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上逆论文-吴浚廷

胃气上逆论文-吴浚廷

导读:本文包含了胃气上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仲景,胃气上逆证,病机,治疗

胃气上逆论文文献综述

吴浚廷[1](2017)在《仲景辨治胃气上逆证思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胃气上逆证是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的生理功能失常。临床上可见症状包括呕吐、呃逆、喛气、吐酸、吐蛔、恶心欲吐、干呕。胃气上逆证出现的症状临床发生率很高,外感、内伤、饮食、情志及虫积等因素都会造成上述症状,而表现为疾病的主证或者兼夹证。形成胃气上逆证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临床中常与他病兼夹,不易攻克。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胃气上逆证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目的: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的条文进行整理,选取出含有胃气上逆证的证候及相应的治法方药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探讨仲景对胃气上逆证辨治的思路。方法:以《伤寒论讲义》[1]、《金匮要略讲义》[2]为资料来源,选取症状出现呕吐、喛气、呃逆的条文,按八纲辨证进行证型分类,从八法进行治则归类,根据证候表现对仲景用药进行统计,并对仲景的辨治思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分析条文后选出《伤寒论讲义》胃气上逆证条文38条(呕吐35条,呃逆3条),《金匮要略讲义》胃气上逆证条文33条(呕吐30条,呃逆3条)。从八纲辨证,将胃气上逆证的辨证分为寒、热两大类,再以表、里、虚、实进行细分,有表实寒证、表虚寒证、里实寒证、里虚寒证、里实热证、里虚热证六种。治则归类为汗、下、吐、和、温、清、补七法,汗法有调和营卫、解表化饮;下法有峻下逐水、泻热去实;吐法有涌吐宿食;和法有和解少阳、辛开苦降、清上温下;温法有温中降逆、温补少阴、温肝降逆;清法有清胃降逆、清胸降逆;补法有补气降逆、温阳降逆、滋阴降逆。结论:仲景认为胃气上逆证的病因包括外感、内伤、饮食、情志、虫积及误治,病机为胃气上逆,证型以里实寒证为主,治则以温补脾阳和通降胃气为主,治法以温法、和法为主,方剂以温里剂为主,其中吴茱萸汤、四逆汤、小半夏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居多,药物最主要选用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仲景对胃气上逆证的辨治思路与处方用药的法则,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进行病因分析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不可遗漏如痈脓、虫积、情志等因素,辨证时可以优先考虑因寒致胃气上逆证,从常见证型开始进行排除,治法用药亦可先考虑温法、和法及小半夏汤、四逆汤类、五苓散、吴茱萸汤、小柴胡汤等方剂,温补脾气首选人参、大枣、炙甘草,温通胃气首选半夏、生姜等,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01)

苗子庆,苗卫萍[2](2015)在《胃气上逆致呃逆 承浆、内关苦立消》一文中研究指出呃逆,又称膈肌痉挛,是指自觉胸膈气逆、喉间呃声不断、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也会发生呃逆,多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治而愈,多为正常生理所致。若呃声不断、不能自主者,则为病态。重者可间歇性发病,或昼夜不停,迁延数月不愈。发病多为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5-09-04)

田茸,段永强,王忆勤,朱立鸣[3](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脾虚型胃气上逆病证用药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脾虚型胃气上逆病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3),收集、整理治疗脾虚型噎嗝、呃逆、嗳气、干呕、呕吐、反胃的方剂,录入系统并利用熵方法与apriori算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 452首方剂、934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药物有45味;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组方规律得出: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29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20),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34个药物组合(支持度个数≤20),及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个数≤20,置信度≤0.9;基于熵方法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得出: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24对,以及24个候选新处方;以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进行方剂匹配,相似度阈值为0.5,得出12首匹配方剂。结论:治疗脾虚型胃气上逆病证组方多以健脾益气为主,和胃降逆为辅,体现了异病同治的辨治理念。(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4年15期)

夏晨[4](2011)在《盛灿若针灸治疗胃病胃气上逆证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胃病胃气上逆证为各种胃病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嗳气、呃逆、噎膈、呕吐等病证。盛灿若老师认为,其病机除胃病外,和脾最为密切,还涉及其它脏腑病变。针灸以和胃降逆、运脾升清为大法,以中脘、足叁里、叁阴交为主穴,同时兼以辨证施穴。(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1年06期)

