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寻找离子电渗的最佳电场,以最大限度提高其渗透速率,减少副作用,并最终将离子电渗疗法应用于髌腱炎的治疗。观察离子电渗疗法对髌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在脉冲电场中加入一个自动控制的短路系统,使之成为复合电场(PSPDC),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测验它的电场冲击力、电流成分、以及去极化的能力。2.用完整的去毛鼠皮作为体外实验模型,以水杨酸钠作为渗透药物,比较复合电场、直流电场、1:1脉冲电场、12:1脉冲电场的促渗效率,从而筛选出能同时满足高效率和低副作用要求的脉冲电场作为离子电渗的理想电场。3.应用对照的方法,将18例(22膝)髌腱炎患者分配到对照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治疗组予以行药物电渗透结合口服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结果:1.复合电场输出电流以直流成分为主,去极化能力强,且在在不同脉冲ON/OFF比率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冲击比并比脉冲电场高的多,冲击能力很强。2.四种电场的渗透结果相比较表明它们对水杨酸钠透皮运输的促渗效果排序为:12:1复合电场>直流电场>12:1脉冲电场>1:1脉冲电场。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6.36%,治疗组为90.91%,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有效率,p<0.05,证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复合电场对皮肤的副作用低,去极化能力强,在不同的脉冲比率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冲击比,经皮渗透速率明显高于其它电场,可作为离子电渗的最佳电场。2.离子电渗疗法治疗髌腱炎,操作便捷,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且避免了手术治疗,为髌腱炎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化学电渗法中位移场可视化观测及气泡消除方法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03)
- [2].离子电渗给药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11)
- [3].试剂注入配合比对化学电渗法处治软黏土加固效应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04)
- [4].电渗法降低黏性土黏附力室内试验[J]. 林业工程学报 2020(04)
- [5].基于杭州软土的电渗迁移过程试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6].絮凝–逐级加压电渗法改良疏浚淤泥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S1)
- [7].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5(03)
- [8].离子电渗给药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05)
- [9].电渗泵的研究进展[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4)
- [10].不同电渗法降低填料含水量的方法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11].地基处理的电渗法及其进展[J]. 水运工程 2008(04)
- [12].低含水率盾构泥浆的真空-电渗联合泥水分离技术试验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01)
- [13].间歇通电模式影响电渗效果的试验[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4(08)
- [14].电渗过程中裂缝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4(09)
- [15].考虑电导率变化的电渗固结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4)
- [16].整体柱电渗泵的流量控制研究[J]. 分析化学 2010(06)
- [17].电渗法中排水固结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03)
- [18].复杂电渗泵系统的输液特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02)
- [19].电渗前后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3)
- [20].电渗法软基加固现场试验研究[J]. 中国港湾建设 2014(01)
- [21].应用于冷却系统的多孔介质电渗泵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11(02)
- [22].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基本参数室内试验研究[J]. 水运工程 2011(03)
- [23].微通道尺寸对开通道电渗泵性能的影响[J]. 微纳电子技术 2010(11)
- [24].电渗仪的研制及其典型试验[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06)
- [25].微通道交流电渗粒子收集位置的确定[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2)
- [26].交流电渗微泵流速影响因素的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08(07)
- [27].有限元模拟电渗固结简化方法[J]. 科技通报 2018(02)
- [28].湖相淤泥一维电渗试验与影响因素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5)
- [29].含易溶盐层状软黏土的电渗固结特性[J].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5)
- [30].外荷载变电压作用下软黏土电渗固结试验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