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雄黄及其复方制剂科安乳膏的抗癌机制研究

纳米雄黄及其复方制剂科安乳膏的抗癌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最具有民族传统的一种文化。中医药学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西药相比较,其发展还是显得非常滞后,不能与日益发展的人民要求相适应。虽然在民间广有使用,但是尚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也没有严格采用循证医学原则,而且机理不清,安全性得不到肯定;这些都将限制中药研究和发展,无法适应临床应用的要求,更难走向国际医药主流市场。雄黄(Realgar),为中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的中成药,在25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主要成分为硫化砷(As2S2),用于解毒杀虫,燥湿,去痰,截疟等。几千年来,雄黄一直被用做一种药物或药方中的成分来治疗各种疾病,并且由于它显著的抗癌效应而在近些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治疗顽固性或复发性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方面疗效显著。直到现在,这种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集中在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法上,但是,雄黄在水中溶解度低,使得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低,并且也难以被进一步研究和用于临床治疗,另外,砷化物毒性较大,尤其在长期应用中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果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的话,雄黄更是会引起严重的肝损伤。但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和保持治疗效果,医生不得不每天通过静脉注射给病人用药,长此以往,会给病人机体带来严重的毒性效应。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先进的药物输送系统来尽量减小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提高费用效益,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能通过更优化的途径来巩固和保持药物的治疗效果。雄黄和砒霜(三氧化二砷)作为药物,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但是雄黄的毒性却小的多。但是它在水中低溶解度和低生物利用度却使得它难以被研究和用于临床治疗。经过纳米化处理之后,传统的中药材料的药效得到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国外Sharma等人将多聚纳米粒子用于药物输送,发现紫杉醇纳米粒子与普通紫杉醇相比,在体内的抗癌活性显著提高,用药后,肿瘤体积缩小,生物体的存活时间延长。国内Ying Deng在体外检测了四种剂量相同但直径从100-500纳米不等的雄黄粒子悬浮液对于脐静脉上皮细胞ECV-304的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直径小于150纳米的雄黄粒子在抑制血管发生,肿瘤形成方面毒性更小,效果更好。此外,药代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雄黄纳米粒子在最大浓度,峰值时间,半衰期以及生物利用度上比传统雄黄药物更具优越性。透皮给药(TDD)是一种通过皮肤的药物吸收系统,药物通过表皮外的角质层进入皮肤,在皮肤种扩散,最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途径通过毛细血管进入提循环。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时候,药物就会作用于相应的器官或者疾病组织。与传统的注射或者口服给药方式相比,透皮给药方式有诸多优点,比如能提供一个稳定的血浆药物浓度,减少对机体的副作用,减少给药次数,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避免药物的首过代谢效应以及口服带来的低生物利用度。因此,TDD是病人更完美的选择。基于寻求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癌药物,对传统中药的剂型加以改进,并且探寻其抗癌机理的基本理念,作者选取一味传统的矿物质药雄黄,同时以安庆消瘤散传统剂型为基础,运用透皮给药技术,来研究其抗癌作用效果、机制,同时开发出新的抗癌制剂科安乳膏,并做出了安全性评价。将先进的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引入中药研究,对于作用机理的阐述、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研究等都会起到大大提速作用,会为中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 1.2 现代中药研究技术
  • 1.2.1 基因技术
  • 1.2.2 蛋白组学技术
  • 1.2.3 代谢组学技术
  • 1.2.4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
  • 1.2.5 纳米技术
  • 1.2.6 信息技术
  • 1.3 透皮给药技术
  • 1.3.1 化学增强剂
  • 1.3.2 电离子渗透法
  • 1.3.3 电穿孔
  • 1.3.4 声学方法
  • 1.3.5 微针技术
  • 1.3.6 其他途径
  • 第二章 雄黄及其复方的研究进展
  • 2.1 治疗研究
  • 2.1.1 治疗血液系统肿瘤
  • 2.1.2 治疗实体瘤
  • 2.1.3 其他疾病
  • 2.2 抗癌作用机制
  • 2.2.1 诱导凋亡
  • 2.2.2 促进肿瘤细胞分化
  • 2.2.3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2.2.4 抑制血管生成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试剂
  • 3.2.2 纳米雄黄及其复方制剂的制备
  • 3.2.3 实验动物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培养
  • 3.3.2 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 3.3.3 GFP-LC3荧光点状聚集分析
  • 3.3.4 体外透皮实验
  • 3.3.5 体内抗肿瘤实验
  • 3.3.6 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和VEGF水平测定
  • 3.3.7 血药动力学和药物组织内分布分析
  • 3.3.8 科安乳膏活性成分提取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 3.3.9 药物毒副作用分析
  • 3.3.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四章 结果和分析
  • 4.1 纳米雄黄及其复方制剂表征
