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从1980年江文也这个名字在中国的音乐界重新被重视起来,从此许许多多的人开始研究江文也先生的音乐作品。从1990年到1995年间,分别在香港、台北、北京举行了三次江文也研讨会,可以说这五年间对江文也先生的研究到了最高峰。江文也先生的音乐创作,数量之多,领域之广,是同时期的作曲家和之后的作曲家所无法比拟的。他创作风格的改变也是中国作曲界极少见的,在他回国后,极力的想摆脱日本音乐对他的影响,创造着属于中国的民族调式音乐,并将他的音乐事业与中国音乐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说江文也先生对中国钢琴曲创作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在创作技术上,他的大胆创新给中国的作曲界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并成为钢琴作曲界的带头人。本文通过介绍江文也先生的生平简介和江文也先生的音乐作品,总结了各时期的风格特点,从整体上了解作曲家江文也先生,从而针对研究江文也先生回国后过渡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通过对江文也先生风格转变期的第一部作品《北京万华集》的音乐形象与演奏上的细致分析,了解到江文也先生的这个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创作特点,和他主观意识上的向中国风格的靠拢。《北京万华集》这部作品在江文也的钢琴音乐创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他音乐创作风格上的转变,体现了他回归祖国的真正意图,就是运用国外的现代创作技法来创作本民族的音乐,通过这种手段来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发扬中国的钢琴音乐事业。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为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起到了良好的典范,闯出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并做出了诸多的贡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2第一乐章的演奏研究[J]. 艺术评鉴 2020(10)
- [2].浅析肖邦作品Op.22所体现的民族性[J]. 大众文艺 2018(16)
- [3].肖邦《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Op.22的演奏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8(32)
- [4].谈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的教学实践[J]. 音乐生活 2015(11)
- [5].论《平静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的音乐创作——以op.22为例[J]. 北方音乐 2015(10)
- [6].舒曼《g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的弹奏分析[J]. 音乐探索 2012(01)
- [7].浅析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贝多芬《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第一乐章为例[J]. 黄河之声 2020(04)
- [8].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Op.13、Op.22看其早期作品特点[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2)
- [9].论肖邦《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Op.22[J]. 艺术品鉴 2019(08)
- [10].传统因素与现代技巧的融合——吉纳斯特拉《第一号钢琴奏鸣曲Op.22》研究[J]. 民族音乐 2012(03)