相关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
  • 2.1.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
  • 2.1.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
  • 2.2 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研究现状
  • 2.3 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
  • 2.4 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 3 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分析
  • 3.1 理论分析
  • 3.1.1 旅游水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
  • 3.1.2 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内涵
  • 3.1.3 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内涵
  • 3.1.4 相关概念辨析
  • 3.2 理论依据
  • 3.2.1 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
  • 3.2.2 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
  • 3.3 理论原理
  • 3.4 计算方法与过程
  • 3.4.1 常规趋势法
  • 3.4.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方法
  • 3.4.3 数据来源及说明
  • 4 海南省旅游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海南省水资源概况
  • 4.2 海南省旅游水资源现状调查
  • 4.2.1 调查方法
  • 4.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
  • 5 海南省旅游水资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 5.1 常规趋势法计算与分析
  • 5.1.1 全省计算结果与分析
  • 5.1.2 各市县计算结果与分析
  • 5.1.3 各季节计算结果与分析
  • 5.2 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与分析
  • 5.2.1 海南省相关计算结果及分析
  • 5.2.2 各市县相关计算结果与分析
  • 5.3 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 5.3.1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 5.3.2 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劣比较
  • 6 结论与对策
  • 6.1 结论
  • 6.2 调控对策
  • 6.2.1 旅游业内部调控对策
  • 6.2.2 旅游业外部调控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玉溪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分析[J]. 水资源研究 2017(05)
    • [2].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测评[J]. 水资源研究 2010(02)
    •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营销界 2019(42)
    • [4].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评价及关键驱动因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3)
    • [5].基于复合模糊模型的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12)
    • [6].基于风险矩阵的多要素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0(01)
    • [7].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01)
    • [8].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分析及评价[J]. 江苏水利 2020(04)
    • [9].上海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J]. 绿色科技 2020(04)
    • [10].关于水资源承载力需要厘清的几点认识[J]. 中国水利 2020(11)
    • [11].联系熵方法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2].铁岭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8)
    • [13].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的布局特征与调控对策[J]. 中国水利 2020(19)
    • [14].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05)
    • [15].水资源承载力框架下的水温变异现状及生态效应研究[J]. 中国水利 2020(19)
    • [16].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时空特征分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1)
    • [17].临海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1)
    • [18].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分析与评价研究[J]. 人民珠江 2019(03)
    • [19].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总结与思考[J]. 智能城市 2019(03)
    • [20].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9(02)
    • [21].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关系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1)
    • [22].乐山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开发潜力研究[J]. 西部资源 2019(02)
    • [23].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5)
    • [24].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估[J]. 蚌埠学院学报 2019(02)
    • [25].湖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净水技术 2019(05)
    • [26].新疆各地州旅游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7)
    • [27].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水利发展研究 2019(09)
    • [28].贵州省水资源承载力预测与区域差异研究[J]. 地下水 2019(05)
    • [29].凉山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10)
    • [30].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探析:定义内涵与科学问题[J]. 水利学报 2017(12)

    标签:;  ;  ;  ;  ;  

    海南省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