  • 4.2 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实验结果
  • 4.3 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 4.4 GFP-LC3荧光点状聚集分析
  • 4.5 体外透皮效果分析
  • 4.6 体内抗癌效果分析
  • 4.6.1 雄黄不同给药方式抗癌作用分析
  • 4.6.2 科安乳膏不同剂型抗癌效果比较
  • 4.6.2.1 不同剂型比较和最适剂量研究
  • 4.6.2.2 各种剂型治疗后动物体重变化
  • 4.6.2.3 不同给药部位比较
  • 4.7 血管生成抑制
  • 4.7.1 雄黄对血管生成抑制
  • 4.7.2 科安乳膏对血管生成抑制
  • 4.8 血药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分析
  • 4.8.1 雄黄血药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分析
  • 4.8.2 科安乳膏血药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分析
  • 4.9 科安乳膏活性成分提取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 4.10 毒副作用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纳米雄黄抗肿瘤的药理毒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05)
    • [2].纳米雄黄中西医抗肿瘤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9(02)
    • [3].纯化纳米雄黄制备方法探讨[J]. 中南药学 2014(03)
    • [4].纳米雄黄抗肿瘤研究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1)
    • [5].纳米雄黄的药理活性及毒性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18(05)
    • [6].纳米雄黄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的体外作用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7(12)
    • [7].纳米雄黄的粒度分析方法[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9(01)
    • [8].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大鼠口服纳米雄黄后体内砷形态分析[J]. 中草药 2018(22)
    • [9].纳米雄黄在小鼠体内的蓄积毒性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6(02)
    • [10].纳米雄黄外用治疗癌性溃疡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18(03)
    • [11].纳米雄黄酸水飞品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20)
    • [12].纳米雄黄协同顺铂对人肺癌A_(549)细胞b-FGF、MMP-9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03)
    • [13].纳米雄黄对大鼠血液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6(04)
    • [14].雄黄类抗癌制剂的专利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3)
    • [15].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特性检测和体外抗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3)
    • [16].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人宫颈癌细胞RCAS1表达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06)
    • [17].纳米雄黄影响MRL/lpr小鼠B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初步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3(12)
    • [18].纳米雄黄混悬液对卵巢癌SKOV3细胞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机制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25)
    • [19].纳米雄黄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23)
    • [20].纳米雄黄干预TWEAK-NF-κB信号通路下调MRL/IPr小鼠肾脏趋化因子表达的机理[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9)
    • [21].纳米雄黄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p53、Bcl-2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J]. 河北中医 2014(01)
    • [22].纳米雄黄与脂质体仿生膜的相互作用研究[J].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9(09)
    • [23].纳米雄黄研究概述[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2(02)
    • [24].纳米雄黄炮制方法的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22)
    • [25].固体分散体技术对纳米雄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的影响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17)
    • [26].纳米雄黄粒度测定的扫描电镜法和激光光散射法[J]. 中国新药杂志 2009(02)
    • [27].纳米雄黄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10)
    • [28].纳米雄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09(05)
    • [29].纳米雄黄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7(03)
    • [30].纳米雄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体内外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5(03)

    标签:;  ;  ;  ;  ;  ;  

    纳米雄黄及其复方制剂科安乳膏的抗癌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