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季风边缘位置的变动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中国夏季风边缘位置的变动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论文摘要

利用中国北方1961-19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高度场,风场,垂直速度资料,根据桑斯威特公式计算了水分需要量和湿润度指数,并定义湿润指数-10线为季风边缘界线,确定了季风边缘的位置,并据此定义了季风边缘指数(SMBI)。然后用合成分析研究了SMBI的变化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以及SMBI的变化与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1) 中国北方SMBI具有比较清楚的年际变化。中国北方SMBI的年代际变化具有大约15年左右的周期,在39年间有三个明显的年代际振荡时段,其中强的阶段为1961-1965年、1975-1980年和1984-1996年;弱的阶段为1966-1974年、1981-1983年和1997-1999年。华北和东北地区SMBI也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中国北方地区以及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季风边缘位置具有比较一致的年代际变化。 (2) 中国北方各区SMBI与各自区域夏季降水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中国北方各区SMBI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高相关区均位于34°N以北的北方地区。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当北方SMBI偏高(低)值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正(负)距平,南方地区为负(正)距平。 (3) 东亚大气环流影响我国夏季风边缘位置的可能物理过程是:当SMBI强度偏强(弱)时,东亚大陆高纬度地区中、低层高度场出现正(负)距平,有利于异常长波脊经过和维持,中纬度地区中、低层高度场出现负(正)距平,相应的东亚大槽加深(浅)且位置偏东(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仅位置偏北(南)偏西(东)而且强度偏强(弱),而阿留申低压则有所减弱(加强),同时,我国东部地区对流层高层和低层的辐合(辐散)和辐散(辐合)也得到加强,致使偏南(北)距平气流在我国东部地区汇集北上(南下),热带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季风边缘位置偏北(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季风进退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简介
  • 2.2 方法简介
  • 第三章 夏季风边缘位置的确定及其变化特征
  • 3.1 夏季风边缘位置的确定
  • 3.2 中国北方各区SMBI的变化特征
  • 3.2.1 中国北方SMBI的变化特征
  • 3.2.2 华北和东北地区SMBI的变化特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北方SMBI的时间变化与夏季降水的关系
  • 4.1 中国北方各区夏季降水的时间变化
  • 4.2 中国北方SMBI年际变化与夏季降水的关系
  • 4.3 中国北方SMBI年代际变化与夏季降水的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与中国北方SMBI时间变化相关联的大气环流异常
  • 5.1 与中国北方SMBI的年际变化相关联的大气环流异常
  • 5.2 与中国北方SMBI年代际变化相关联的大气环流异常
  • 5.2.1 东亚850hpa高度场、500hpa高度场、200hpa高度场距平合成分析
  • 5.2.2 大气环流场距平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6.2 本文特色与创新
  • 6.3 研究内容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原夏季风对中国夏季极端降水的影响研究[J]. 高原气象 2018(01)
    • [2].高原夏季风强弱和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05)
    • [3].基于可预测模态分析技术的亚澳夏季风统计—动力季节预测模型及其回报技巧评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4)
    • [4].黄土高原地区1766—1950年雨季开始时间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J]. 地球环境学报 2014(06)
    • [5].立夏的本领[J]. 少儿科技 2017(05)
    • [6].永远的牧歌[J]. 泉州文学 2009(06)
    • [7].长江源区夏季径流量变化及其与高原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10)
    • [8].亚非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协同作用[J].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1)
    • [9].江淮梅雨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变异的关系[J]. 气象科学 2020(02)
    • [10].亚非夏季风系统的气候特征及其长期变率研究综述[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6)
    • [11].“锦绣四川·好戏连台”——多彩四川夏季风演出季即将启动[J]. 四川戏剧 2017(07)
    • [12].高原热力作用对高原夏季风爆发的指示意义[J]. 高原气象 2016(02)
    • [13].没有学术支撑,难言商业成功——夏季风访谈[J]. 画刊 2016(06)
    • [14].青藏高原夏季风对长江中下游气候的影响及与南亚高压的联系[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02)
    • [15].1951—2009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位置的地域特征[J]. 中国沙漠 2013(05)
    • [16].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8)
    • [17].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J]. 高原气象 2008(S1)
    • [18].地表反照率与高原夏季风爆发关系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06)
    • [19].夏季风:保持在场发声,拓展市场内循环[J]. 艺术市场 2020(09)
    • [20].别样的夏季风潮[J]. 中外鞋业 2019(08)
    • [21].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定义[J]. 气象学报 2017(02)
    • [22].高原夏季风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15(06)
    • [23].孟加拉湾春季海温增暖对其夏季风爆发的影响[J]. 海洋科学进展 2013(04)
    • [24].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2(04)
    • [25].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12(04)
    • [26].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与中国汛期开始时间[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8)
    • [27].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 [28].高原夏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04)
    • [29].南亚和东亚热带夏季风分界域变化[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05)
    • [30].亚非夏季风及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标签:;  ;  ;  

    中国夏季风边缘位置的变动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