范平,陈革妃[5](2011)在《温胆汤治疗慢性咳嗽胃气上逆证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慢性咳嗽胃气上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咳嗽胃气上逆证患者采用口服温胆汤治疗,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分服,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30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温胆汤治疗慢性咳嗽胃气上逆证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1年03期)

高秀丽[6](2007)在《宣降肺气治疗胃气上逆》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根据“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以及“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降则周身之气皆降”的理论,用本法治疗胃气上逆,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呃逆王某,男,39岁,2002年5月6日初诊,呃逆时轻时重半年余,曾服用丁香柿蒂汤,旋复代赭汤,理中丸,麦门冬汤均无良效。诊(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07年07期)

林上助[7](2005)在《《伤寒论》胃气上逆辨治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伤寒论》中胃气上逆的辨治规律进行探讨,从病因和治疗两方面进行归纳,阐述了《伤寒论》对胃气上逆的辨治规律,将辨治归纳为:因于表邪汗而解之、腑气壅滞通而降之、水饮内停涤化水饮、寒热错杂寒温并用、因于郁热清而解之、因于里寒温而调之、胃虚痰阻和胃化痰、实邪在上引而越之、谨守病机随症化裁九方面。(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05年05期)

葛淑芬[8](2003)在《旋复代赭汤治疗胃气上逆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近 1 2年来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呃逆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中男 2 6例 ,女 1 4例 ,年龄 1 6~ 79岁 ,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恶心 5例 ,呕吐 2 0例 ,呃逆1 5例。胆囊炎胆石(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03年12期)

陈震萍[9](2003)在《《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胃气上逆证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寒论》一书精深宏博 ,对胃气上逆证亦有颇为精要的论述 ,指导着后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胃为水谷之海 ,主受纳 ,宜和降 ,否则必致病 ,临床表现为呕、吐、呃逆、噫气等症。这些症状为临床所常见 ,虽然总的病机都是胃气上逆 ,但不加以具体辨析 ,一概而论 ,(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03年09期)

王德山,柴继严,单德红,王宏,阎醒予[10](2003)在《胃气上逆病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实验性呕吐状态下家猫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 ,为中医学“胃气上逆”病机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由化疗药物所诱发呕吐猫的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脑组织中 5 -HT及 5 -HI AA含量改变。实验中发现 ,DDP后呕吐反应明显 ,猫的血、脑脊液、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 5 -HT、5 -HI A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 ,可以认为中医学所论及的“胃气上逆”的现代医学病理学改变之一 ,是血、脑脊液中 5 -HT、5 -HIAA的浓度 ,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 5 -HT、5 -HIAA的含量明显升高有着密切关系。结果 :观察到因化疗药诱发呕吐的猫 ,其血清、胃肠及脑组织中 5 -HT及 5 -HI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胃气上逆的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 ,与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中枢神经组织中 5 -HT及 5 -HIAA过量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3年02期)

胃气上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是指自觉胸膈气逆、喉间呃声不断、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也会发生呃逆,多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治而愈,多为正常生理所致。若呃声不断、不能自主者,则为病态。重者可间歇性发病,或昼夜不停,迁延数月不愈。发病多为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气上逆论文参考文献

[1].吴浚廷.仲景辨治胃气上逆证思路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2].苗子庆,苗卫萍.胃气上逆致呃逆承浆、内关苦立消[N].中国中医药报.2015

[3].田茸,段永强,王忆勤,朱立鸣.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脾虚型胃气上逆病证用药规律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

[4].夏晨.盛灿若针灸治疗胃病胃气上逆证经验[J].四川中医.2011

[5].范平,陈革妃.温胆汤治疗慢性咳嗽胃气上逆证30例[J].河南中医.2011

[6].高秀丽.宣降肺气治疗胃气上逆[J].吉林中医药.2007

[7].林上助.《伤寒论》胃气上逆辨治规律探讨[J].四川中医.2005

[8].葛淑芬.旋复代赭汤治疗胃气上逆证[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

[9].陈震萍.《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胃气上逆证之我见[J].陕西中医.2003

[10].王德山,柴继严,单德红,王宏,阎醒予.胃气上逆病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

标签:;  ;  ;  ;  

胃气上逆论文-吴浚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